页面

民國算命大師韋千里的傳奇一生 (上篇)


袁樹珊 與 韋千里
若問民國期間盛名八字算命大師有誰?

術數界都會公認是「南袁北韋中樂吾」為表表著

南袁即袁樹珊,北韋是韋千里,中樂吾即徐樂吾。

袁樹珊和韋千里屬較早期,也以「南袁北韋」盛名在先。徐樂吾較後期人而盛名在後。

近代八字算命界多推崇 徐樂吾 因徐氐在推廣《子平八字法》不遺餘力,著作頗多。然而,韋千里在這方面實也不遑多讓。韋氐有著他很不平凡也傳奇性一生,以下資料收集自网絡再加上修輯而成。因篇幅頗長,現分為上下篇刊出。


上篇

1927年,上海著名的算命先生韋石泉去世,坊間一片唏噓,因韋石泉早對幾位至交談過,說自己八字恐壽命不長,未想竟真應驗了。​

韋石泉臨終前唯一遺言是:「吾兒千里需勤修學業,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可以星相爲業,切記!”」

幼子韋千里其時十六歲,正對星命之學入迷甚深,並未放在心裏。​考入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之後,家中日益窘迫,待到韋千里畢業,家中便託人謀了一份差事,在海關做關員​,月入一百二十個大洋。

韋千里很不樂意,因他想過,推命一次一元,如一天算五個,便已遠超海關收入。何況推算自己八字,財多身弱,富貴無望,倒不如做算命先生,過得自由隨性。​

到底不顧家人反對,公開在報上登啓事,以「韋石泉之子」名義開館算命,當時報紙是極先進傳播手段,韋石泉又是上海灘有名的術士,因此一時門庭若市。​

1933年,22歲時即發表《精選命理約言》。

1934年23歲編輯發行《韋氏命學講義》。

1935年24歲出版《千里命稿》。

當時的韋千里已被命學界稱之爲「少負奇才」,是對八字命理學貢獻較大的代表人物,與民國著名命學大家袁樹珊齊名,被後學並稱爲「南袁北韋」,名動一時,引得許多人來找他學習算命。​

一天,一個走投無路年輕人來學習算命,不過一個月,韋千里便看出其心浮氣躁,學八字所記知識極爲繁雜,不大相宜。​

不過這年輕人頭腦靈光,韋千里便將他介紹給鐵板神數汪懷節爲徒,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香港一代鐵板神數名家董幕節。​​

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一天深夜,韋千里解衣欲睡,忽接到一通電話,卻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打來的。​于右任個性豪爽,找韋千里算過兩回命,兩人很投機。​

對方雖是達官貴人,倒也不用太拘束,一番寒暄後,韋千里便直問道:「於公深夜打電話我想不是閒談的,有什麼事但說無妨。”」

那邊于右任清清嗓子,忽莊重道:「當今的局勢你是知道的,如今蔣先生被困西安,黨內人心惶惶,蔣夫人將去斡旋,不過此行兇險異常,因此明日想乘機親自造訪,請你卜一卜吉兇。”」

韋千里聲名頗盛,雖常爲政界名流算命,可是這次聽說宋美齡要親自登門算命,仍不免心驚。​

他沉吟一陣,覺得拒絕也不妥,只好說:「命理術數終究是小道末流,只能做人生參考,如蔣夫人執意要算,我也只好盡力了。”」

第二天,韋千里早早着下人打掃門庭,靜心等候。​

到了下午,但見一排車停下,一羣軍士開道,簇擁着一個面如滿月,身着考究旗袍的貴婦人前來。​

韋千里知道這是宋美齡,忙迎上去,近前細看,不覺失神:但見蔣夫人目光明潤,額頭貴骨隆起,饒是大變當前,神色仍是從容淡定。無一不合相法中龍鳳之姿。​

迎入府內,宋美齡略略談了幾句無關緊要的話,方引到蔣介石被困的話題上。​

宋美齡道:「當下的局勢,想來韋先生也是知道的。蔣先生處在困境中,民間人心惶惶,我想請先生卜一卦,算算吉凶。”」

韋千里知道與顯貴交接,最忌多言,便道:「軍國大事,我一介寒儒不敢妄言。命相之學,只能供參考,唯願蔣先生平安歸來。”」

韋千里即用六壬起了一卦,對着卦象苦苦沉吟一陣,又要了蔣介石的生辰,對着八字細細斟酌一番。​

良久方展眉道:「恭喜夫人,此卦象顯示有兇無險,八字來看,此月有吉星相照,我看蔣先生應會平安歸來。”」

宋美齡饒是鎮定,聽得此言,也不禁眉間舒展,露出三分輕鬆神情。​

宋美齡一番道謝,着人奉上潤金,韋千里不受,如是再三,到底推辭不過。賓主又談了幾句無關緊要客套話,才送宋美齡滿意出門。​

沒幾天,宋美齡去西安斡旋,西安事變果圓滿解決,蔣介石平安回南京。韋千里一時名震四方。​


後話

上文有提及韋千里與董慕節的相遇,及曾有師徒上之緣份。這段傳奇事蹟是十分精彩的,將會在另一文章講述。

韋千里不僅爲蔣介石、宋美齡批斷過八字,也爲當時許多政要、名流、大實業家批過八字。有史記載的名人就有吳佩孚、閻錫山、宋子文、章太炎、杜月笙、梅蘭芳、花月影、顧維鈞、楊杏佛、周信芳、鄭正秋、麒麟童、洗冠生等。

韋千里若無真材實料,準繩極高,又豈能用一般江湖法去糊混過關?況且更是口脾不斷,盛名於當代社會各階層,不愧是一代宗師。

從上述故事,可知韋千里也精於古法《六壬占卜》。韋千里早期巳著有《六壬秘笈》,書內序文分別有袁樹珊和徐樂吾分同寫於民國廿六年,應該是在1937 丁丑年時出首版。其後,韋氏再修輯改書名為《六壬占卜講義》,據其自序日期為民國庚子年,應是在1960年間事。我十多年前也有購入一本,是台灣武陵在2005年出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