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網上算命火熱,Z世代撐起千億「迷信市場」?

以下是9月的新聞,但講的似是疫災前也倆年前的繁盛社會生活狀況吧??


。。。。。。。。。。。。。。。

網上算命火熱 中國Z世代撐起千億「迷信市場」

網上算命火熱 中國Z世代撐起千億「迷信市場」


hk01  出版:

「你會為我去陶白白搜星座嗎?」近月,星座博主陶白白成為內地微博熱搜,再次引發中國內地對占卜星相的熱議。與歐美年青人迷上占星相似,不少內地年青也熱衷於占卜算命。微博上關於星座話題的討論經已逾103.3萬次、小紅書上搜索塔羅占卜則彈出逾7萬個記錄......
如今,內地新世代悄悄成為各類算命的主力消費者,網上算命更發展成另類新興產業,並延伸出林林總總的嶄新商機。

今年3月,網易數讀一項網上算命調查顯示,八字算命、星座羅盤和塔羅牌占卜最受歡迎,周公解夢、姓名測命、手相面相測命也備受追捧。在30歲以下年輕人受訪者中,多達62.05%表示曾有過星座羅盤和塔羅牌占卜經歷。這些人之中,有過線上但從未有過線下算命的比例為37.82%,遠高於僅有線下算命的 7.09%。

曾在陶白白頻道搜索星座資訊的內地大學生表示,雖然這有點像上一輩般迷信,但認為還是有分別的。他解釋:「我的許多朋友也有收看陶白白的頻道,但他們並不完全相信他,我們更多視它為一種心靈安慰。」亦有人認為這些算命網紅更像是「精神按摩師」,並為迷茫的年輕人進行「談話SPA」,幫助他們重新找回人生方向。

有在香港讀書的內地生表示,今天的年青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跑得更快,沒有人願意落後。因此他們對錯誤的容忍度降低,失敗的成本變得更高。迷上網上算命兩年的他坦言:「學習中犯了錯誤,假如這只是我星座預言的厄運,有助於減輕我的(心理)負擔。」

內地網上算命深受年輕人歡迎,連紅杉資本中國、騰訊等大企業紛紛參與涉足這個業務。目前在中國經營的算命企業約有175間,其中31間成功獲得投資資金。其中,由北京力拓飛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測測星座」,正是目前內地最大的星座社群手機程式。程式聚集了一批算命師、塔羅師、占卜師等,提供看星盤、傳統八字算卦等,應有盡有,他們還會在直播中與顧客互動,衍生出不少消費。

有分析指,這個現象其實並不難理解,因年青人面對現時充滿壓力的社會環境,正在努力壓抑自己的焦慮和困惑。自去年以來,內地社會出現「內捲」、「躺平」等流行用語,用來表達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導致零和遊戲,而出現的消極態度。由此看來,中國內地與歐美年青人迷上占卜星相的原因或者相近,主要來自壓力和對未來的不安感。

「迷」彩化妝品市場

在Z世代最喜歡的影片平台Bilibili,#塔羅 標籤影片的觀看次數超過1600萬次,而#星座 的播放次數則更超過二億次。有見及此,不少企業紛紛推出產品滿足這種年輕人的迷信和神秘主義胃口。除了上述的網上算命外,近期風水、十二生肖和塔羅牌等概念,亦成為了內地Z世代美妝市場的潮流。不少品牌紛紛加入相關元素,務求在這個新興市場分一杯羹。

過去一年,愈來愈多受占星術、風水和塔羅牌等概念啟發的化妝品產品出現在內地各大美容社交媒體和購物平台上,冀將古老、迷信轉變為時尚、社交潮流的概念產品。例如,擁有大量中國粉絲的韓國美妝博主Pony Park與MAC Cosmetics合作,推出了以塔羅牌為主題的彩妝系列;內地著名美妝網紅Benny董子初亦推出了名為「玄學課堂」的影片系列,分享靈感來自陰陽二元論和希臘羅馬神話的產品和香水。

此外,內地美妝品牌完美日記去年也推出了以錦鯉為主題的眼影調色板,引發了「幸運妝容」的熱議。市場顧問公司Double V Consulting創辦人Miro Li表示:「Z 世代在生活、工作和學習方面都面臨挑戰,他們感到迷茫、孤獨,無法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什麼他們自然而然地轉向神秘尋求答案。」

千億市場下亂象叢生?

高人匯創始人袁鈺膦估算:「中國約有14億人口,16至50歲的目標使用者佔比約45%,其中付費用戶約16%,他們年均占卜算命最低消費為1000元,合計下來,就是一個逾千億元的市場。」

據了解,內地90分鐘算命根據命理師的級別不同,價格介乎880至2000元。2018年,內地自媒體「神棍局」的網上家居風水課一節為人民幣299元,開課一個月不到,購買人次近8000人。當年「神棍局」旗下兩個公眾號給團隊創造了1400多萬人民幣的收入。此外, 測測星座創辦人任永亮早前透露,該平台的許多素人諮詢師因為平台獲得了流量和營收,其中最頂級的年收入接近200萬人民幣。除此以外,開設培訓課程、舉辦線下活動、與廣告商合作也帶來重大盈利。

然而,此一龐大的利益市場也是良莠不齊,借助行銷急速變現、趁機斂財的人不在少數。神棍局因指京望SOHO風水不好,遭2019年對方起訴,最終旗下兩個微信公眾號「 s神棍局s」及「神棍局軍師策」於翌年被封號,當時這場沸沸揚揚的爭論也讓許多人關注到網上占卜這個行業。

去年底,內地有女子因迷信網上占卜被騙250多萬元的新聞瘋傳,引來人民日報發文點名批評網上占卜。其後,在B站等平台搜索相關詞彙,均會出現「內容僅供娛樂,請勿輕信」的警告字眼。近月,淘寶、閒魚等網上交易平台也遮閉了玄學相關字眼,有聲音指出「因為行業太亂了,很多人上當,容易發生各種糾紛。」

在內地網上算命及占卜星相等民間小習俗,在互聯網經濟高速發展的帶動下,已發展成吸金力驚人的產業。這到底是導人迷信?還是年輕人之間無傷大雅的次文化,給予人們心靈安慰?未來的確值得繼續留意。


後話

現是12月,若以近況經濟民生來論就似不會如此樂觀。算命不是人生活的必須品並非如糧食也非日用品,或有人認為是精神食糧(或療)之一,但算或不算命,人仍要生活向前行。

故此人口超多並不等如市場大,因算命並非糧食也非生活用品。人口不同族有不同信仰傳統,再分年齡組別各有不同需求,再分收入級別作消費能力分析。也等如,上文所引述的神棍騙案可涉及某款額,但並不能用上全部同年齡人口又或總人口來推算可演變成億萬元市埸的邏輯吧!

最後,竟然文標題已經先入為主的定名為 "迷信市埸" ,須知迷信之風不可鼓吹,或也在管制之內,這又是否成為所謂 "市場風險" 之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