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今年七月有「天剋地沖」災兆?(1)

我近期巳極少至近清零般的自寫作文章,因漸入老化而感太廢神了。但今夜卻有突發興致,寫了以下:


壬寅年戊申月有「天剋地沖」災兆?


我早前在7月6日在評論這文章『命理師曝「這16天超衰」禍難躲殺傷力強?』內有說到:

依曆法,今年8月8日即壬寅年戊申月癸巳日,又8月20日即壬寅年戊申月乙巳日,同是犯上「寅申巳三刑」乃「持勢之刑」。

若再參看《玄空風水紫白流年》的八方吉凶,壬寅流年九星歸原位即五黃回入中(又稱伏呤),到了七月也五黃也入中重疊(又伏呤)。

如此,豈不是那月的五黃二黑方即中宮位和西南方坤卦宮位會是高危高險方?而八白即東北方艮卦宮位至安全大吉?😂

這似也是有關近日大師常提及的壬寅年在七月戊申形成的年月「天剋地沖」的災劫擔憂警示。


曆法觀

其實,懂曆法者,應知年月干支形成「天剋地沖」,每隔四年都會出現連續倆年如此,只在流年流月紫白飛星分佈上有差異。例如:

  • 2022壬寅年 七月戊申 年紫白五入中
  • 2021辛丑年 六月乙未 年紫白六入中
  • 2017丁酉年 二月癸卯 年紫白一入中
  • 2016丙辛年 一月庚寅 年紫白二入中
  • 2000庚辰年 九月丙戌 年紫白九入中
  • 1999己卯年 八月癸酉 年紫白一入中
  • 1995乙亥年 四月辛巳 年紫白五入中,但月紫白是八入中
  • 1994甲戌年 三月戊辰 年紫白六入中
  • ……
  • 1977丁巳年 十月辛亥 年紫白五黃入中,但月紫白是二入中

1995乙亥年四月

能與今年七月的天月天剋地沖又流年又是五黃入中的,在過住最近的只有1995乙亥年,四月辛巳,即5月6日至6月6日。是年紫白五入中,但四月紫白卻是八入中。若只比較論至吉至凶方:

年       中        東北 西南
2022   五黃    八白 二黑
1995   八白    二黑 五黃

大概,凶方近似的是西南方。再從网絡查1995年四月(5月6日至6月6日)有否發生天災人禍大事,只有:

  • 5月16日——發動東京地下鐵沙林毒氣攻擊事件的奧姆真理教頭目麻原彰晃被捕。
  • 5月28日——俄羅斯庫頁島發生里氏震級7.6的強烈地震,造成超過2000人死亡。

六十甲子週期觀

若要有年月干支犯「天剋地沖」又同樣流年月是五黃疊臨入中,亦即與洛數元旦盤同即謂「伏呤」的,可要推回六十年前即1962壬寅年七月戊申。

再從网絡查1962年七月(8月7日至9月7日)有否發生天災人禍大事,只有:

  • 8月5日——南非政府將曼德拉逮捕入獄,曼德拉開始了他長達27年的牢獄生涯。
  • 8月6日——牙買加獨立。
  • 8月31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
  • 9月1日——颱風溫黛正面吹襲香港,造成廣泛破壞和183人死亡。
  • 9月2日——蘇聯決定向古巴運送導彈。
只在少數地域或國發生輕微天災人禍,但並無造成世界級災劫。那又是否代意味著今年七月的「天剋地沖」無事呢?

用六十甲子週期是可得天干地支和流年月紫白全相同,但在三元上有分別的:
  • 2022壬寅年是在下元八運而五黃是凶星也失運。
  • 1962壬寅年是在中元五運而五黃是正運吉星。

三元一百八十年週期觀

若要有年月干支犯「天剋地沖」又同樣是屬下元八運內,流年月是五黃疊臨入中,亦即與洛數元旦盤同即謂「伏呤」的,可要推回一百八十年前即1842壬寅年七月戊申,也是清代道光廿二年間。

再從网絡查1842年七月(8月7日至9月7日)有否發生天災人禍大事,只有:
  • 8月29日——清政府派耆英、伊里布與璞鼎查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軍艦「漢華麗」號上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這包括了清朝將香港島割讓予英國,成為殖民地。

然而只在中國發生災劫,但並無造成世界級災難。


結論?

那又是否代意味著今年七月的「天剋地沖」無事呢?又或只出現在某方向、地理方位國土上呢?

若要是世界性災劫觀,早自今年頭開始至現7月13日即六月十五,世界經濟、政治、疫災,民生等都出現大動盪,到今年七月即8月若真發生世界級災難也不會出奇。其實,世界性疫災,世界性經濟衰退如 inflation,早巳在發生著。更嚴重的影響,只在乎時間和挑因引發問題。

若依宋代《皇極經世》:
  • 2022壬寅年的值年卦是「水火既濟」卦
  • 1962壬寅年的值年卦是「雷火豐」卦
  • 1842壬寅年的值年卦是「水火既濟」卦
如此,一百八十年週期上,效應應該係全相同的。但可能仍有在術數上的因素缺少了而無法解釋在人事物地理差別上的影響程度?這的確是值得研究。且待看七月有否地域性或全球性災劫,或只是五六月情況形勢的延續?在過後才再繼續探討吧。

即沒有結論?我認為是不能草率地下斷判今年七月是將有世界性災劫。若不能預計在何人何地何物等發生,是天災或人為災害,也只近乎靠估近空談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