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東方日報  港澳評論  正論
12月28日(四)

得人才,得天下。疫後社會復常,全球皆在拚經濟,尤以搶人才最為關鍵。隨着移民潮令本港勞動人口大減,港府不敢怠慢,推出各項搶人才措施。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截至上月底,香港人才入境計劃收到超過20萬宗申請,逾12萬宗獲批,逾8.1萬人已經到港,遠超每年至少引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數字非常亮麗,然而貓膩藏在細節裏,尤其是「高才通」申請者真正到港工作寥寥無幾,對提升本港人才競爭力作用成疑。

本報統計發現,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中,以吸納高收入、高學歷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最受歡迎,惟計劃推出近一年,當局雖然批出約4.6萬宗「高才通」申請,但真正抵港的人只有約3萬人。包括A類申請有10,925宗獲批,7,843人已到港,近30%人仍未到港;B類申請有25,624宗獲批,當中17,130人已到港,即33%人未到港;而C類申請則有10,257宗獲批,5,837人到港,高達43%人未到港。

眾所周知,「高才通」合資格申請者包括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並在緊接申請前5年內累積至少3年工作經驗人士;或在緊接申請前5年內,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但工作經驗少於3年人士等。本港人力資源顧問直指,上述門檻不算高,港府搶人才因此看似收到巨大成效,但當中存在不少水分,皆因「高才通」要求及審批寬鬆,既無要求申請者獲批後必須到港時限,更無規定限時找到工作,只是每兩年續簽方知一二。何況申請者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人,不少人視此為方便出入境以至方便生仔的跳板,甚至為自己履歷增值,最終還是留在內地工作。當投資移民也要數千萬元起跳,「高才通」門檻相對寬鬆,難怪被質疑無助提升本港競爭力。

事實上,港府自推出「高才通」計劃以來,內地「小紅書」便不乏各種來港攻略,有貼文聲稱3天就獲批簽證,「一人通過,配偶和子女同樣獲得高才身份」,非常誇張。他們究竟有沒有意欲在港長期工作,為香港作出貢獻,令人疑問。與此同時,即使獲批到港的「高才」亦反映求職有困難,內地履歷無助在港搵工。之所以願意留港,只為子女日後可報考相對較易的DSE,以及擁有港澳生身份相對容易申請內地大學而已。這種視香港為跳板、視自己為過客的心態,顯然並不健康。

誠然,香港勞動人口因為移民潮及人口老化而大減,已出現結構性轉變,不向外求,不千方百計招攬人才,競爭力無以為繼。早前公布的《2023年世界人才報告》亦顯示,在全球64個經濟體的人才技能及競爭力水平中,香港僅排第16位,按年下跌兩位,港府急起直追,無可厚非。

問題是,在「盲搶人」的同時,也要檢視計劃成效。港府一味滿足於亮眼的數字,卻無審視計劃對香港有多大裨益,外界對搶人才有問號,豈是無因。



原文網址:正論: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31228/mobile/bkn-20231228000344420-1228_00832_001.html


後話

No surpris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