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香港樓市 有遺址先可以發大財?

香港樓市 有遺址先可以發大財?

七十年代後,太古逐步將鰂魚涌糖廠及船塢「遺址」發展成太古坊及太古城。
七十年代後,太古逐步將鰂魚涌糖廠及船塢「遺址」發展成太古坊及太古城。

小紅書一句「金融中心遺址」,令財庫局長許正宇高調列出數據反駁,事態最新發展是內地網民指葵涌碼頭是香港貨運業另一遺址。「遺址」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沒落」,但香港樓市過去有一些成功例子,遺址反而帶來發大財機會。

糖廠船塢遺址建構地產王國

香港尚未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前,有一段長時間是輕工業及重工業中心,其中製糖業及修造船業重鎮分別位於鰂魚涌及紅磡。太古集團早於1884年在鰂魚涌建立製糖廠,到1925年鰂魚涌糖廠擴充成全球最大一條龍方式生產食糖基地。二戰後到1950年鰂魚涌糖廠重新投產,到六十年代糖廠生產的糖產品更被譽為「香港出口價值最高食品」。

太古集團在1972年於鰂魚涌糖廠旁邊移山填海,興建了「太古船塢」,「太古船塢」與對岸的「黃埔船塢」成為港島及九龍兩大造船修船重鎮。

1972年是鰂魚涌糖廠及港九兩大船塢大變之年,該年太古糖廠停產,拆卸後改建為太古工商業中心,到九十年代開始重整為今日的太古坊商業王國。至於太古船塢,則分多期發展成為港島藍籌屋苑太古城,另外太古船塢宿舍則由置地發展成西灣河老牌屋苑太安樓。

黃埔船塢在八十年代,由和記黃埔分階段發展成黃埔花園及黃埔新邨,八十年代尾長和系再次發揮黃埔船塢發展地產的成功方程式,將鴨脷洲發電廠發展為海怡半島。之後長和系大型屋苑項目如麗港城、嘉湖山莊均掀起搶購熱,充分利用黃埔船塢「遺址」,可說是長和系壯大為跨國巨企重要一步之一。

至於鰂魚涌糖廠及船塢「遺址」,亦是太古多年來持續壯大中港地產業務的起點,直到今日太古坊版圖仍持續擴張,其中地標式甲廈港島東中心早前更獲租戶證監會以54億港元掃入12層作為自置總部。

掌控包括太古坊在內的地產及收租業務的太古地產(1972.HK),現時市值約894億港元,較太古A(0019.HK)及太古B(0087.HK)市值相加還要多213億港元,可見太古地產業務含金量之高。

太古坊地標式甲廈港島東中心,早前更獲租戶證監會以54億港元掃用12層作為自置總部。
太古坊地標式甲廈港島東中心,早前更獲租戶證監會以54億港元掃用12層作為自置總部。

製糖造船同樣難撈

假如當初太古及和記黃埔堅守死守在原址繼續製糖及修造船業,而未有果斷將兩個區變成工業「遺址」,不單會錯失地產起飛黃金機會,更要面對來自東南亞製糖及亞洲各國造業同行的威脅。例如內地造船近年迅速崛起,現時接單量佔全球八成,大幅拋離第二位的南韓。面對競爭,本港修造船業持續萎縮,長實統一位於青衣聯合船塢業權後,申請將用地興建綜合地產項目,意味將來青衣會再多一個船塢「遺址」。

相對造糖及修造船業,金融業仍是香港經濟重要動力之一,忽然被封「遺址」確實值得羅列數據反駁。不過本港糖廠及船塢蛻變傳奇,亦點出成功城市可以趁勢不斷轉型,或許將來創科產業成為本港新經濟火車頭時,中區部分地段又會變身成為創科街,只要繼續發大財,屆時這些地段是否金融「遺址」都只是觀點與角度而已。


後話

東方之珠遺址?獅子山下遺址?別人講甚麼重要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