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疫後經濟未復甦 政府預告明年盛事多

疫後經濟未復甦 政府預告明年盛事多 冀吸更多旅客訪港

【on.cc東網專訊】疫後經濟未復甦,政府推夜經濟卻未能挽留市民減少北上消費。財金官員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發展,同時預告明年會有多項盛事活動舉辦,這些活動凸顯香港中西文化薈萃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並會注入新元素、新體驗,讓海內外朋友更樂意一來再來。

財金官員今日(31日)發表網誌,指明年多項盛事包括3月Art Basel會全面恢復至疫情前規模,超過240家、來自40個國家地區的藝廊參與;而一系列大型國際金融活動未來1年亦會陸續舉行,包括在11月再舉辦金融科技周及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而財金官員亦將於下月到瑞士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介紹香港的新優勢。

回望2023年,財金官員指香港踏上全面復常之路,同時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地緣政局緊張加劇、息口持續在較高水平、市民和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等,對本港的商品出口、經濟復甦,以至資產市場表現帶來一定壓力,該官員相信先前努力所播下的種子,會在明年以及往後的日子,帶來更為顯著的收成。

財金官員強調要不斷探索新方案和新路徑,同時保持好奇心和虛心開放的態度,不斷學習和勇於革新,靈活應變和開創新局面。他又提及昨日(30日)到訪「廟街夜繽紛」活動,遇到不少內地及歐美的旅客,有旅客指知道廟街是香港的特色而慕名而來,有不少夜市小吃檔口,讓他們喜出望外。

在大除夕,財金官員在年結影片指過去1年有不少機遇,同時存在不少挑戰,但經驗告知挑戰愈大機遇更大,期望大家把握時機抓緊機遇,為香港未來發展開創新篇章,同心合力堅定前行,1年好過1年。


陳茂波預告明年有多項盛事活動 冀海內外朋友樂意一來再來

2023-12-31 HKT 10:55

  •  
    陳茂波預告明年有多項盛事活動 冀海內外朋友樂意一來再來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網誌,回顧過去一年香港經濟發展,同時預告明年會有多項盛事活動舉辦,這些活動突顯香港中西文化薈萃和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並會注入新元素、新體驗,讓海內外朋友更樂意一來再來。

陳茂波提到,自己下月將到瑞士參加「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介紹香港的新優勢。

他在網誌表示,回望2023年,香港踏上全面復常之路,同時面對不少挑戰,包括地緣政局緊張加劇、息口持續在較高水平、市民和旅客的消費模式改變等,對本港的商品出口、經濟復蘇,以至資產市場表現帶來一定壓力。陳茂波相信,先前努力所播下的種子,會在明年以及往後的日子,帶來更為顯著的收成。

他強調,要不斷探索新方案和新路徑,同時保持好奇心和虛心開放的態度,不斷學習和勇於革新,靈活應變和開創新局面。

另外,陳茂波亦發布年結影片,指出過去一年有不少機遇,同時存在不少挑戰,但經驗告知挑戰越大機遇更大,期望大家把握時機抓緊機遇,為香港未來發展開創新篇章,同心合力堅定前行,一年好過一年。


後話

實難以樂觀!既然在過去1年有不少機遇,為何把握到卻只得如此成績?又再提及「有危就有機」的玄之又玄虛無飄渺言論,2023年已有不少危了,那又有否把握到甚麼機會弄到好成績的呢?

是缺乏人才?缺乏專才所至?口才人仕卻不缺少而似是氾濫了?!

元旦假期再現離境潮 兩日超過50萬人次出境

元旦假期再現離境潮 兩日超過50萬人次出境


12月30日(六) 


元旦假期開始,各出入境口岸再現大批離港人潮。

元旦假期開始,港人繼續出走香港!截至今日(30日)下午4時,本港各出入境口岸錄得超過53萬人次出入境,其中近29萬人次是離境。另有不少人昨(29日)日已提前離港,昨日總出境人次達37.9萬,當中香港居民佔71%,即約27萬人次出境。綜合兩日數據,已有超過50萬人次的港人離境。



原文網址:元旦假期再現離境潮 兩日超過50萬人次出境 | on.cc東網 | 港澳 https://hk.on.cc/hk/bkn/cnt/news/20231230/mobile/bkn-20231230205609327-1230_00822_001.html


後話

正常!只不過是來客旅客比例上大滅退而少了而顯得突出吧。

香港房價跌至7年低點

香港房價跌至7年低點 第4大地產開發商新世界發展2023股價腰斬

邱立玲

仲介估計12月份香港房價持續下跌,2023年全年下跌7%,香港房價已經從2021年9月的歷史高峰大跌約20.6%。(圖片來源/pixabay)

《彭博》報導,由於利率高漲,繼續打壓買家的興趣,促使他們轉而租屋,雖然推升租金,但是香港房價跌至7年最低水準。

11月房價連跌7個月

港府數據顯示,11月份住宅價格較前一月下跌2%,為連續第7個月下滑,不過,香港住宅租金連續10個月上漲,達到4年來最高水準。

根據港府統計,11月份私人住宅價格指數跌至316點,為2017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較10月份的322.4點下挫2%。自5月以來,房價指數每個月都下跌,累計7個月跌幅為10.78%,而今年前11個月,房價下跌5.59%。

房地產經紀人表示,因為香港經濟放緩和高利率削弱需求,12月份房價將繼續下跌。

利嘉閣地產 (Ricacorp Properties) 研究主管德里克 (Derek Chan) 表示,本月情況並沒有改善,他預計「12月份房價持續下跌,2023年全年下跌7%」,而香港房價已經從2021年9月的歷史高峰大跌約20.6%。

《南華早報》報導,港府數據統計,2023年11月份,431平方英呎(12.11坪)以下的小戶型較前一個月下跌3.47%,今年前11個月下挫8.9%。室內面積至少1,075平方英呎(30.2坪)的房價指數較前一個月下跌1.94%,今年前11個月累計跌幅為6.17%。

房價已從最高峰大跌20.6%

萊坊國際董事兼大中華區研究與諮詢主管Martin Wong表示,住宅市場仍然受到高利率、購買力不足和大量未售餘屋的影響。

他認為「各項印花稅的調整對房價和交易量的提振作用有限」,他指的是香港特首李家超公告最新香港藍圖時宣布放寬印花稅,以期為疲軟的房市注入活力。

李家超10月25日宣布,即日起將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即市場俗稱「禁售期」,由3年縮短至2年,業主在持有物業兩年後出售物業無須再繳付樓價10%的額外印花稅。另外,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兩者均減半,由15%減至7.5%,適用於非永久居民和其他房產。

Martin Wong同意利嘉閣的預測,他們也預計2023年香港房價下跌7%」,展望2024年房價走勢將呈L型,上半年將下跌3%至5%之間,下半年將回穩。

租金上揚至4年新高

高昂的借貸成本令購屋者卻步,促使他們選擇承租公寓,來度過緊縮周期。政府祭出方案,吸引外國專業人士來到這座城市,也推動租金持續上揚。

美聯地產家居部門執行長Sammy Po 周三(12月27日)發表聲明表示,如果利率調降,而且政府取消更多的打房措施,明年房價可能會上漲約5%,2024年租金可能上漲 10%。

從個人屋主到上市開發商,香港房市的賣家都在努力尋找買家,建商與開發商都在為新建案提供折扣優惠,以加快銷售速度。

今年建商股價的表現遜於香港股市恆生指數,新鴻基地產自年初以來股價下跌22.8%,長江實業下挫18.6%,第四大開發商新世界發展最慘,今年來股價慘跌47.3%,香港四大開發商股價都趨近歷史低點。


後話

仍在健康發展?無須過份擔憂?

11月香港外滙基金總資產減少193億

星島日報  2023-12-29 02:05:00

11月香港外滙基金總資產減少193億

金管局公布,截至11月底,外滙基金總資產為39,724億元,較10月底減少193億元,其中港元資產減少688億元,外幣資產則增加495億元。

當局稱,港元資產減少,主要是因為獲認購而未交收的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的月底餘額減少。外幣資產增加,主要是因為投資按市價重估。

貨幣發行局賬目顯示,11月底的貨幣基礎為18,786億元,較10月底增加34億元,增幅為0.2%。貨幣基礎增加,主要是由於外滙基金票據及債券的折價攤銷,但有關增幅因負債證明書總額有所下降而被部分抵消。

11月錄盈餘 本港首8個月財赤1641億

【香港經濟】11月錄盈餘 本港首8個月財赤1641億

 hket  股市19:23 2023/12/29

【香港經濟】11月錄盈餘 本港首8個月財赤1641億

 【香港經濟】11月錄盈餘 本港首8個月財赤1641億

港府公布財政年度首8個月錄得赤字1641億元,單計11月份錄得財政盈餘88億元,政府發言人表示,截至11月份的赤字主要是由於薪俸稅及利得稅等主要收入均大多在財政年度的後期收取。

港府指,財年首8個月支出為4723億元,收入2416億元,以及發行綠色債券錄得666億元收入,故整體赤字為1641億元。財政儲備截至11月30日為6,707億元。


後話

令人擔憂!

HK stocks beat 17,000 mark

HK stocks beat 17,000 mark

Finance | 29 Dec 2023
https://www.thestandard.com.hk/section-news/section/2/259093/HK-stocks-beat-17,000-mark

Staff reporter and agencies

Hong Kong stocks rallied to above 17,000 points for the first time in nearly a month yesterday, though it was still down by 15 percent this year with only one trading day left.

The Hang Seng Index jumped by 419 points, or 2.5 percent, to 17,043.5 yesterday, while the Hang Seng Tech Index surged by 3.4 percent. Market turnover was HK$109.9 billion.

All but two blue-chip stocks increased, led by a rise of 7.4 percent for Country Garden Services (6098).

The Standard Channel


後話

已用盡了洪荒之力來扶托吧!

Which countries attract more talent?

Which countries attract more talent? European regions dominate the top 25

Talent management is going to be a leading mission for businesses
euronews. com   By Greta Ruffino

Which countries attract and retain more talent, and how will the talent acquisition landscape change in the next 10 years? Euronews Business takes a look.

Switzerland, Singapor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in prominent positions in attracting and nurturing talent, according to 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TCI) 2023.

The top 10 also feature Denmark, the Netherlands, Finland, Norway, Australia, Sweden, and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17 European countries in the top 25.

Some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 sliding down in the ranking significantly over the last decade are the United Kingdom, Luxembourg, and Iceland, while Australia and Norway have shown strong improvement.

Top 10 countries in 2023
Top 10 countries in 2023INSEAD

GTCI is published annually by French non-profit graduate business school INSEAD, in collaboration with Geneva-based consultancy Descartes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and the 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

The GTCI features 134 countries across the world.

While the top positions have remained steady over the past decade, Doris Sohmen-Pa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he 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 highlighted rapid changes in talent acquisition practices. 

"While there has been minimal movement in the rankings over the past 10 years, there have been rapid changes in talent management across industries. This is especially so within companies as they respond to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s, the pandemic, as well as the drive for sustainability," said Sohmen-Pao.

Several emerging economi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ir talent competitiveness, with China and Russia attracting more talent than ever and scooping the 40th and 52nd rankings, respectively. 

What are some countries doing better than others to attract talent?

The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talent competitiveness and income level could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just as better performers in the index show more stability in their talent competitiveness over time.

Switzerland has been sitting at the top of the list over the last decade, not least due to the hefty salary one can hope for should they move to the country, but also thanks to the stable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backdrop. The country has been consistently strong in all the aspects examined by the index, such as enabling and retaining talent. 

Switzerland also ranks first in sustainability due to its high levels of social prot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its natural environment, GTCI found.

Singapore earns high rankings for its formal education, good employability, and innovative economy. INSEAD also gave a good score for the city-state's receptiveness to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talent. 

The US claimed back to its third place again after losing it last year. The prime spot was granted due to its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support for lifelong learning. The US was also highly ranked for high labour productivity.

Across the globe, the greatest improvers in attracting talent over the last ten years are Albania, Indonesia, and Azerbaijan, jumping by 16, 14, and 13 positions, respectively.

How wil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evolve over the next 10 year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talent competition will grow fiercer.

While uncertainties and global tensions are going to continue to escalate across trade, investment, politics, and diplomacy,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s expected to become increasingly crucial for nations, leading to a growing number of 'talent wars'.

The landscape of work will continue to evolve, influenced by better quality of life expectations of younger generations, emerging economic models, and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ies such as AI.

Cities and regions will take the lead in crafting innovative talent strategies, emphasising quality of life and sustainability,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as hubs for talent.

Meanwhile, regulatory policies will be crucial to prevent tensions and harness human and technological potential for a more sustainable world.

"Talent competition will be one of the pillars of the next age of globalization. Our collective ability to make the world less unequal, and the planet more sustainable will depend heavily on our capacity to grow, attract and nurture the right talents," noted Bruno Lanvin, co-author of the report.

Meanwhile, a new life habit is emerging: in the rapidly moving and uncertain economic environment, re-skilling is going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according to the study.


後話

China is ranked 40, where is Hong Kong? Anyway, Hong Kong is not a country as part of China. 









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東方日報  港澳評論  正論
12月28日(四)

得人才,得天下。疫後社會復常,全球皆在拚經濟,尤以搶人才最為關鍵。隨着移民潮令本港勞動人口大減,港府不敢怠慢,推出各項搶人才措施。勞福局局長孫玉菡表示,截至上月底,香港人才入境計劃收到超過20萬宗申請,逾12萬宗獲批,逾8.1萬人已經到港,遠超每年至少引入3.5萬名人才的目標。數字非常亮麗,然而貓膩藏在細節裏,尤其是「高才通」申請者真正到港工作寥寥無幾,對提升本港人才競爭力作用成疑。

本報統計發現,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中,以吸納高收入、高學歷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最受歡迎,惟計劃推出近一年,當局雖然批出約4.6萬宗「高才通」申請,但真正抵港的人只有約3萬人。包括A類申請有10,925宗獲批,7,843人已到港,近30%人仍未到港;B類申請有25,624宗獲批,當中17,130人已到港,即33%人未到港;而C類申請則有10,257宗獲批,5,837人到港,高達43%人未到港。

眾所周知,「高才通」合資格申請者包括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並在緊接申請前5年內累積至少3年工作經驗人士;或在緊接申請前5年內,獲「全球百強大學」頒授學士學位,但工作經驗少於3年人士等。本港人力資源顧問直指,上述門檻不算高,港府搶人才因此看似收到巨大成效,但當中存在不少水分,皆因「高才通」要求及審批寬鬆,既無要求申請者獲批後必須到港時限,更無規定限時找到工作,只是每兩年續簽方知一二。何況申請者絕大部分都是內地人,不少人視此為方便出入境以至方便生仔的跳板,甚至為自己履歷增值,最終還是留在內地工作。當投資移民也要數千萬元起跳,「高才通」門檻相對寬鬆,難怪被質疑無助提升本港競爭力。

事實上,港府自推出「高才通」計劃以來,內地「小紅書」便不乏各種來港攻略,有貼文聲稱3天就獲批簽證,「一人通過,配偶和子女同樣獲得高才身份」,非常誇張。他們究竟有沒有意欲在港長期工作,為香港作出貢獻,令人疑問。與此同時,即使獲批到港的「高才」亦反映求職有困難,內地履歷無助在港搵工。之所以願意留港,只為子女日後可報考相對較易的DSE,以及擁有港澳生身份相對容易申請內地大學而已。這種視香港為跳板、視自己為過客的心態,顯然並不健康。

誠然,香港勞動人口因為移民潮及人口老化而大減,已出現結構性轉變,不向外求,不千方百計招攬人才,競爭力無以為繼。早前公布的《2023年世界人才報告》亦顯示,在全球64個經濟體的人才技能及競爭力水平中,香港僅排第16位,按年下跌兩位,港府急起直追,無可厚非。

問題是,在「盲搶人」的同時,也要檢視計劃成效。港府一味滿足於亮眼的數字,卻無審視計劃對香港有多大裨益,外界對搶人才有問號,豈是無因。



原文網址:正論:招攬高才存水分 來港只視為跳板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31228/mobile/bkn-20231228000344420-1228_00832_001.html


後話

No surprise.. 

新加坡抵港船隻噸位創新高 年破30億

新加坡抵港船隻噸位創新高 年破30億

 環球經濟金融15:26 2023/12/27

新加坡國際港務集團(PSA)宣布,今年抵達當地的船隻噸位總量達30億,創下歷史新高。代理交通部長徐芳達(Chee Hong Tat)表示,今次是新加坡航運業的重大突破。

新加坡巴西班讓貨櫃碼頭(Pasir Panjang Terminal)於周一(25日),迎來新加坡登記的貨櫃船ONE Olympus抵達,象徵新加坡年度抵港船隻噸位突破30億。

徐芳達周二(26日)訪問貨櫃碼頭慶祝達成里程碑,讚揚今次是新加坡航運業的重大突破。徐芳達表示,新加坡港口的成功最大因素為政府﹑業界及工會之間相互合作。他指新加坡的成功經驗或吸引外界倣效,但新加坡的三方互信系統將難以複製。

徐芳達指新加坡航道業經歷不少挑戰,包括2016年後下滑及疫情引起的供應鏈延誤,業界如今亦面臨生產與消費放緩及通脹高企難關。他亦指地緣政治緊張亦衝擊新加坡航運業,如俄烏戰爭及以巴戰爭,提升經濟不確定性及不穩定性。

同時,徐芳達透露大士貨櫃碼頭(Tuas port)的翻新狀況。他指工程次階段已70%完成,將按計劃進入第3階段。大士貨櫃碼頭翻新工程共4階段,預計在2040年完成。新加坡希望透過翻新,打造大士貨櫃碼頭成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

PSA候任行政總裁 Ong Kim Pong則形容,今次是重大成就,承諾PSA將持續協助帶領新加坡維持國際主要樞紐港的地位。


後話

令我聯想到唐朝李白的有名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日本「考察」 林素蔚嘆難買交通卡被嘲 曾因核水倡發旅警 網民問何不留港消費

【Emily】日本「考察」 林素蔚嘆難買交通卡被嘲 曾因核水倡發旅警 網民問何不留港消費

2023年12月26日星期
香港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在耶誕節前夕前往日本旅遊,在臉書貼文聲稱在當地購買電子支付卡的困難,吹捧中國旅遊付費如何方便。(取自林素蔚Connie Lam臉書)

香港立法會議員林素蔚在耶誕節前夕前往日本旅遊,在臉書貼文聲稱在當地購買電子支付卡的困難,吹捧中國旅遊付費如何方便。(取自林素蔚Connie Lam臉書)

明報專訊】聖誕假期好多港人外遊,立法會新界東南議員林素蔚就去日本東京,不過佢喺網上批評當地交通配套,話無法開通俗稱「西瓜卡」嘅日本Suica交通卡,用咗3個鐘先由機場抵達市區。帖文引來大批網民留言,有人質疑係個人問題,亦有人諷刺佢作為議員赴日旅遊。林素蔚噚日再發帖回應,話無諗過會引起咁大迴響,話自己係議員,但亦有市民身分,只想分享生活點滴。

Suica年中話停售 旅客版仍有售

林素蔚日前喺facebook發帖,話喺東京無法購買Suica實體卡,嘗試買手機版亦失敗,最終要買車票、花逾3小時先去到銀座。佢批評,去過十幾個內地城市都未遇過類似情况,反問:「能夠順利買車票坐車回酒店難道不是對一個國際旅遊之都最基本的要求嗎?」佢又抱怨半夜先到酒店,食肆都關門,要去便利店醫肚,「今晚休息過後,明天繼續考察!」

翻查資料,當地早於今年中宣布停售Suica實體卡,不過旅客版仍有售。林素蔚個專頁即有好多留言,有網民質疑未能買Suica卡係佢個人問題。Emily睇番,林素蔚6月曾建議政府因應日本排放核廢水,考慮對當地發出旅遊警示,大批網民就諷刺佢去日本旅遊,有人反問點解唔響應政府呼籲留港消費。有人留言話,「係咪要交待(代)一下『考察』左(咗)啲咩?」

林素蔚噚日再喺fb回應,感謝網民對佢高度關注,稱只係想分享生活點滴,無諗過會引起咁大迴響。


後話

分享生活點滴?不是說去考察嗎?考察甚麼?考察日本出售車票系統?

似是出醜海外?也許只因太年輕年少無知,又少外出見世面之故?但怎也是位 立法會議員!?

香港缺乏人才?更缺乏專才?此仍一例證?

金管局明年11月續辦金融峰會

講香港故事丨金管局明年11月續辦金融峰會 已發首批邀請函



【橙訊】金管局上月主辦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規模和陣容更勝舊年,但當局一直未有明確表示明年會否續辦。本地傳媒報道,金管局將於明年11月18日起一連三日舉辦第三次峰會,並已向高盛、摩根士丹利、滙控(00005)及渣打(02888)等國際大行發出首批邀請函。

報道指出,明年峰會安排與今年相約,即首天是歡迎晚宴、第二天為主峰會,第三天由金管局與其他機構合辦研討會。金管局發言人回覆傳媒查詢時,確認將於明年11月再辦峰會,邀請金融界別的領袖出席,共同討論環球經濟及金融市場最新發展,目前與各方積極籌備,詳情會適時公布。

不過,報道指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加上中美關係不確定性及地緣政治風險升溫,未知華爾街大班會否親身出席,不排除改由副手出席。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早前提到,續辦峰會須視乎多種因素,並指要匯聚近百名金融機構總裁來港非易事,須先收集與會者意見。

金管局去年大張旗鼓舉辦金融峰會,意義在於省靚招牌,為疫後重啟經濟作好準備,希望讓全球頂尖金融巨子親身體驗香港最新狀況和變化,願意增加在香港的投資力度,或將疫情期間撤離的人手重新調回香港,並激活港股交投量。

第二屆峰會有來自全球170個不同金融機構,參與人數超過300位,當中有逾90至近100位是金融機構總裁或主席,是環球金融機構中的重磅重量級及決策人士,亦有亞洲區及環球經營部門主管。

新聞來源: 橙新聞

著作權歸橙新聞平台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橙新聞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後話

地緣政治風險問題,現正日趨嚴重。能順利舉辦及能成功有效益否,拭目以待。


香港退休金制度排名又輸新加坡?

香港退休金制度排名跌落21位 咩原因又輸新加坡?


東方日報    12月27日(三) 10:30


香港強積金(MPF)制度自2000年底推行至今,多年來被質疑不足夠保障市民退休後基本生活需要,以及存在計劃回報不理想等問題,被坊間戲稱為「強迫金」、「強輸金」。人力資源顧問美世(Mercer)的一份報告顯示,在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的退休金排名中,香港的退休金排名今年再跌兩位,至21位,得分亦倒退至64分,遠遠跑輸同區位列第7的新加坡。

這份由美世夥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的《2023年美世CFA Institute全球退休金指數》顯示,香港退休金制度的總分較2022年低0.7分。評級則維持在「C+」,與美國、阿聯酋、哥倫比亞、法國一樣,在這個評級的退休制度「既有優點,也有主要風險或缺點需要解決;倘若情況未能改善,其成效及可持續性或受質疑」。

這份由美世夥拍特許金融分析師(CFA)協會的《2023年美世CFA Institute全球退休金指數》顯示,香港退休金制度的總分較2022年低0.7分。評級則維持在「C+」,與美國、阿聯酋、哥倫比亞、法國一樣,在這個評級的退休制度「既有優點,也有主要風險或缺點需要解決;倘若情況未能改善,其成效及可持續性或受質疑」。

港未來年齡結構問題嚴重

香港在「充足性」指標得分最低,按年跌9.6分至51.9分,主要是經合組織公布的淨替代率(即退休收入佔退休前收入比重)下跌。「可持續性」得分按年升9分至61.1分。至於最高分的「完整性」,按年持平在87.6分。


值得留意的是,目前17個國家或地區生育率低過1.5(即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5名子女),當中香港低至0.77。作為評分項目之一,報告點出有關地區未來年齡結構的嚴重問題,即使吸納移民可以在短期內提供幫助,但長遠而言難言是可靠解決方案。

那麼香港應如何提高分數?美世的建議與去年一樣,包括強制把部分退休金需透過分期提取,以化為退休收入;鼓勵提高家庭儲蓄水平及「銀髮族」的勞動參與率等。實際上,滙豐之前發表一項調查指,逾七成港人出於經濟原因預計退休後仍會工作,指醫療成本上升和通脹為退休最大憂慮。

荷蘭冰島丹麥名列前茅

回說退休制度排名,今年稱冠全球的是荷蘭,總得分85,其次是冰島、丹麥及以色列,分別獲83.5分、81.3分及80.8分,評級全為「A」。雖然荷蘭退休制度正進行重大改革,轉向既定儲蓄(Defined Contribution)計劃,但報告指其資產基礎強大及監管健全仍得以提供良好的福利。

另外,位列第7的新加坡,得分為76.3,評級「B+」,排名較去年升兩位之餘,是唯一打入頭10的亞洲國家。至於英國排第10,美國排第22,日本排第30,內地排第35,墊底的是阿根廷。

息口通脹高企影響回報

美世表示,隨着出生率持續下降,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顯著變化。如今疫後環球經濟正面臨高通脹、高利率的威脅,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亦衝擊投資回報,給退休保障制度增添壓力。這也讓依賴年輕納稅人為上幾代人退休金提供支持的即收即付(Pay as-you-go)制度帶來深遠影響,許多政府需要解決減少福利或提高領取退休金資格年齡等非常棘手的問題。

該機構續指,近年見到更多國家把退休金制度由既定收益(Defined Benefit),轉向既定儲蓄,以把投資回報、通脹及壽命等相關風險推給市民,但很少有制度能夠在為退休人士提供足夠保障的收入時,還給他們尚在工作期間留下一定靈活性。味



後話

第七與第廿一,相差大遠了。

KOL話股市跌一半、樓市跌兩成應再大跌 冇講美基金出貨冇揸港樓

KOL話股市跌一半、樓市跌兩成應再大跌 冇講美基金出貨冇揸港樓

KOL話股市跌一半、樓市跌兩成應再大跌 冇講美基金出貨冇揸港樓
撰文:湯文亮
出版:

有KOL話,香港股市比高峰時下跌超過一半,樓市只跌了兩成,香港股樓升跌是同向而行,樓市即使唔會比高峰時跌多三成,但兩成應該走唔甩。所以,絕大多數的分析員都認為明年樓市會繼續下跌,話跌一成的已經非常樂觀。

KOL可能唔知道香港股市下跌理由,雖然大多數包括藍籌在內的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只是資產淨值四成,但仍然阻唔住股市下跌,原因是美國基金大量出貨,將資金調回美國買美債,而買美債理由當然不是因為利息高,甚至基金根本唔想買美債,話哂老豆寫俾個仔欠單是沒有效力,美國政府唔還錢,唔通叫那些公司或者基金控告美國政府。

不過唔買又唔得,因為除了不斷發行的新美債之外,持有美債的國家包括中國,日本最近不斷出售,如果美國人唔自己買返,美債就會崩盤,最後就要賣港股班資回朝,而且仲可以對外界說因為睇唔好香港政治環境,所以清空港股,而台灣沒有政治問題,所以台股上升,港股下跌,其實這個理由真係呃鬼食豆腐,政治與搵錢混為一談,完全不合經濟邏輯。

KOL可能唔知道美國並沒有持有港樓,就算有都是一個非常細的數字,更何況連美領事住屋群都已經賣走,所以,美國對港樓影響力不及港股,既然美國冇港樓可以賣,大家就不用太擔心港樓會繼續下跌。

原文網址: KOL話股市跌一半、樓市跌兩成應再大跌 冇講美基金出貨冇揸港樓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7411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後話

湯公的經濟邏輯果然超乎常人,比所指的KOL智慧智商 更高千百層!金融界的人才、專才、奇才、鬼才!

近日,許局長贈港人一字『大家亦要「及時出擊」,故此這個「時」字最為適用。』

須知,時字又可喻作是「認時務者為俊傑」。





全球富國新加坡第3香港不入10大?

香港VS新加坡|全球富國新加坡第3香港不入10大  星政府政策醒金融吸金勁獲肯定

美國《全球金融(Global Finance)》雜誌公布2023年世界最富裕國家(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2023)排名,香港以人均GDP(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為基礎) 74,598美元,排名第12位,與排名第3位新加坡的133,895美元,相差甚遠。雜誌指新加坡雖然幾乎是零天然資源,但在政府政策睿智醒目,新加坡人民勤勞下,新加坡自力更生,成為世界最有利商業發展的地方之一。

《全球金融》雜誌2023年世界最富裕國家前10大分別是愛爾蘭、盧森堡、新加坡、卡塔爾、澳門、阿聯酋、瑞士、挪威、美國、聖馬利諾。《全球金融》指出,盧森堡、瑞士和新加坡等國家雖是小國,但因先進的金融業和稅收制度吸引外國投資、專業人才和大量銀行存款,達到小而富。

雜誌資料顯示,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為75,390美元,在當年世界最富裕國家排名第5;香港當年人均GDP48,996美元,排名11。2016年港星距離拉大。2016年新加坡進佔世界最富裕國家第3位,香港同年則跌至第12位。今年同一個世界排行榜,新加坡保持第3位,香港繼續落後。

《全球金融》指出,新加坡1965年立國,有一半人口是文盲。短短不足60年,新加坡民智大開,全國目前只有2%人口目不識丁,讚揚新加坡目前已經成為繁盛的貿易、製造及金融中心。報道指出,武漢肺炎席捲全球期間,新加坡經濟亦受重創。新加坡2021年經濟高速反彈後,受最大貿易黟伴中國經濟發展放緩衝擊導致經濟復甦脫軌,預期今年新加坡全年經濟增長約 1.5%。



後話

怎可能?曾有說「香港是全球資金聚寶盆」。上說法論乏根據?並不代表甚麼?是會站不往腳?

又,在2024年將會「及時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