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誠信 香港面向多極世界的核心價值

誠信──香港面向多極世界的核心價值

信報  黃伯農 2024-01-27

今年初,筆者回港進行學術交流,與相熟學者和朋友談及近年香港社會的一些情況。本文分享這批朋友的主觀看法。雖然他們有些觀點未必與主流意見和政府立場對齊,但有助我們思考香港可如何面向未來多極世界。

移民潮成中產關注點

這批學者和朋友的社經背景多來自中產階級。見面開始,話題不約而同地觸及移民潮現象。基於政治和統計原因,政府和社會未有共識2019年以來香港的實質移民數字。例如在去年7月初,有港府官員稱2021年中至2023年中大概有13萬至14萬港人移民,並「相信不少人已經回流」,但該言論惹來質疑。

去年7月,有香港學者引用機場入境數字,指過去三年(2020年中至2023年中),香港人口淨流出53萬人,並指外流速度沒有明顯減慢趨勢。

有香港傳媒翻查公開資料,根據香港入境處每日公布的「出入境旅客流量統計數字」,由2020年7月剛實施《港區國安法》至去年6月,經機場離港的香港居民累計共有633萬人次;有580萬人次返港,反映三年間經機場的淨離港人數約有53萬人。

其實港府官員所指的13萬至14萬人移民人數也有根據。根據政府統計處,2022年中,香港人口共有734萬,相比2020年中的748萬人減少約14萬人。針對官員與學者之間的移民數字差異,多數朋友的解讀是很多港人移民出於政治或社會原因,而沒有承認自己「移民」。

移民潮已為香港經濟帶來挑戰,原因是他們把資產遷離香港,也使市場失去很多勞動力。(路透資料圖片)

有高等教育行政人員相信直至去年底,香港移民人數已達60萬人次。有公務員朋友根據在政府內的理解,2019年至2023年底,有65萬港人淨流出香港。移民潮現象已為香港經濟帶來挑戰。主要原因是他們會將資產遷離香港,也使本地勞工市場失去了很多勞動力。

有外資物業管理公司行政人員觀察,近年公司一直在招聘人手,惟申請人數偏低,沒有合適人選,導致「有工無人做」現象。這現象也同時出現在其他行業。他分析,今次移民潮中離港人口主要涉及年輕人口和年輕家庭,多屬於高學歷、中產至高收入的專業人士。這批人口的經濟生產力量、消費能力和勞動力都舉足輕重。他們離港的決定已令香港經濟造成損失。問題是政府如何填補這些損失?

有公務員、港資物業管理公司行政人員和同鄉會領導便認同香港經濟將無可避免地要融入大灣區,才可長遠填補這次移民潮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縱使香港可引入內地和海外專才,但移民香港人數很難填補到今次移民潮所造成的長遠經濟損失。為了促進粵港跨境人流量,有公務員朋友預料「回鄉證」將不適用;邊界模糊化勢所必然。港人北上消費只反映大圍經濟轉型現實。兩地經濟的進一步融合是未來發展大方向。

近年美國與中國科技經濟脫鈎、和《港區國安法》使港府政治歸邊北京的現象,已削弱香港可作為中西之間的中介者角色。比較全球各主要金融中心,香港股市的遜色表現,也反映了美國高息政策把全球資金引回美國的影響。這些因素正突顯香港將更依賴中國經濟的未來趨勢。

未來角色定位靠誠信

在這動盪過程中,有同鄉會領導觀察到近年香港輿論較一面倒,有傳媒成為了國家政府的宣傳機器。另有學者認為「自我審查」已成傳媒常態,《港區國安法》所帶來的只是表面平靜。2019至2020年的社會衝突雖然跟外部勢力有關,但之前政府未妥善處理貧富不均和世代間社經矛盾,卻提供了動亂土壤。政府內部向公務員對2019年爆發的「顏色革命」的解說只側重外部勢力的介入,欠缺承認反省之前的政策失誤。

隨着一批批人士被審、下獄、被通緝和離港,香港的大學也正被整頓。近來接連有大學校長及高層辭職和停職的現象,反映政府和親建制勢力開始入主大學管治架構。有公營機構高層認為這只是個開始。他認為親建制勢力正在推動香港的大學高層領導換班,跟着便是為大學內的各學院及系所部門的領導層換班,確保大學不會再成為國家安全隱患。有學者估計,這個整頓過程或者需時十年之長。

其中原因是2019年前的社會撕裂衝突現象雖表面上被2020年中所立的《港區國安法》穩定下來,但實際上香港社會撕裂問題並無解決,甚至乎更嚴重。雖然有很多人離開了香港,但仍有不少人因各種原因留在香港。他們因無法表達自己的政治訴求而轉向沉默和軟對抗。軟對抗活動除了在大學內出現之外,也在公營機構內被觀察到。

例如,有旅遊發展局高層朋友說,市民的投訴其實是他們用來表達政治不滿和訴求的另類方法,使處理投訴的部門和職員承受不同程度的壓力。如今無法表達政治訴求,這種社會撕開人際張力的氛圍便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精神創傷、削弱整體精神健康。

有學者對前景感樂觀

然而,有學者對香港前景感樂觀。《基本法》保障香港的文化、宗教、經濟和教育等自由,香港將繼續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隨着香港融入大灣區,未來會有更多內地同胞想透過香港接觸到西方文化。由於中國對外開放的大方向將繼續,全球走向多極化新秩序將要求香港多元;不單要促進中西交流之外,也要兼顧「地球南部」(global south)和「地球北部」(global north)之間的多極化互動和對話動態。

要堅韌地使香港在未來十年走向更多元,如何培養港人品格中的「誠信」至關重要。什麼是誠信?它不單純是懂得講真話的勇氣,也不只是用合約條文去約束雙方,而是雙方之間的信任關係和當中的義務責任,是對對方品格認同的情感評價,也需時建立。

若果大家的誠信根基穩建,即使合作期間遇到困難和挑戰,只要雙方互信事情總會得到解決,便可以攜手解決問題。要得到別人的信任,便不能只一味想去利用對方去為自己利益和目的服務。而是要更透明地向對方解說情況困難,有時也要願意為對方作出一些犧牲,承擔責任及付上代價。未來多極世界的國際合作關係並非單純一場功利交易,而是個共同創建具價值未來的多邊合作旅程。我認為,誠信是未來能讓香港成為貫通東西南北的必須品格基礎條件。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


後話

不錯的文章。作者談及「誠信」的重要性,須知「誠信」並無國際標準,也無法科學化去作評估,也常是爭拗點。各人可自稱有「誠信」而比別人高。而「誠信」是可分為「誠」和「信」,即有「誠意」而不一定有「信用」,又或有「信用」卻缺乏「誠意」。

有謂「言而無信」,即「出爾反爾」,久之變成言而無人相信。言者之初有誠意,但當實行時卻變卦而失信。

那是容易否可達至共同目標的「誠信」?

當失誠而又失信又如何?這是基於毫無評價、約束力、和賞罰力的吧?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