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日本武藏大學教授水口拓壽 論皇權的風水學

日本武藏大學教授水口拓壽 論皇權的風水學


日期 : 2024-03-11單位 :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source: ncuu. edu. tw

【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訊】
本校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榮幸邀請到現任武藏大學人文學部教授水口拓壽(Minakuchi Takuju),展開「論中國近世的儒家與術數:以其風水觀為中心」系列演講。水口拓壽是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博士,其研究領域為中國儒學、倫理學、風水術數學。3月5日由講座辦公室主任林遠澤開場,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員陳瑋芬主持的首場演講,以「獻給皇權的風水學:窺見朱熹陽宅、陰宅論一斑」為題。

主持人陳瑋芬在介紹講者學經歷時,更進一步提及水口拓壽與臺灣的長期淵源。他早在2000年便到中研院民族所擔任訪問學人,更因欣慕儒家文化,於2011年選擇與夫人在臺北孔廟舉行傳統儒家式婚禮,當時造成轟動,吸引多家媒體爭相報導。

講者首先說明本系列演說的研究關懷,在於歷代儒家知識分子如何看待傳統的風水術數,給予過哪些支持?提出何種批評?又多大程度地介入風水術數知識體系之建構。而時段之所以選在宋至清代,這個被日本學界稱作「中國近世」、或被西方漢學家歸類為「中華帝國晚期」的時代,因為受到科舉制度成熟影響,中國知識人對於居住地與墓葬,是否符合風水的重視也達到高峰。其中,將這種重視提升至最高境界:在乎的不僅僅是一家一族之興榮,而是國運是否昌盛,其代表人物便是朱熹。

水口拓壽接著介紹了中國風水學中的基本理論:氣、龍脈、穴、砂與水。中國人認為一塊吉地必須接上天地之氣,而「氣」通常透過山脈傳送,有氣的山便是「龍脈」。當氣湧出時,便會形成「穴」,在地表通常可見一凹地。而包圍穴的山和河便稱為「砂」與「水」。中國人相信,如果陽宅地處風水寶地,便會使居住者產生升官、發財等現實利益。死後所葬之陰宅若風水得當,亦可使後代子孫獲益、家族綿綿不絕。朱熹的風水學是為獻給帝王而生,處處體現其背後的政治思想。在陽宅學方面,《朱子語類》中不僅介紹了南宋版圖境內的山脈分布,將其形容為含有氣的龍脈,表達出南宋版圖永遠結合的意涵,更進一步將中國整體山脈也連成一幅「龍脈網」。朱熹認為整個中國便是一塊以中原為核心的風水吉地,絕不可分割。而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地處荊襄山川平曠,得天地之中,亦有中原氣象。因此,南宋終有一日能北定中原、完成國家統一。朱熹論點在當時並未獲得廣大迴響,有趣的是至清代時,黃叔璥卻以朱熹龍脈說,強調臺灣與中國大陸的一體性,為清政府領臺提供風水正當性。

而在陰宅方面,南宋朝廷欲將孝宗皇帝下葬於宋徽宗、高宗攢宮一旁時,朱熹上了一封名為「山陵議狀」的奏摺反對將孝宗葬於該處。其中,朱熹反對當時宋代墓葬所流行的「國音之說」,也就是透過逝者姓名音韻與五聲音階的對造,來決定其墓葬方位。朱熹認為以術數,也就是地理學判斷吉凶才具實效性。另外,他還認為預定陵區距離先帝埋葬處過近,而單一穴湧出的氣有限,且於該地大興土木,也有打擾先人之疑慮。然而最終,其建議並未獲得採納。

綜上,水口拓壽認為,雖然朱熹的風水觀在當時並未受到廣泛重視,甚至其意見也遭帝王否決。然而,他既可作為近世中國知識人關注風水高峰的重要例證,也反映了南宋儒家知識分子對政治基本立場與看法,甚至影響至清代,對研究中國風水思想史而言極為重要。


後話

文章富有中國術數學的歷史和理法知識,值得一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