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香港發債度日誰是導火線?關焯照列三成因遺計時炸彈

財政預算案|香港發債度日誰是導火線?關焯照列三成因遺計時炸彈

財政預算案|香港發債度日誰是導火線?關焯照列三成因遺計時炸彈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今個財政年度赤字1,016億元,同時宣布將發債1200億元,引來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關注本港進入結構性財赤的年代,擔心香港未來只會「債冚債」,最終「荷包乾塘」,加稅加費令子孫承受。

冰封三呎非一日之寒,香港何時由「富可敵國」、財政儲備名列於全球首十位,演變至如今連年財赤,甚至要以發債投資未來?歷屆政府、歷任財政司司長又有否責任呢?經濟學者、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接受《香港01》訪問時說,發債是「無得揀」的做法,但他列出過去幾屆政府的三大「罪證」,擔心倘短期內不擴大稅基,發債只會為香港留下計時炸彈。

陳茂波擬發債1,200億元 曾俊華憂香港「債冚債」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預計,2023/24年度綜合赤字為1,016億元,財政儲備7,332億元,相等於政府大約11至12個月開支,財政儲備2024/25年度更進一步下降至6,851億元。陳茂波宣布,將發債1200億元,當中700億元為零售部分,包括500億元「銀色債券」,以及200億元「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未來5年計劃合共發債6000億元 。


香港連年財赤,連年發債,引起前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關注,他今天(3日)在Facebook撰文,稱本港已正式進入結構性財赤的年代,擔心香港連年發債用以應付日常開支,只會是「債冚債」,形容「香港的荷包不用很久就乾塘」,影響信用評級,擔心加稅加費陸續有來,加上公共服務「大縮水」,後果由子孫承受。

關焯照:發債係無得揀嘅做法 列發債三大成因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政府財政儲備不足,但仍要應付龐大開支,故發債是「無得揀」的做法,否則港府只會在短期內「乾塘」。不過,關焯照對發債仍然感到憂慮,擔心長遠會如同曾俊華所說「債冚債」,他表示:「如果香港經濟發展未如《財政預算案》估計地有咁好增長,就會出現結構性問題。」

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政府財政儲備不足下仍要應付龐大開支,發債是「無得揀」的做法。(資料圖片)

一、稅基狹窄 依賴賣地收入

由庫房水浸,變庫房恐乾塘,關焯照分析導致香港要走向發債這個無底深淵的成因,包括稅基狹窄、政府編制急速膨脹,及公共福利開支龐大。他指,政府稅收主要來自薪俸稅和利得稅,加上政府以往過於依賴賣地收入。

賣地係非經常收入,但以往政府就當咗佢(土地收入)係經常收入
關焯照

但他指,土地收入由以往平均每年逾千億,大幅減至近年每年平均只有數百億,令到政府收入明顯減少。

根據資料,2023/24年財政年度,政府合共推出3幅官地,當中只有2幅成功批出,涉及約70億元。如連同補地價收益計算,估計亦只有約156億元,僅佔全年目標850億元約18%,表現強差人意,而與2022/23年度全年賣地收入711億元比較,按年大幅下挫78%。

二、政府常擴大編制 「假設年年加人工咪用好多錢?」

港府編制過去十年急速膨脹,關焯照反問:「就算公務員編制維持零增長,但成個政府咁多人,假設年年加人工咪要用好多錢?咁點縮減開支?」翻查資料,過去幾屆政府機構組歷多次重組,現屆政府新增設3個副司長職位、新增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分拆運輸及房屋局等,政策局數目將由13個增至15個,涉及的總薪酬開支約為每年9,500萬元。

關焯照又指,港府編制於過去十年急速膨脹,反問:「就算公務員編制維持零增長,但成個政府咁多人,假設年年加人工咪要用好多錢?咁點縮減開支?」(資料圖片)

三、福利開支過大 「係德政,但政府而家無錢啊」

面對財赤,除了開源還要節流,關焯照認為政府福利開支過大,「自林鄭(林鄭月娥)嗰屆開始,啲福利開支就持續龐大增加。人口老化,你(政府)唔係一早就知㗎咩,淨係增加開支有咩用?」他又認為政府必須立即檢視二元乘車優惠計劃,「啲人話係德政,係啊,係德政,(計劃)下調到55歲仲更加係德政啦,但政府而家無錢啊嘛」,他認為乘車優惠變相便利港人到內地消費。

讚曾俊華符合量入為出原則 「陳茂波?得個講字」

不過,香港走向發債度日,歷任財政司司長又有沒有責任呢?關焯照認為,曾俊華擔任財政司司長時,香港亦面對不少財政壓力,但曾俊華的守財行為才是真正符合《基本法》中「量入為出」的原則,反觀陳茂波,關焯照批評:「佢得個講字,盤數真係反映唔到『量入為出』嘅原則囉。」

他提醒政府發債非靈丹妙藥,倘香港未來無力償還債務,「啲人借借下就會懷疑你(香港)㗎啦」,屆時必然會影響政府的信用評級。他促請政府短期內擴大稅基,否則香港如同「擺咗計時炸彈」。


後話

之前有羅奇之論說,便出現不少街市叫罵式反駁。今次這述論說又會如何被反駁呢?是否用香港仍是福人福地?又是全球資金聚寶盆?又逢百年難得機遇?有危就有機?等罵之無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