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又選出《關鳳翔風水筆記》內另一文『論一個人成功之真理」作為閒聊題材。
原文
古人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功、五讀書。」雖為科舉時代屢試不第者憤懣之言,但亦不可謂無徵信也。入世未深者,每自信其才,足當大任,然而事與願違,其故安在哉?
東漢王充論衡有云:「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古今懷才不遇者多矣,雖無過人之才而身達者亦在所多有。蘇東坡之賈誼論云:「非才之難,所以自用其才者實難,惜夫,賈生以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是以世故深者,益信成功之條件,不僅才幹超人而已。
- 第一,要有本領,
- 第二,要有本錢,
- 第三,要有機會。
有本領而無本錢固不可,有本錢而無本領亦不可,有本領亦有本錢,但無機會亦難成功。此即所謂空間、時間、人間、互相配合者也。
現在香港巨商首富,有潮籍人李嘉誠者,幼年失學,十七歲來香港,為小廝於其舅父莊靜菴之商店中,及後時來運至,躋身於香港富豪之列。則又空間、時間、人間、配合得宜,亦即古人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互相配合有以致之。
古人有言:「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又云:「功高震主者身危,名高天下者不賞。」
徵諸中國歷史,春秋時代,伍子胥為雪父兄之?,佐吳王闔閭,破楚入郢,鞭屍藉館,其後吳王夫差立,子胥諫齊謀越不成,不能去,卒受戮。張良韓信佐漢高平項羽,張良功成身退,韓信戀名位,竟受戮於漢。
徵諸近者,則彭懷劉少奇林彪之被殺,亦古今一轍耳。吾獨佩服曾國藩,佐滿清,滅太平天國之後,還兵權於清室,故能高朗令終,此亦曾氏之學養才識超人也。
地理人須佑卷首瑣言十條,其中有戒人不可專意圖大地,亦深哲理。吾故:「為學所以培本,非急於致用也。」
後話
這是可倆回事。是成功人生人仕或否,這與個人價值觀相連接,並非第三者和世人的價值觀作評價標準。一般上,講的不外是名成利就大富大貴。有人或以榮華富貴大過天,是為人生成功生存在世目標,更重於名節道德甚至自己和家人生命安危。上述關氏的所講的成功,多少是指成事的因素,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也!
最欣賞的是文中所引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終。」尤其是這句「功高震主者身危,名高天下者不賞。」
這是懂得「功成身退,知時機而退,以保全身而退」的把握「進退」定「安危」的學問又有決斷力去付之行動。現代也可稱之為「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vs 「承受風險能力」risk appetite and limit,的一套現代風險管理學問 risk management methodology 。雖然這風管學一般是應用於金融界,但內也包含了操作風險 operational risk ,行事成敗,名聲益損 reputational risk 的學問。
李嘉誠發跡史,普世眾人皆有聞知了,所以我無須多說。反而可談談文中所引述清代名人袁枚的故事。以下是從網絡所得資科:
1738年秋天,22歲的袁枚考中了舉人,半年之後,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又考取了進士,而且是二甲第五名——算上前面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但是做官這條路,袁枚走得非常不順。按照慣例,24歲的袁枚被選爲了翰林院的庶吉士——這個職位不是人人都能當的,是從二甲的進士中中擇優選取的,選中後可以給皇帝講解書籍,起草詔書。誰都知道,常在皇帝面前晃,以後更容易被授高官,所以是個頗有前途的職業。
不過,袁枚這一次卻是自己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因他不願意學滿文。
按照清朝的規定,庶吉士必須要修滿文,但袁枚卻非常牴觸,稱滿文爲“蝌蚪文”,學了沒用處。再加上袁枚頗有些自負才華,不太看得起別人,所以和同僚的關係也處得有點僵。外加他喜歡吃喝玩樂,在京城結交了一幫酒肉朋友,飯館酒局乃至青樓場子不斷,風評也不好。
三年之後,庶吉士學期已滿,要舉行「散館考試」。這一次,袁枚一敗塗地:滿文不及格,這是硬傷,風評不合格,這是軟肋。結果袁枚就得到了作爲庶吉士最糟的結局:外放做官,不在京城留用。
袁枚後來一路被外放到過沭陽、江寧、上元、溧水這些地方,擔任的官職是同一個檔次:七品縣令。
堂堂二甲第五名的進士,外放做了七品縣令。不過袁枚倒也是隨遇而安,在地方上做得還頗有滋有味,無論是經濟還是法治,他都做得不錯,老百姓也都很認他,頗爲擁戴。
袁枚38歲,從23歲中二甲進士第五名開始,一共做了七年的知縣。
38歲的年紀,應該還算是仕途的壯年時期,但袁枚卻終於想通了:以自己的性格和爲人處事方式,一方面留在官場是徒增痛苦,另一方面,也很容易被捲入政治鬥爭,最終很可能會吃大虧。
所以他選擇和自己和解,兩手一甩:「我不裝了,我攤牌了呀,我要做我自己喜歡的事情去了。」
袁枚辭官後,搬遷到那在他34歲在江寧做知縣的時候花300兩銀子在城郊小倉山北麓買下了一座莊園,取名『隨園』。
這座園子其實大有來頭:最早爲江寧織造曹寅所建,後曹家被抄家,被繼任的江寧織造隋赫德接手,取名'隋園',後隋家又被抄,庭院荒廢,最終爲袁枚所購得。
這座隨園,就是曹寅的孫子曹雪芹寫的《紅樓夢》裏的“大觀園”原型,袁枚自己也很得意,曾經寫過:「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餘之隨園也。」
《戲說袁枚》謂:「人生最大的成功,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但這談何容易? 讀完這袁枚故事,令我想記清代吳敬梓的著作《儒林外史》內的名句: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十分喜歡你今天的分享!袁枚的座祐銘真理想. 希望大家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
回复删除謝謝🙏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