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香港再工業化何去何從?

【信報月刊】香港再工業化何去何從 —— 創科發展定位未明 本土工業家有苦自知

信報   2023-02-02

Image description

【本刊記者郭顯通】香港工業式微多年,政府近年提倡「再工業化」,銳意發展高增值產業。另一邊廂,在本港默默耕耘,堅持自主生產的工業家,似乎未能受惠於再工業化政策。政府與業界的落差為什麼這樣大呢?

《2021年施政報告》中,時任特首林鄭月娥提出重組政府架構,其中原有「創新及科技局」改組為「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局),擺明車馬行「再工業化」政策。

再工業化政策概念,早在2016年已經出現。自八十年代工業北移,香港經濟轉型,步入「去工業化」時代,本地製造業逐漸式微。為提升競爭力,利用創新科技推動「再工業化」漸成大勢所趨。

《2022年施政報告》提及會以四大發展方向制定重點政策,創科局長孫東形容是香港未來5至10年創科發展的「四樑」,為未來工業發展奠基。孫東說,「過去二十多年來,政府也有人提出過很好的工業發展項目,但最終都胎死腹中,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我想其中一個就是土地問題。」港大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及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鄧希煒卻指,「箇中原因是政府無做過產業政策」。

有願景 無定位

鄧希煒指出,港英政府年代曾有相關討論,但無實行,皆因當年大家有共識,香港並不適合推大政府產業政策;直至97後,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想做產業政策,惟金融風暴、沙士、自由行接踵而至,屢屢打亂計劃;直至最近十年,再工業化討論開始甚囂塵上,創科發展大行其道,「但又無推落去,因為過去幾十年都無做過實質產業政策,好難,只可以紙上談兵。」時至今日,有工業局,有《藍圖》,香港工業的方向,清晰一點了嗎?製造業如要融入大灣區發展,戰略定位何在?

「不知道,一點都不清晰。」鄧說,高端產品,不論是手機、電動車、還是工業用機器,產業鏈都長而複雜,強如深圳都不可能一手包辦。然而,香港過去沒有相關研究,到底在哪一個生產環節具備優勢?仍是不解之謎。「坊間好多時話香港上游基礎研發、生產能力最高,平均來說是,但是否每個行業適用呢?哪一個環節值得大力推動呢?未來全球市場有幾大呢?」以上種種,至今未有定案。

原文請閱2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後話

不錯的文章。上述所謂「至今未有定案」也許是幸事,或無定好過定錯,到知錯不一定能改吧。因定案需要有智慧遠見專業精英人材團體並非單憑一倆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