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淵海子平》- 心鏡歌

前文介紹了清代《 閱微草堂筆記 》 卷七『如是我聞』內有—則『心鏡』,一則古代警世故事。文中提及《淵海子平》卷三『心鏡歌』。以下全文。

原文

人生富貴皆前定,術士須詳論。
天上星辰有可知,此論更無差。
時加月建逢命位,正是福元取。
壽元合處是其真,此說不虛陳。

官祿貴馬見合刑,一舉便成名。
日逢貴地見祿馬,壯歲登科甲。
時日若逢祿馬位,爲官必清貴。
五行時日無相雜,爲官多顯達。

羊刃重重又見殺,大貴登科甲。
若逢三奇連祿馬,名譽滿天下。
日坐食支又合干,九卿三公看。

甲子己巳有一說,天地德合訣。
丙子癸巳與前觀,官職三公卿。

木若逢金主不傷,兩府坐中堂。
火若逢水主將權,爲將鎮戎邊。
金若逢火主大權,方面刺史官。
水若逢土入官局,宜作侍從職。
土若得木爲正祿,八座三台福。

年得月祿不爲害,日貴取爲主。
生逢貴人值孤寡,決定爲僧也。
空亡官祿遇貴人,淡服作高僧。
五行無氣守孤寡,必定作行者。
空亡刑害又逢囚,爲僧及裹頭。

欲知人命主有權,食神旺必全。
相沖羊刃並殺傷,必主上法場。
的殺如逢盤足坐,惡鬼死刑獄。
夾角相逢共歲星,徒流定分明。
六害當權多夭折,少年逢刃殺。
日逢官鬼見重刑,惡死甚分明。
刃神劫殺兩頭居,早歲夢天衢。
祿馬俱逢行絕地,勞困難逃避。

月若逢時與相沖,根基定一空。
時遇官星生旺位,子孫成行序。
向祿臨財官更吉,貴顯有家資。
日月純官無財位,反主無官貴。

卯刑子位子刑卯,癸乙相刑貴。
子來沖午未刑戌,甲乙逢申顯。
祿馬俱絕又發財,人元剋出來。
得一分三緣何議,祿馬飛天是。
歲合時日分兩頭,切須仔細求。

君子若逢主奏對,常人主災晦。
心懷退悔成何事,重犯剝官位。
柱中有祿運逢財,金玉自天來。

言前能說貴與賤,亦須看大運。
大凡行運逢祿馬,發迹爲官也。
天月二德爲救解,百災不爲害。

向祿臨財甚稀奇,貴顯主官貲。
命中祿馬同貴人,福祿進珠珍。
貴人君子坐刑殺,名成少年發。

陰陽貴賤宜消詳,熟曉在胸臆。
日時身命許多般,一訣通變看。

後話

所謂「得一分三」,是地支藏干而受日主的「暗合」與「暗邀」的引力論說吧。

☕祝大家週末愉快!

四柱命理 - 水火既濟(2)

「水火既濟」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盛極將衰。

坎爲水,離爲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但終將發生變故。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然而四柱命理也有這命格。前文巳參巧了明清代著作《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論說。現再看看其它經典著作。

1)唐家代《蘭臺妙選》內謂:

水火既濟,何憂雁塔功名

原註:火之性炎上,水之性潤下。若火在上而水在下,則上下相違,而在卦以為既濟。蓋上者年月,下者日時。以其天干為上,地支為下者,則謬矣。

2)清代《御定子平》卷四,謂:

火命夏生得水,或水命冬生得火,是為既濟。主雁塔題名,致身通顯。要水火相停。又丙辛化水,戊癸化火為妙。忌偏重不和。

3)近代《命學大解淵》台灣梁湘潤和韓雨墨著:

水火既濟,如日干丁火地支申子辰三合水局。


後話

1)仍是眾解說不清,也不劃一

《蘭臺妙選》是以上卦坎水為年月柱,下卦離火為日時柱,才合格。尚清晰。惟無說清楚何干支才算合格。

《御定子平》以火命夏生得水,或水命冬生得火,是為既濟。這尚似合理。惟,

  • 「既濟卦」本義是坎上離下,而「未濟卦」本義是離上坎下。那命格如此是「既濟」還是「未濟」?便成混淆不清了。
  • 又謂:「火命夏生得水,……丙幸化水為妙」但夏月已午未則丙辛不能化水,則辛巳辛未月丙日也不能化水。若丙日辛時只得辛卯時可能化水?

《命學大解淵》日干丁火地支申子辰三合水局,看似清晰合理。惟,

  • 若是日干丙火地支申子辰三合水局又否入格?
  • 又或丙丁日四地支全水,又否入格?
  • 又或四柱只可見水水天干才算合格?

2)我個人看法

我個人認為《蘭臺妙選》論頗合義合理,年月柱水官自旺,而日柱時火自旺。倆氣清純分明,惟行歲運逢剋洩(例如土)又或刑合則破。

水火既濟卦理之吉,是因水火力極也均衡在這一刻。若於占卜問事上,是上吉成事。但命理的好命並不重於一刻而是講求持久。若八字命局是水火既濟,即水火力巳到極而均衡,入歲運時便難以再保持著這平衝作而論吉。

反而,若命格是「水火未濟」而因合喜用歲運過程得「既濟」以上好吉,尚合理吧。

大抵,「水火既濟」於命理只適合用作些比喻上,並非依足上坎水下離火入四柱八字格局論。

清代《 閱微草堂筆記 》- 心鏡

古人重視「鏡」,故命理學有『心鏡歌』可見於《淵海子平》卷三,又名『心鏡五七賦』。超起首句:「人生富貴皆前定,術士須詳論。天上星辰有可知,此論更無差。……」

面相學也有《心鏡歌》,起首句:「大凡相法有兩般,須看三停端不端。五岳四瀆要端正,一長一短不須論。……」

從网絡資料得知,古代神話中也經常出現有「照妖鏡」。

照妖鏡最早的照妖鏡出現在秦朝,傳說為雷電時掉落的一件物品。後來被人發現具備驅魔及鎮邪的作用,於是獻上秦王,被秦王封為國寶,最後秦王在東海發現一具殭屍,於是使用照妖鏡將殭屍封到了山里,後來不知所蹤。 

照妖鏡在《西遊記》中,是托塔李天王的寶物,在辨別真假美猴王的時候用到了的


今日介紹的古代警世故事,也與鏡有關。清代《 閱微草堂筆記 》 卷七,『如是我聞』內有—則『心鏡』。

原文

於道光言,有士人夜過岳廟,朱扉嚴閉,而有人自廟中出,知是神靈,膜拜呼上聖。其人引手掖之曰:我非貴神,右臺司鏡之吏,齎文簿到此也。問司鏡何義,其業鏡也耶?曰:近之,而又一事也。業鏡所照,行事之善惡耳。至方寸微曖,情僞萬端,起滅無恆,包藏不測,幽深邃密,無跡可窺,往往外貌麟鸞,中蹈鬼域。隱匿未形,業鏡不能照也。南北宋後,此術滋工,塗飾彌縫。或終身不敗。故諸天合議,移業鏡於左臺,照真小人;增心鏡於右臺,照僞君子。圓光對映,靈府洞然。有拗捩者,有偏倚者,有黑如漆者,有曲如鉤者,有拉雜如糞牆者,有混濁如泥滓者,有城府險阻千重萬掩者,有脈絡屈盤左穿右貫者,有如荊棘者,有如刀劍者,有如蜂蠆者,有如虎狼者,有現冠蓋影者,有現金銀氣者,甚有隱隱躍躍現祕戲圖者。而回顧其形,則皆岸然道貌也。其圓瑩如明珠,清激如水晶者,千百之一二耳。如是者,吾立鏡側,籍而記之,三月一達於嶽帝,定罪福焉。大抵名愈高,則責愈嚴;術愈巧,則罰愈重。春秋二百四十年,癉惡不一,惟震伯夷之廟,天特示譴於展氏,隱匿故也。子其識之。士人拜授教,歸而乞道光書額,名其室曰觀心。


以下白話譯本

於道光說:有個士人,夜裏經過岳廟,紅色的大門緊緊她關閉着,卻有人從廟裏出來,知道是神靈,就合掌加額,長跪而拜,呼叫上聖。

那人伸手扶住他說「我不是高貴的神道,是右臺司鏡的胥吏,帶着文簿到這裏。」

問:「司鏡是什麼意思?是業鏡嗎?」

答:「你說的差不多了,但卻又是另一件事業鏡所照,是做事的善惡罷了。至於內心細微的隱曲,真誠與虛僞萬種頭緒,起滅無常,包藏着難以測量之心,幽深細密,無跡可以窺看,往往外貌像麒麟鸞鳳,心中掩藏着鬼蜮伎倆,隱惡沒有露出形跡,業鏡就不能照見。

南北宋以後,這種技術更加工巧,裝飾彌補,有時終身不敗露。所以衆天神合議,移置業鏡於左臺,照真小人;增設心鏡於右臺,照僞君子。圓光相對映照,心靈通明,有固執的,有偏心的,有黑如漆的,有曲如鉤的,有拉雜如糞土的,有混濁如泥污的,有心機深險千重萬掩的,有脈絡盤曲左穿右貫的,有像荊棘的,有像刀劍的,有像蜂和蠍子的,有像虎狼的,有現出做官的冠服和車蓋的,有現出金銀氣的,甚至有隱隱約約現出男女祕戲圖的。而回顧他們的外形,則都是神態莊嚴的道學家的面貌。

那圓潤光亮像明珠,清徹像水晶的,千百個中的一二個罷了。

像這樣的,我站立在鏡的旁邊,登錄而記下來,三個月送達一次給嶽帝,決定降罪或賜福。

大概巖聲愈高則責備愈嚴,心術愈巧則懲罰愈重。春秋二百四十年,暴露的壞人壞事不只一處,只有雷擊夷伯的廟,天特意表示譴責於展氏,是因爲隱惡的緣故。你要記住它。」

士人下拜接受教誨,回來後懇求道光書寫匾額,把他的居室命名爲「觀心」 。


後話

值得一談的:

1)內心細微的隱曲,真誠與虛僞萬種頭緒,起滅無常,包藏着難以測量之心,幽深細密,無跡可以窺看,往往外貌像麒麟鸞鳳,心中掩藏着鬼蜮伎倆,隱惡沒有露出形跡,業鏡就不能照見。

作者是嘆息:上天對世人的賞罰,不能只據「業鏡」只看到的善業和惡業也即罪孽,因人心深藏之善惡美醜潔污白黑正邪,實更占重要素,故有「心鏡」之發明而應世而用。

2)南北宋以後,這種技術更加工巧,裝飾彌補,有時終身不敗露。所以衆天神合議,移置業鏡於左臺,照真小人;增設心鏡於右臺,照僞君子。

作者是嘆息:世人呃神騙鬼的技倆,越來越進步,經常在考驗天眼,瞞天過海,過了海便成神仙。如此,一般世人又何能分辨。

3)那圓潤光亮像明珠,清徹像水晶的,千百個中的一二個罷了。

作者是嘆息:能合資格上西天,天堂的不多,千百中只一二個。

補充:難怪,俗語謂:「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闖進來。」 ,又所以「入天堂是要步步行挮級而上」,但「進地獄卻有高速公路」 Staircase to Heaven, but Highway to Hell. 

4)大概巖聲愈高則責備愈嚴,心術愈巧則懲罰愈重。春秋二百四十年,暴露的壞人壞事不只一處,只有雷擊夷伯的廟,天特意表示譴責於展氏,是因爲隱惡的緣故。

作者是嘆息:這惡性發展在當時清代,可謂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狀況。

補充:那發展到現在呢?人與魔無異難辨至高境界?🍺


四柱命理 - 水火既濟(1)

「水火既濟」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盛極將衰。

坎爲水,離爲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但終將發生變故。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然而四柱命理也有這命格。先看看主流的明清代著作《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有何說法。

1)《淵海子平》卷六《元理賦》 又名《天元賦》

原文
水火既濟,卻言丙對癸鄉。
原註:癸水剋丙火。丙爲太陽,在天,癸水居地,上下懸隔,豈能相剋?而子午相對,正得既濟之象,終爲吉兆

2)《三命通會》卷五

原文
水火既濟格
經云:火若遇水成既濟,兵權萬里。
如辛巳、辛丑、丙子、戊子,丙日臨子,坐下正官,月時引旺,重逢奇儀。
丙以癸爲官,癸以戊爲官,互換見官,丙合辛財生官,化爲真水。
戊子時,戊合子中癸,化爲真火,入水火既濟格,大貴。


後話

1)倆解說不清不一

《淵海子平》猜是以干剋支沖,壬丙亥已亥,癸丁子午。而《三命通會》只附上一命例及些零碎解說。

倆經典著作並無說清楚何干支何格式才算合格,及命局內和歲運以何五行為喜忌,令至破格犯凶之類。

2)《三命通會》命例頗複雜又混亂

是以丙子日論?但即丙火在上,子即癸水在下,即上離火下坎水卦,是「水火未濟」卦。

例子 辛巳年辛丑月丙子日戊子時。於十二月:

  • 年辛干已支(即丙),這辛丙只多暗合而不化水。
  • 月日干辛丙合而不化水。
  • 日丙干子支(即癸)無暗沖合。
  • 時柱戊干子支(即癸),這戊暗合子只多化暗火。

年月柱得雙辛坐下已丑半金局,是金旺。日主丙火無比劫無印但時戊干透月令丑而洩晦火氣,日時支雙子水。實不見何吉,且丙日元身弱又何能任辛旺財子水官?況且「水火既濟」重視水火力均勢衡,又何能以入格論?


下文會參考其它命理經典蓍作,再探討這命格有何特別又或可取之處。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 禍兆(3)

「預兆」是玄學中一熱話題,可以是人親身偶遇又或夢中得到的兆象示意將快發生的事,可吉可兇。古來精術數占卜者,多會起卦問因由吉凶。

唐代段成式所寫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卷四內有『禍兆』為題的數則小說,似是真人真事實錄而成,頗有趣味。早前介紹了倆則。今日再看另一則我簡稱『雷劈』:

原文

蕭浣初至遂州,造二幡竿施於寺,設齋慶之。齋畢作樂,忽暴雷霹靂,竿各成數十片。至來年,當雷霹日,浣死。


以下白話譯本

唐文宗時,大唐崇佛風行。蕭浣初到四川遂州上任,便爲當地寺廟捐贈了旗幡、舍利龕之類,並舉行典禮慶賀,音樂聲中,忽然打下一個大霹靂,蕭浣捐的佛塔被劈的粉碎。翌年,又一個雷暴天,蕭浣猝死。


後話

禮佛前先看佛面

似乎佛並不高興蕭浣所為,拒收下蕭浣的禮物,故在慶賀典禮時施以雷劈毀之。

歷史記載(源自网絡)
蕭澣,一名浣,南蘭陵人。唐朝官員。蕭澣是「牛李黨爭」中《牛黨》黨魁之一。

牛李黨爭(808年-846年),是唐末時,兩派士大夫結黨互相爭鬥排擠的事件。

唐朝末年宦官爭權,朝廷的士大夫中反對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擠打擊。依附宦官的又分為兩派——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這兩派官員互相傾軋,爭吵不休,從唐憲宗時期開始,到唐宣宗時期才結束,將近四十年,歷史上把這次的黨爭命名為「牛李黨爭」。

牛李黨爭是唐朝末年士大夫爭權的現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賊易,去朝廷朋黨難」的感慨,牛李黨爭使本來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滅亡。

史學家的意見(源自网絡)
中國史學界對於牛李黨爭的性質存在分歧。著名史學家陳寅恪認為牛黨代表進士出身的官僚,李黨代表南北朝以來山東士族出身的官僚。他們之間的分歧不僅是政見不同,也包括對禮法、門風等文化傳統的態度之差異。總體上認為,牛黨是新興的庶族地主;而李黨則是沒落的門閥世族。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牛李黨爭的焦點在於對待藩鎮態度,是主張強硬政策(李黨)與妥協政策(牛黨)的分歧。又認為李黨主張革新,牛黨因循守舊,所以李黨是進步的,而牛黨是守舊反動的。

但無論如何,不管牛黨或李黨,都必須跟宦官合作,倚靠宦官提拔。因為唐朝中葉以後,真正在主導朝局的主角幾乎都是掌握中央禁軍兵權的宦官,牛李黨爭雖然對唐代政局有其一定的影響,但與宦官相比,政治上只能是第二流的角色而已。

蕭浣之死與禍兆

既混身於古時唐代朝野「牛李黨爭」即朋黨之爭,又涉及聯同宦官合作弄權擾政,災劫兇險甚至殺身之禍本是難免。

正如香港流行俗語「出得嚟行,就預咗要還!」只是當佛也反面拒其禮而施以雷劈警告,仍不知機不知衰,及時提早收手引退。

四柱命理 - 玄武當權格

「四象」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前文談及古代祿命法的格局上,也有引用「四象」在命格組合上。因祿命法也本源於易理陰陽五行,包含了河洛易卦和天星原理並不為奇。故此,唐宋代的《蘭臺妙選》有些以「四象」為名的格局。

明清代的《三命通會》卷六有外格「青龍伏形」、「白虎持勢」、「朱雀乘風」和「玄武當權」。

但《淵海子平》卷二 外十八格 ,只有「玄武當權格」一個。

原文

外十八格 - 玄武當權格

且如壬癸二日生,值寅午戌火局爲財,辰戌丑未爲官是也。正是壬寅、壬午、壬戌;癸巳、癸未、癸丑是也。忌衝破,身弱則不吉。壬癸屬水,故爲玄武。但得火局,故曰當權,無非「水火既濟」之理而已矣,夫何異哉。得斯道者,主人性格溫和,有智慧,有禮貌,面帶赤黑,威而不猛。遇刑沖或歲運見之,則不利矣。

李都督,庚戌 壬午 壬寅 辛亥

詩曰:壬癸名爲玄武神,財官兩見始成真,局無衝破當清貴,輔佐皇家一老臣。


後話

我有以下分析和補充:

1)入格條件
  • 只可是壬寅、壬午、壬戌;癸巳、癸未、癸丑六日。
  • 四柱地支有寅午戌三合火局
  • 要身強(方能納財,任官)
  • 忌刑沖地支火局
2)水火既濟
「水火既濟」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第六十三卦,水火既濟盛極將衰。

坎爲水,離爲火,水火相交,水在火上,水勢壓倒火勢,救火大功告成。既,已經;濟,成也。既濟就是事情已經成功,但終將發生變故。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上文引用這詞(卦)只作比喻水火倆氣勢均恰到好處。

3)命例:李都督,庚戌 壬午 壬寅 辛亥
日柱壬寅,是六日之內。而年月日地支成三合火局。壬日元得時支亥祿支援,月干壬水扶助,年時庚辛金印助生水源,身強也。全局也無刑沖。

4)面帶赤黑
因朱雀屬火色亦,而玄武屬水色黑。

四柱命理 - 「四象」略談

「四象」在古代文化中是指《易傳》中的:老陽、少陰、少陽、老陰。
又指四季天然氣象。

在秦漢以後逐漸指代源於遠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的羣星,也稱「四神」、「天之四靈」,「四聖將」。

「四象」也有「青龍」代表左方、「白虎」是右方、「朱雀」是前、「玄武」是後方。「四象」常引用於風水法尤其是在巒頭形勢學上。

其實,此等名詞也常引用於古代祿命法的格局上。在翻查宋納音論命古法之經典《蘭臺妙選》時,便會發現些以「四象」為名的格局。例如:「蛇化青龍」、「寶劍化青龍」、「青龍退鱗」、「白虎啣屍」、「白虎焚屍」、「玄武當權」。

及至明清代《子平法》盛起,這類命格仍有少部份記錄在《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例如,在《三命通會》卷六內,便可發現有外格「青龍伏形」、「白虎持勢」、「朱雀乘風」和「玄武當權」。

清代《閱微草堂筆記》之貴官託女屍還魂

前文談及四柱命理的「還魂借氣」格,突然想到网上有流傳一則《閱微草堂筆記》故事,名叫『貴官託女屍還魂』,十分精彩。

白話譯文本

乾隆元年、二年間,戶部員外郎長泰家有個僕人的妻子,年紀二十多歲,突然中風昏迷,只剩下一絲氣息,到晚上就死了。

第二天,人們正在買棺材準備收殮,她的手腳忽然動起來,漸漸能曲能伸,不久便坐起來,問道:「這是什麼地方?」

人們還以為她在說胡話。

接著她把房子裡四下打量了一遍,神情好像是已經明白了什麼,連連嘆氣,默默無語,從此病也全好了。

但觀察她講話的聲音和走路的姿勢,都像男子,而且她自己不會梳頭洗臉,見到她的丈夫,似乎根本不認識。

大家發現不對勁,仔細問她,她才說:「我本是個男人,幾天前死了,魂靈到了陰間官府,管事的人查出我的壽命還沒完,然而應貶為女身,命我借這家女人的屍體復生。我只覺得一下子好像睡去一下子又像夢醒了,就已經躺在板床上了。」

人們問她的姓名和籍貫,她堅決不肯講,說:「事情已到了這一步,何必還給前一世帶來羞辱呢。」

人們也就不刨根問底了。

開始她不肯與那個僕人同寢,後來沒有理由拒絕,只得勉強服從,然而每次僕人與她親熱房事,她都低聲哭泣直到天亮。

有人偷偷聽到她自言自語說:「讀了二十年書,作了三十多年官,竟然要忍受羞恥被奴才侮辱嗎?」

她丈夫又曾聽到她說夢話道:「積累金錢,只是供兒輩們享樂而已,多又有什麼用?」

叫醒了問她,她就回答沒說。知道她想隱瞞,也就暫且不管它。

長泰厭惡談論鬼神之類的事,禁止家人不要傳出去,所以這事不很流傳,但也有不少人知道。

過了三年多,她終於鬱鬱不樂地病死了,結果人們還是不知道她的前生是誰。


後話

近年日韓劇集都有出現男女主角在發生意外時相方靈魂錯投在對方身體,之後發生很多在日常生活上的尷尬情節。今年便有日劇《天國與地獄》,十分精彩。

當時以為這些劇本創作頗新鮮前衛。但今日看到這清代小說作品,發覺古人思維早巳有這創意境界。

上述故事或是個鬼異喜劇又或悲劇,OK 叫「悲喜交集神劇」吧。

作者紀繞嵐在輪迴報應上頗有創新。一般是,前生作惡多是投胎來生做牛做豬做狗,又或虫蟻,又或得苦賤困絕悲慘人生。但這次更妙絕,官貴男死後借窮僕人妻屍身還陽。想這官貴男生前風流快活,或幹了不少奸淫搶奪平民婦女事,而今自嘗之吧。

上天在因果輪迴賞罰上,或似是缺少了創意作警世宣傳,有賴天才世人去作奇想創新效應吧!既人世間大眾有這祈願,上天順應民意執行,也無不可。☕

四柱命理 - 還魂借氣

《三命通會》把這列入卷六,算是命格之一。看其名『還魂借氣』,便即聯想到『借屍還魂』,被稱入此命格,實有點「大吉利事」感,來問命者會即流一把冷汗。且看看內容:

原文

還魂借氣
五行自死絕而有救遞相還者。
如木絕在申,而遇甲申;金絕在寅,而遇戊寅之類。最吉,有福神次之,無則下。


再查得手上清代《御定子平》 卷四內有記錄謂:

原文

還魂借氣
月支逢絕,月干為比肩印綬,則遞互相還,如木絕在申,而遇甲申之類,主藉助得福。喜吉神相助,忌絕地重逢。


後話

我有以下分析和補充:

1)舉例解說
《御定子平》的文述比較清楚。現舉例說明,依《十二長生訣》,甲木日元生於申月是絕位,但若月柱是甲申,甲木日元得甲木月干比肩所扶,是謂「還魂借氣」格,反而主福。 又另一例,庚金日元生於寅月是絕位,但若月柱是成寅,庚金日元得戊土月干偏印生助,是絕處逢生,反而主福。餘此類推。

2)絕地重逢
惟忌「絕地重逢」即甲申月甲申日,又或戊寅月庚寅日。餘此類推。歲運逢也同。

3)福神相助者次之,均無者爲下
福神例如只得「天乙貴人」是次吉。若無比肩扶又無印生助又無福神者,是低下格局。

4)源自古祿命法
只有《三命通會》,《御用子平》有記載這「還魂借氣」格。其它如《淵海子平》,《命理約言》,《神峰通考》,《命理探原》等古籍並無收錄。

我猜想,這命格理應源自唐宋代間古祿命法。始查看南宋期的《五行精紀》並無發現,後翻查北宋初期的《應天歌》卻有發現以下記錄,證實如此。

原文

死絕為福格
死中得母絕逢生,富貴榮華所樣新。
廉簡直溫無燥暴,朱衣元是黑頭人。
人言死絕最為凶,起死還生福更崇。
深略沉機人謹重,康寧福壽足盈豐。

註:如金人見戊寅為絕處逢生,見庚子為死中得母,見庚午為敗中有救,餘傲此,亦主發福享壽之命。

死絕為禍格
死絕那堪鬼更傷,鬼居強位豈能當。
若還祿宅皆衝 破,失業亡家死異鄉。

註:如己亥年庚午月庚午日壬午時,非惟木死於午,又且祿死於午,賣盡田園而死於他鄉是也。

死絕重重鬼更逢,祿宮命宅併刑衝。
若還四正無星吉,定主伶仃別祖宗。

註:如戊午年壬戌月癸亥日癸亥時,非惟火絕在亥,而且破命宅也,定主別離祖宗也。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 禍兆(2)

「預兆」是玄學中一熱話題,可以是人親身偶遇又或夢中得到的兆象示意將快發生的事,可吉可兇。古來精術數占卜者,多會起卦問因由吉凶。

唐代段成式所寫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卷四內有『禍兆』為題的數則小說,似是真人真事實錄而成,頗有趣味。早前介紹了一則我簡稱『佛前三堆土墳』,今日再看另一則我簡稱『粉骷髏獻酒』:

原文

姜楚公常遊禪定寺,京兆辦局甚盛。及飲酒,座上一妓絕色,獻杯整鬟,未嘗見手,衆怪之。有客被酒戲曰:「勿六指乎?」乃強牽視。妓隨牽而倒,乃枯骸也。姜竟及禍焉。

以下白話譯本

姜皎曾經遊玩禪定寺,京兆尹(城都長官)招待他辦的酒席十分豐盛。到飲酒時,座上一個歌舞妓豔麗異常,但是獻酒或整理鬟髻,都不曾伸出過手,衆人覺得奇怪。有位客人醉酒了,開玩笑說:「怕不是六指吧?」

於是就強拉她的手要看看。哪知妓女隨着手被牽拉就倒在地上,原來是一具枯骨骸。因而姜皎竟然來了災禍。


後話


禍兆?鬼兆?
故事很鬼異!或非真實?故事大意似是說,眼前所看到美好的,風光的,當在享受到得意忘形之刻,忘了越線之危,一切可化為骷髏,禍災隨而飛臨。

又或故事是教訓在飲花酒時,不要亂咁咸猪手?毛手毛腳?🤣大家自己想想吧。

題外話,在1981年有套馮淬帆執導的電影叫《粉骷髏》,由陳琪琪,韋白等主演的動作劇情片。


歷史記載
姜楚公:姜皎(670年代-722年),唐朝大臣。唐中宗時,姜皎出任潤州長史。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後,拜殿中少監。

玄宗常親密地稱他為姜七而不呼名,更賜以宮女、名馬及諸珍物不可勝數。

開元初(713年)姜皎參與謀劃「先天之變」以功拜殿中監、封楚國公,有銀青光祿大夫的官銜。不久,遷太常卿,監修國史,上柱國。

開元五年(717年),唐玄宗下敕,去姜皎官職。後,又起復為秘書監。

開元十年(722年),玄宗準備廢王皇后,與姜皎密談。姜皎洩密,被王皇后、王守一的妹夫嗣濮王李嶠告發。宰相張嘉貞稱其「妄談吉凶之事」,「杖之六十配流欽州」,因傷重死於途中,年五十餘。

後唐玄宗念其舊功,令其歸葬於家,以禮葬之,並派遣中使存問其家。

開元十五年(727年),追贈澤州刺史。


禍福自選?
1)且看當時唐玄宗所寫的『流姜皎嶺外制』,便知妄議「皇室家事內政」之風險。

原文
秘書監姜皎,往屬艱難,頗效誠信,功則可錄,寵是以加。既忘盈滿之戒,又虧靜慎之道,假說休咎,妄談宮掖,據其作孽,合處極刑。念茲舊勛,免此殊死,宜決一頓,配流欽州。

2)以下是轉載自2018年之《每日頭條》鬼谷講學:官場第一生存法則。其評論未嘗無理。

原文
起初,在唐玄宗定誅除韋後之計的時候,王皇后參與了很多秘密的策劃,到了玄宗即位幾年以後,皇后姿色漸衰,玄宗對她的寵幸也大不如前。

此時武惠妃頗受玄宗寵愛,內心裏便有了奪取皇后之位的企圖,王皇后對此心中不平,常常對玄宗出言不遜。玄宗對皇后越發不滿,暗地裏與秘書監姜皎商議,打算以皇后無子為藉口將其廢黜,姜皎將玄宗這番話泄露了出去。

繼任的濮王李嶠是王皇后的妹夫,便將此事上奏給玄宗。唐玄宗很生氣,宰相張嘉貞迎合玄宗的旨意,便羅織而成姜皎的罪名,聲稱:「姜皎妄談吉凶之事。」甲戌,姜皎被處以杖刑六十,流放欽州,姜皎之弟吏部侍郎姜晦也被貶為春州司馬;姜氏家族的親屬黨羽之中還有幾個被處以流刑或死刑的,姜皎在赴欽州的途中死去。

【解析】泄密讓姜皎走到了盡頭,口風嚴謹是當官第一守則。

1、近人的告密
姜皎都能泄密皇帝對其的信任,皇后身邊的人為什麼不能。歷史上但凡是告密的無不是自己最親最近的人,人心隔肚皮,你不知道你親近的人,到底會不會出賣你獲得自己的前程,畢竟告密歷來都是升官的捷徑。皇后被自己的妹夫告密,也是姜皎自身作風不嚴謹導致的,怪不得別人。

2、上級的憤怒
唐玄宗,給姜皎的說廢除皇后的話,一來是涉及到上級對其的信任,二來涉及廢除皇后的策略,三是涉及到自己的私隱。而姜皎的泄密,不僅僅是讓皇帝陷入被動,還有一種信任看錯人的感覺,於是誰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且姜皎表明了是皇后的人,和皇帝不是一個陣營。

3、同僚的黑手
如果僅僅是泄密,其實姜皎還罪不至死,畢竟是個可大可小的事,但是背後的黑手就開始活動就不一樣了。無論是職場還是官場,雪中送炭的少,而落井下石的多。羅織罪名,一來討好上級,二來除掉潛敵。既然樹敵了,就必須做絕,一面死魚翻身,所以姜皎毫無意外的死在了路上。

姜皎的死,怨不得別人
只能怪自己站錯了隊,選擇了最弱的勢力,皇后毫無能力挽救。沒有選擇強勢的唐玄宗,且行為不嚴密,同僚關係差,這種沒智慧的人不失敗,可能麼?


綜合以上

大概是,貪功忘險,不及時知難引退,更大忌衰多囗!看似是美人獻美酒,卻是粉骷髏獻毒酒。

有句香港俗語頗適合來形容,「自以為好醒(目),其實是猪頭炳」是也!☕

四柱命理 - 論魁罡(3)

前文分析《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的論說。現再參巧清代陳素庵的《命理約言》 卷三 『魁罡論』(日德格)

原文

舊取庚辰、壬辰、戊戌、庚戌四日爲魁罡格,主剛果掌威權。以辰爲天罡,戌爲河魁,乃陰陽滅絕之地也。

又取甲寅、丙辰、戊辰、庚辰,壬戌五日爲日德格,主慈善享福祿。以甲坐寅德祿,丙坐辰得官庫,戊坐辰財官兩全,壬坐戌財官印三奇具備也。

夫辰戌既爲陰陽滅絕之地,則諸幹皆不宜坐,何以取之,況同一庚戊也,何以坐辰則慈,坐戌則猛?同一庚辰也,何以又爲魁罡,又爲日德?

忽猛忽慈,丙何以獨慈而不猛?甲何以獨異而取寅?他支之藏財官印祿者多矣,何以不名日德?即上稽天文,旁參壬遁,絕不得魁罡與日德同宮之理,並削之。


再看看清代張楠的《神峯通考》評論:

原文

古歌云::壬辰庚戌庚辰日,戊戌魁罡四坐神。

楠斷曰:魁罡格,取壬辰,庚戌,庚辰,戊戌,臨四墓之地,取其為魁罡,能撐大權。並不以取交論,何以臨比墓之上就能掌握威權?此亦子平書之大謬也。


後話

至今有否發現《淵海子平》和《三命通會》風格多似資料集錄文獻,客觀式,並無作者評論訣法缺點,準繩度於應用等。重點在收集和記錄上,這是無可厚非。站在研究者角度看,多好過少甚至缺失。而《命理約言》和《神峰通考》多存精要訣法,更附上作者評言,是以應用者實用觀下論,對學習《子平法》者有輔導作用。

倆者取重點不同,故我仍然認為各有所長,不況全部閱讀,開卷有益,必有所得。

上文值得一提的:

1)何以庚辰,既屬「魁罡」又屬「日德」

這的確是矛盾所在,我思考了多遍,仍無法想到一個直接合理法的解答。我有以下分析:

「日德」重坐下專祿,藏財官。「庚辰」是「日德」之一,因庚作辰财印两全。若以這些標準去衡量其它「魁罡」日,即

庚辰(藏戊乙癸)得偏印,正財,正官
庚戌(藏辛戊丁)得劫財,偏印,正官
壬辰(藏戊乙癸)得七殺,傷官,劫財
戊戌(藏辛戊丁)得傷官,比肩,正印

既是「魁罡日」又合「日德」的底理應還有「庚戌」。這就是陳素庵的第二個問題。

2)夫辰戌既爲陰陽滅絕之地,則諸幹皆不宜坐,何以取之,況同一庚戊也,何以坐辰則慈,坐戌則猛?同一庚辰也,何以又爲魁罡,又爲日德?

其實,陳氏句內巳存在些答案。辰為水墓濕土又位陰極陽死之地,有滋養生藏庚金之效也即帶慈之德。戌為火墓燥土又位陽極陰死之地而不生庚金,迫出土成燥亢剛鋒可傷人之器,乃魁罡之本凶性。

然而,這只是我個人猜想。

3)丙何以獨慈而不猛?甲何以獨異而取寅?他支之藏財官印祿者多矣,何以不名日德?

這問題屬「日德格」,在話題以外,待有空再談。

4)楠斷曰:魁罡格,取壬辰,庚戌,庚辰,戊戌,臨四墓之地,取其為魁罡,能撐大權。並不以取交論,何以臨比墓之上就能掌握威權?此亦子平書之大謬也。

張楠(神峰)的確言之有理,豈能單憑日支是四墓庫土而能斷命者能撐大權?

所以仍然是以大局為重作判斷。

唐代小說《酉陽雜俎》- 禍兆(1)

「預兆」是玄學中一熱話題,是當事人親身偶遇又或夢中得到的兆象示意將快發生的事,可吉可兇,或因第六靈感,又或天地鬼神示意。古來精術數占卜者,多會起卦問因由吉凶。

今日找到唐代段成式所寫的筆記小說集《酉陽雜俎》卷四內有『禍兆』為題小說,似是真人真事實錄而成,頗有趣味。

原文

《酉陽雜俎》卷四,『禍兆』

楊慎矜兄弟富貴,常不自安。每詰朝禮佛像,默祈冥衛。或一日,像前土榻上聚塵三堆,如冢狀,慎矜惡之,且慮兒戲,命掃去。一夕如初,尋而禍作。


以下白話譯本

楊慎矜兄弟因爲富貴,一直惴惴不安。每天早晨起來就禮拜佛像,默默祈禱佛在冥冥中護衛他們。有一天,佛像前土榻上聚集塵土三堆,像墳的形狀,慎矜感到厭惡,但又想可能是小孩子玩弄的,就讓人掃掉了。過了一夜又恢復原樣了,不久就發生了災禍。






後話


禍兆一不離二
作者並無講上述「禍兆」發生在何年。然而,仍有一傳說:天寶六年(747年),楊慎矜到達溫湯,正在吃飯,忽然看見一個身長丈餘的鬼,穿紅衣戴頭巾,站立在門扇後面,楊慎矜大聲斥責,很長時間沒有消失,用熱湯潑灑後才消失。(不久,楊慎矜下獄而死。)

歷史記載
據網上歷史簡述,楊慎矜是唐朝大臣,乃隋煬帝楊廣的玄孫。曾依附楊國忠、李林甫,誣陷大臣,後因得罪李林甫,被唐玄宗賜死。

隋齊王楊暕曾孫,祖父楊政道曾被東突厥立為隋王,後歸附唐太宗,拜員外散騎侍郎。其父楊崇禮官太府卿,死後葬於少陵原。有兄弟楊慎名跟楊慎餘。

慎矜依附楊國忠,自稱同族宗親,又受李林甫指使,誣告刑部尚書韋堅與節度使皇甫惟明同謀廢帝。權位漸盛,李林甫忌之。

天寶二年(743年),遷任權判御史中丞,充任京畿採訪使,並依舊知任太府出納使。

天寶三年(744年),楊慎矜父親楊隆禮的墳前草木流血,這通常被人視爲不祥之兆。楊慎矜恐懼不安,找到了胡人史敬忠(還俗僧人)。史敬忠向來爲楊慎矜所親信,並且有異族巫術。史敬忠在庭中施法,又讓楊慎矜戴着手銬腳鐐,裸體坐在樹林中,以此消災解難。

明年,慎矜父冢草木皆流血,懼,以問所善胡人史敬忠。敬忠使身桎梏,裸而坐林中厭之。——《新唐書》

天寶五年(746年),楊慎矜遷任戶部侍郎,所任御史中丞和其他使職如故。李林甫見楊慎矜深受皇帝恩寵,心中嫉妒,又知道王鉷與楊慎矜有矛盾,就誘說王鉷構陷他,王鉷於是伺機誣陷楊慎矝。

天寶六年(747年),最終,楊慎矜因為被誣陷。楊慎矜、楊慎餘、楊慎名三人雙雙被賜自盡。楊慎矜不能象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人老道,低調做人,缺乏深謀遠慮,最後不能夠保全引退,慘死在小人手上。

天意?人為?
且不評價主角楊慎矜的朝野上功過和行事合公義否,古代朝庭權力鬥爭互相攻擊是平常態事,及至現今世界也不承多讓,甚至過之無不及。 楊氏仍前朝王帝後人仍任職唐朝為要臣,本應要處事特別審慎,戰戰兢兢,低調為重。楊慎矜兄弟因此而一直惴惴不安。每天早晨起來就禮拜佛像,祈佛保佑得平安,並非無因。

既精誠所至,佛似也網開一面,示以凶兆,但楊慎矜兄弟卻不求真相而輕視之。也許,是因果福德淺薄所至, 罪孽深所蒙蔽。然而,佛示之凶兆,也並非示意他們去消災解難,只是說劫數難逃,故以三墳土堆兆象顯示,早預辦後事吧。

另一則凶兆在天寶六年(747年),楊慎矜在吃飯時,忽見一身長丈餘穿紅衣戴頭巾女鬼。楊慎矜卻大聲斥責,甚至用熱湯潑灑去驅之消失。此怪事件中,楊氏並不驚恐反而怒趕之,這非平常人及君子表現。是女鬼想報仇?又或是示意楊氏血光禍災將至? 

想一切皆有因果,禍福到來豈與之無尤?多行不仁不義,也可遭到不仁不義回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