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萬年曆 與 九蓮遁訣 、平氣法 、恆氣法。


「萬年曆」在二十年以前,幾乎都是採用「小本」形式,即是一個月只註明「初一、十一、二十一」三日的「干支」。其餘的干支,要讀者自己按「六十甲子」的順序去順背。故此,使用那一種「小本萬年曆」,若不能先背誦「六十甲子」,就根本無法使用。這種形態的「萬年曆」,對初學「祿命法」的業餘讀者,是頗不方便之處。  故此,編者為了顧及這一項在使用上之困難,於「壬子」年間,即著手編排一種方便易於應用的「萬年曆」。即是以「陽曆、陰曆」同時對照,按每一日之干支,逐日排列之順序,而成「全流甲子」式的「萬年曆」。  


同時,又為了兼顧到,初學命學的讀者。可能對「二十四節氣」,與「五虎遁月」。在月柱上的「建月干支」,有所時效上之裨益。故而,首創將「建月」的干支,同時排列在「萬年曆」之中。這一種附「建月」的「萬年曆」,極為有助於排四柱之時效與速度,深為一般讀者所喜愛。  然而,有關於「建月」的定位點,「曆象」是有著一些微細處之差異觀點。因此,往往在「萬年曆」之中,註明的建月,諸如:「立夏、寒露…」等值日,可能會有一至二日間之差異。  


這一種「建月節日」之定位有小幅度的差異,其原因是引用編述「萬年曆」的「核計數理」的理論不同。故此,時常有讀者函問於編者,為什麼偶爾會發現新舊本的「萬年曆」,其中有「建月」差一天的不同存在……。這個原因,今簡述於下:


一、九蓮遁訣  

這是我國古代一直是以「九蓮遁訣」,用來編「萬年曆」之代代相傳的口訣。坊間流通的「小本萬年曆」,一個月只註「初一、十一、二一」三日干支的「萬年曆,即是採用「九蓮遁訣」而編。這一種訣式,諸如:「欲知來年春 五日三時辰……」等。「九蓮遁訣」是但計整數,約在三十年間即須要調整一次。


二、平氣法  

「平氣法」,即是在每一年出版的「民曆通書」中,所用的「二十四節氣」的公式,並不適合用之於預編式的「萬年曆」。因此,讀者都可以很容易取一本「民曆通書」中之節氣,對比當年「萬年曆」中的節氣,恆常可以發現一些微小差異。因為「平氣法」與「九蓮遁訣」,二者在組合法中,不是同一系統之故。


三、恆氣法  

「恆氣法」是以「冬至」為計曆的「基準點」,核計出二十四個節氣,每一個「節」與「氣」的「日距」。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