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港經濟有難!內地餐飲品牌爆價格戰?

港經濟有難!內地餐飲品牌爆價格戰 恐推高港人北上熱...


on.cc東網 | 產經 01月09日(二)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不似預期,對消費者信心造成影響。外媒報道,隨着消費者對經濟信心逐漸減弱,國外內品牌惟有推出優惠活動,推出折扣和特價商品,吸引中國消費者「幫襯」的同時,或變相吸引更多港人北上消費,勢對香港經濟造成更大壓力。

阿里巴巴(09988)旗下的雜貨連鎖店盒馬鮮生,因高端肉類、海鮮和烘焙產品而深受中上階層歡迎,該公司於10月宣布線下門店的5000多款商品價格下調,還增加了更多的食品店,並且打折出售接近保質期的商品,以吸引對價格敏感的顧客。

報道續稱,德國折扣店奧樂齊(ALDI)過去一直定位為高端連鎖超市,但去年改變策略,宣稱自己是一家廉價社區超市,並以「國際品質、社區價格」作為新口號。百勝中國旗下肯德基亦加大促銷力度,推出了更便宜的「餅漢堡三件組」,內有漢堡、薯條和飲料,售價低至20.9元人民幣。

那些沒有大幅降價的公司如星巴克,如今正輸給售價更便宜的競爭對手。星巴克曾經佔據中國咖啡市場一半以上的份額,但去年卻將最大連鎖店的寶座讓給了本土競爭對手瑞幸咖啡,瑞幸咖啡一杯售價僅為9.9元人民幣。星巴克過去兩季在中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22億美元和8.41億美元,瑞幸咖啡同期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2億元人民幣(約8.7億美元)和72億元人民幣。

凱度消費者指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Jason Yu表示,去年中國經濟面臨壓力,消費者信心疲軟,消費品牌廣泛採用低價策略應對。摩根大通分析師則指,幾乎所有餐飲品牌都在增加促銷活動,以滿足消費者對物有所值產品的需求,但須留意價格戰會持續多久、需求回升的速度以及2024年目標會否修改等風險。



後話

難怪香港推出十八區「日夜都繽紛」活動吧?是競爭?應是互助互補互嬴的合作互惠活動吧!只是作者過份解讀過份擔憂矣!?







萬家港資企業在惠州設立 不少企業發展成行業「巨頭」

陳國基稱逾萬家港資企業在惠州設立 不少企業發展成行業「巨頭」

2024-01-09 HKT 16:48

  • 陳國基說,特區政府支持港人港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台圖片)
    陳國基說,特區政府支持港人港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台圖片)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繼續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訪問,他於惠州出席交流活動時表示,自國家頒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來,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一直緊密合作,而今年是《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五周年,他有信心香港與惠州兩地,以至大灣區所有城市將會繼往開來,全力推動大灣區高質量建設。

陳國基致辭表示,香港與惠州地緣相近、交通方便,在改革開放之初,港資企業就到惠州投資。隨著國家經濟蓬勃發展,在惠州落地生根的港資企業相繼升級轉型,由「小企」發展成為不同行業的「巨頭」,又提到現時在惠州設立的港資企業累計已經超過一萬家。

他又說,特區政府支持港人港企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駐粵辦去年十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廣宣講會,亦得到惠州市政府和惠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他期望能多聽當地業界意見,包括在惠州的發展如何加強與香港的聯繫,令兩地能夠有更緊密的經貿往來及更好的經濟發展。

後話

相信是指,自開始至今幾十年間了,現共積有萬家港企在惠州吧?
但以甚麼商業標準來定義是「小企」和「龍頭」?是那些行業?
若無讀錯,是呼籲港人港企放棄香港而改投入惠州?如此,又何能助香港走出現經濟困境?又或想去復常呢?這算是愛港撐港行動?真令人迷惘?


國泰不斷「放飛機」 香港整體引為戒

國泰不斷「放飛機」 香港整體引為戒

社評 社評 2024-01-09

剛過去的聖誕及新年旺季期間,國泰航空頻頻無預警臨時取消大量航班,害得不少乘客陣腳大亂,旅程受到不必要的延宕,有苦主批評國泰缺乏合約精神,形容「差過廉航」。而不守約的情況似乎沒有改善跡象,昨天(八日)截至下午三時,國泰取消二十一航班,主要涉及來往上海、曼谷、台北、高雄、首爾、吉隆坡和新加坡等地。

國泰賣「飛」竟不飛,特區政府也覺得欠妥。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就國泰航空不斷取消航班,已向該公司高層表達高度關注,同時指示民航處作出監察及跟進。林世雄說,國泰航空將會取消部分一月及二月的航班,以確保餘下大部分航班有足夠人手營運,他促請國泰盡快向受影響乘客交代航班整合後的相關安排,提供適當支援和協助,做好善後措施,例如安排受影響的旅客轉乘國泰其他航班或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把對旅客的影響減至最低。局長強調,香港航空業正邁向全面復常,本地航空公司需要增加運力以回應需求,同時有責任處理好航班編配及人手安排。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為旅客提供優質穩定的服務至為重要,他已要求國泰作出認真檢視,與員工保持良好溝通,確保為旅客提供穩定可靠的服務,並做好預案、靈活調配資源因應可能出現的突發狀況。

關於不守約,港式俚語有一個妙趣的講法是「放飛機」。據說在一九一一年,香港首次舉辦飛行表演,當時選定了三個日子,可是三天都由於天氣問題而表演告吹;即使主辦者額外新增第四天,飛機儘管起飛了,但僅離地六十呎,似飛其實不算飛,觀眾無不敗興而歸。「放飛機」的俚語應運而生,流傳至今逾百年,意指約定好的事情沒有兌現。

國泰航空打開門做生意,居然一次又一次取消航班,實乃不守約「放飛機」。日前國泰發聲明承諾,已從中汲取經驗,為確保航班服務在農曆新年旅遊高峰期運作如常,已檢視航班時間表,並增加候命機師數目,令營運更可靠。下月大家只好拭目以待,唯盼這承諾不再「放飛機」。

按照航空機組人員協會會長Paul Weatherilt所言,國泰若要全面回復客運能力,至少需要超過三千名機師,但目前只有二千多名,並且僅得六百幾名屬高資歷的機長(Captain)。機師人手不足源於二〇二〇年國泰大規模重組計劃出現策略性錯誤,簡言之,疫情期間生意極差,國泰為了節省開支,大刀闊斧裁員「止血」,然而裁得過度,疫後卻來不及重新招聘。香港民航處法例規定,機師二十八日內飛行時間不得超過一百小時,十二個月內不得超過九百小時,以防工作過勞影響安全。正因機師不可能以加班形式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縱使國泰高層賣了很多「飛」,空有飛機仍是不能飛。

國泰可謂香港縮影,疫情難關勉強捱過了,滿心以為疫後必然否極泰來,巴望經濟迅速復甦,可以「說好香港故事」,怎料事與願違,致命原因是計算錯誤。國泰由於不夠人要取消航班,香港整體何嘗不也是勞動人口大量流失!國泰財困,尚且獲政府注資三百億元救亡,政府深陷逾千億元赤字,試問又怎樣自救?《基本法》所規定的「量入為出」受到嚴峻考驗。

國泰去年爆出歧視風波,機組人員被揭發對不諳英語的內地乘客「背後講壞話」。行政長官李家超嚴詞警告,類似情況不容再發生,指有關機組人員不尊重乘客,言行惡劣,傷害香港及內地同胞感情,對事件感到痛憤。

國泰服務質素受詬病,香港整體的服務態度又如何?旅客少來香港,港人北上消費,其中一個原因是本地服務業待客不周。有鑑於此,多名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及業界推出「禮貌運動」,挽回待客形象。李家超承認,消費者會到服務好、新穎、有趣、多元的地方和旅遊,雖然香港不應妄自菲薄,但必須不斷進步。

「說好香港故事」應該實實在在具體地從守約開始,講得出就要做得到,港府施政必須引以為戒,絕對不能「放飛機」。


後話

國泰賣「飛」竟不飛,與你同玩放飛機?

唉!曾經是一個國際超級品牌,竟淪港弄到今日咁寄田地,廉航班機更仍比它可靠而乘搭安心,實是可悲!

既然如此,選其它航空公司,才算是安心出行。可把它放棄了!

星滬深「圍毆」香港?

【新聞點評】星滬深「圍毆」香港

【新聞點評】星滬深「圍毆」香港

人有「三衰六旺」,城市或許也一樣。就像香港經濟現正面臨逆風,與此同時,不少鄰近地區新出台的政策,都好似要跟香港「對着幹」。例如新加坡剛跟中國內地達成30天互免簽證協議,有可能把中高端旅客進一步「搶」到星洲。此外,上海日前獲國務院授予80條擴大自貿區開放政策,有機會吸引外資企業繞過香港、直接落戶上海。還有深圳試點「奢侈品退稅」措施,猶如對本港消費市道「上下包抄」。面對各方「圍毆」,當局須審視香港自身優勢與特色,諗計變陣接招,否則恐怕很難「由治及興」。

話說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被視為「李顯龍接班人」的黃循財上星期訪華,參加中新雙邊合作聯合委員會(JCBC)會議,合共取得24項成果,最矚目的是中新雙方達成30天互免簽證協議,意味內地民眾只需手持護照,毋須申請簽證,便可赴獅城逗留最多30天,這亦讓新加坡成為極少數向中國內地提供免簽證待遇的發達國家。

獅城免簽證 吸內地中高端客

上述消息對於內地民眾無疑是喜訊,本港不少商界人士卻視為「警號」。事關現時內地人來港仍須申請「往來港澳通行證」,所以待中國與新加坡互免簽證安排落實後,內地居民去新加坡某程度上「易過來香港」(特別是華南地區以外人士)。星洲近年在金融、財富管理等方面已搶了香港不少生意,現再加上「免簽證」,料可吸引更多內地中高端旅客訪星(況且當地還有賭場),難怪李顯龍、黃循財等星洲領導人近期笑容愈來愈燦爛。

另一邊廂,在國家主席習近平完成考察上海之後,國務院上周發布《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共有80條上海自貿區開放措施,包括「允許金融機構向境外傳輸日常經營數據」、「依法依規引進境外電子支付機構」、「實現資金在上海自貿區與境外間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便利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資產管理」、「支持跨國公司設立資金管理中心」等。

上述舉措倘能落實,將象徵上海進一步開放及接軌國際,屆時可能會有更多外資企業索性直接落戶上海、設立大中華地區以至亞太區總部,不必再借道香港,或會令本港作為中國與國際橋樑及樞紐的地位繼續受到削弱。

深圳名店退稅 港人北上豪買

還有深圳市政府,自本周一起開展「境外旅客(含港澳台)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政策,第一階段涵蓋羅湖區萬象城的LV、Ferragamo、Dior、Prada、Hermes、Cartier等23家奢侈品牌店舖,讓境外旅客購物時立刻獲得9%退稅,相當於「九一折」。

根據大批「小紅書」用戶連日來現場實測,該批名店在退稅後,計及人民幣貶值效應,部分商品的實際售價已經略低於本港門市價格。儘管深圳名牌商品尚未全面平過香港(在退稅後,大多數商品的深港兩地售價相若,有些商品仍是本港較便宜,同時本港名店款式一般比較齊全),但這亦意味在本港購買奢侈品「肯定平過內地」的日子恐怕一去不返(除了深圳,海南省亦已試點奢侈品免稅政策)。

值得留意,自從年初本港與內地恢復通關,便有大批市民經常北上深圳吃喝玩樂甚至「跨境買餸」,紛紛稱讚當地消費價廉物美服務佳,「性價比」高。現加上奢侈品退稅,深圳猶如對本港消費市道「上下包抄」,不只吸納普羅大眾消費力,就連高端購買力也有機會轉移。以往有內地豪客南下廣東道掃名牌,日後可能是香港人北上萬象城買包包。

外部競爭劇烈 港宜自我審視

換句話說,新加坡、上海、深圳等地近日的新政策,似乎都跟香港「對着幹」。但實際上,各地政府均有責任千方百計推動自身經濟發展,不一定特地針對某些鄰近地區。只不過香港近年運滯,面對外部形勢變化不免格外敏感,有時候覺得「被全世界圍毆」。

無論如何,香港在百年未遇大變局之下,外部競爭日益尖銳乃不爭事實。例如新加坡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壯大,上海可望愈來愈開放,深圳消費「性價比」也愈來愈高,香港該拿些什麼跟相關地區競爭?昔日本港的賣點包括自由、開放、國際化、法治、廉潔等等,這些優勢還剩下多少?假若香港跟內地普通城市無異,世界各方的企業和旅客為什麼要來香港?特區政府官員有必要好好審視這些問題,並交出能解決問題的答案,香港方可談得上有條件「由治及興」,否則別怨被內地人譏諷為「遺址」。


後話

想作者是過份擔憂,杞人憂天,誇大其弊。

老早已有說,香港是「全球資金聚寶盆」,香港「優勢無敵」,也非在競爭而是互助互補共嬴的合作互惠關係吧!









全港十八區舉辦「日夜都繽紛」

李家超:各區議會由本月起至5月將舉辦「日夜都繽紛」活動

rthk   2024-01-09 HKT 09:52

  •  
    李家超:各區議會由本月起至5月將舉辦「日夜都繽紛」活動
  •  
行政長官李家超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為了帶動地區經濟,十八區由本月至5月會以「日夜都繽紛」為主題舉辦連串活動,展現地區特色,弘揚傳統文化,帶動節日氣氛,各區區議會亦會成立專責工作小組推展相關項目。
李家超出席行政會議前介紹,各區的主題活動會展現多元地區特色文化,以及引入新元素,舉例深水埗區的活動會以數碼產品、激光劍、COSPLAY角色扮演為重點;九龍城區4月會響應泰國潑水節,有泰式美食、歌舞、泰拳等文化體驗;在大埔區的許願夜市,林村許願樹會新設亮燈,並首創發光寶牒供市民許願,活動又會邀請商戶食肆提供折扣優惠,相信各區都會想出更多新橋、好橋,振興經濟,各具特色、百花齊放。

李家超又提到,政府在疫情完結後做了大量工作開拓商機,最新數據亦顯示,本港旅遊業及零售業均有理想的增長,旅客數字不斷增加,內地及海外旅客已回復至疫情前的六至七成,個別地區的訪港旅客更超越疫情前。

李家超說,香港一向經歷不同風風雨雨,環球經濟的確影響到香港,但他對香港人有信心,希望港人本著一向努力不懈,靈活多變的韌性,想出多些吸引人來港消費的活動,亦要有良好服務態度。他指出,香港一向是禮貌和好客之都,但周邊城市和國家亦在進步,香港要與時並進,令消費者有更良好體驗。

後話

十八區「日夜都繽紛」?終於能可日日夜夜都繽紛了,很好!令人鼓舞,條橋值得讚賞! 
但即5月後便不再
日日夜夜都繽紛了?
「各區區議會亦會成立專責工作小組推展相關項目。」 相信十八區議會應已有合適和足夠人才、專才、人力、資金去拼搞個繽紛吧。能成功否?應全是區議會的能力和營管辦事問題吧,會否用上 KPI 和問責型式呢?

美国隔夜股市反弹提振投资情绪 海指星期二闭市涨0.34%

美国隔夜股市反弹提振投资情绪 海指星期二闭市涨0.34%

美国隔夜股市反弹,提振投资者的情绪,亚太股市星期二(1月9日)普遍上扬,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上涨0.34%。

海指闭市报3197.96点,全日上涨10.94点。整体交易量10亿5000万股,交易总值7亿9880万元。上升股281只,下跌股254只。

区域股市方面,上海、东京、深圳和悉尼分别上涨0.2%、1.16%、0.27%和0.93%。

香港和首尔则分别下跌0.21%和0.26%。

海指30只成份股多数上涨,胜科工业(Sembcorp Industries)的表现最亮眼,全天上扬2.99%至5.52元。其次是凯德投资(CapitaLand Invest)和新翔集团(SATS),分别上升1.33%和1.07%,收报3.05元和2.83元。

领跌的是凯德腾飞房地产信托(CapitaLand Ascendas REIT),下跌0.68%至2.93元。

今日恆指 👎

今日恆指繼續沉淪,幸未跌破萬六,但不代表不會。。



外資撤離 駐港地區總部創11年新低?

港府欲發展「總部經濟」結果外資撤離 駐港地區總部創11年新低

香港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今年只有1336間外資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較去年減少75間,跌幅超過5%,是自2012年以來數目最少。

香港月前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到,要吸引海內外公司來港設立總部及分部業務,發展「總部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在電台節指疫情後企業陸續回香港發展,有信心更多企業會返回香港,但政府統計處上周四(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只有1336間外資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較去年減少75間,跌幅超過5%,較2019年高峰期的1541間,更跌了13.3%,也是自2012年以來數目最少。 

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3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按年統計調查》,報告反映外資駐港數目、聘用人數、業務前景和對香港評價等資料。如按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及當地辦事處總數計算,今年共有9039間,較去年8,978間為多,主因只管理香港業務的「當地辦事處」數目有所增長,增加了222間(4.3%)至5392間。 

相較於去年,今年駐港地區總部減少得最多的是美資及英資,前者減少26間(10.8%)至214間,後者減少19間(14%)至115間;而日本則減少了6間(2.8%)至206間;中資在香港設有最多地區總部,但也減少了4間(1.6%)至247間。其他國家的公司在港的地區總部近年也在減少,諸如瑞士、新加坡、意大利及澳洲等。外資地區總部在港聘用的人手同樣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由2020年聘用17.7萬人跌至2022年13.6萬人,今年再減少4000人至13.2萬人,而所有境外公司在香港共聘用約46.8萬人。 

政治問題關注度顯著提升 

外資提出港府應關注的具體事項方面,17%涉及員工及租金成本,較去年的8%倍增;16%關注稅制問題,同樣較去年的7%增加一倍;關注政治問題也顯著地提升,由7%增至11%。展望前景,61%受訪外資表示未來3年在港業務計劃維持不變,15%表示不確定,13%計劃擴充,3%計畫逐步終止或遷離部分或全部在港業務。 

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開始出現外資撤離的情況,《華爾街日報》今年10月報道,香港與中國的聯繫曾被跨國企業視為優勢,如今卻已成了「一個麻煩」。 

記者:李向陽  編輯:李榮添 網編:江復


【外資回流】陳茂波:撤離的外資企業已回港

香港一直以國際金融中心和營商樞紐的地位著稱。近日,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電台節目中表示,儘管疫情初期,特別是去年上半年,因出入境限制,有些區域總部公司選擇撤離香港,但許多企業已經認識到香港的獨特優勢,陸續選擇回歸。

他表示,這些企業見到香港的好處,包括資金、人才自由進出,環境好蓬勃等;此外,不少外國行政人員認為香港安全、生活多姿多采,教育方面也有逾50間高水平國際學校,仍是理想的生活地點,有信心更多企業會返回香港。

同時,陳茂波提及,政府預計今年的財政赤字將超過千億,但已有應對措施,包括成立「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進行大型基建項目研究。政府目前擁有超過7000億元的財政儲備,這也確保了在未來能夠應對不同的經濟情況。

翻查資料,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丘應樺於上月表示,已有多家在疫情期間撤出的外資企業開始回港。他提到,今年投資推廣署已成功吸引272間企業進駐香港,而香港總數近9000家的外資企業,其中許多來自歐洲、美國、內地及東南亞,部分已經重新選擇在香港設立總部。



後話

在今天 9Jan 2024 回顧來看,事實又是甚麼狀況呢?




曾志偉:應不會再裁員

許濤:有信心今年翻身 曾志偉:應不會再裁員 TVB股價一度急漲近7%



電視廣播(0511)(TVB)行政主席許濤上周新春盆菜宴致詞時稱,有信心今年為「TVB翻身的一年」。電視廣播今早一度飈6.98%,高見3.37元,最新報3.31元,升5.08%。

許濤表示,去年為電視行業經營困難的一年,公司仍交出亮麗成績,今年決定加薪。而總經理曾志偉則表示,公司應該不會再裁員,現在要增加人手。


後話

係咪真架?拭目以待!

自由黨倡短期向港人開徵海陸空離境稅

自由黨倡短期向港人開徵海陸空離境稅 退稅上限1萬元

rthk   2024-01-08 HKT 18:11

  • 自由黨4名立法會議員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自由黨)
    自由黨4名立法會議員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自由黨)
自由黨4名立法會議員與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面,表達對財政預算案的期望。

自由黨建議當局寬免下年度全年差餉,並將上限增至每季度1萬元。另外,亦建議以短期措施方式,向香港永久性居民開徵「海陸空離境稅」,認為可增加庫房收入亦不致於影響經濟。為減輕中產經濟負擔,建議向納稅人退還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100%,上限為10000元。因應現時本港有30多萬家庭僱用外傭,建議政府推出外傭開支可作扣稅。

自由黨又表示,政府應透過提供更多誘因鼓勵市民生育,建議推出「累進式子女免稅額」,首名子女可免稅15萬元,第二名子女倍增至30萬元,第三名及其後的子女再倍增至60萬元。政府亦應逐步撤銷樓市「辣招」,包括買家印花稅、額外印花稅等。

為照顧不同香港市民的退休需要,自由黨建議政府應與內地加強協調,讓購買了香港年金並居住在大灣區各城市的市民,都可以取得相關年金收入,並簡化跨境匯款限制,方便內地港人在大灣區城市作退休生活。

自由黨亦建議設立大型展覽及活動基金,發展「演唱會經濟」、增加自由行適用城市、放寬深圳居民「一周一行」規定等。

後話

有無用數據來模擬推算這稅改的可能結果是比現況更差否?並非只是大隻廣?

聞風筆動:政府探討離境稅 政黨反對難成事/文:李先知

2024年1月8日星期一

【明報文章】新一年度財政預算案下月發表,財政司長陳茂波早已大打「開口牌」,明言今年財政赤字會超過預期,料逾千億;昨天更表明會開源節流,檢視公共服務收費,提到收回成本。

面對巨額財赤,筆者聽聞政府內部正探討各種開源節流方案,坊間提出的「陸路離境稅」亦在探討之列;不過,多個政黨對離境稅反應決絕,只有自由黨認同可以考慮,有建制中人直言,離境稅擺明車馬是要向北上消費港人「開刀」,完全是「政治不正確」,相信政府最終都不敢提出。


樓價地價持續下跌將損消費及經濟

【香港樓市】施永青:樓市壞消息已反映得「七七八八」惟趨勢仍向下 樓價地價持續下跌將損消費及經濟

 宏觀解讀17:02 2024/01/08

施永青:樓市壞消息已反映得「七七八八」惟趨勢仍向下 樓價地價持續下跌將損消費及經濟

 施永青:樓市壞消息已反映得「七七八八」惟趨勢仍向下 樓價地價持續下跌將損消費及經濟

受移民潮和息口雙重夾擊下,本港樓市較高位累瀉15%,中原集團創辦人兼主席施永青指,今年本港樓市趨勢繼續向下,惟隨息口見頂回落、中國經濟有望改善,預期樓市企穩的機會增加,年內有望找到支持位,形容壞消息已反映得「七七八八」。施永青警告,若樓價及地價續下行,不單政府會出現財赤,市民的消費能力和再投資能力也必然受損,同時蒸發中產階層的資產,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故建議政府進一步撤辣。

施永青認為,港府一方面不希望撤辣令樓價高企,但又不希望地價及樓價調節過多,影響財政收入,形容取態相當矛盾,顯示當局未為低樓價的生態做好準備。

籲允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期或供樓

港府今季罕有不推任何住宅土地,施永青在出席東亞銀行論壇時指,港府早前推出土地接連流標,向市場傳遞相當負面的訊息,然而當局並不想看到這種現象,也不想賤賣土地,故此舉實屬迫不得已。

施永青表示,需鼓勵資金入市才能穩定樓價,建議港府可仿效内地或新加波,允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期或供樓,另可放寬投資移民限制,因對内地人而言,本港的生活環境和制度仍有很大吸引力,「關鍵在於港府肯不肯放人入來」。


後話

「建議港府可仿效内地或新加波,允許市民提取強積金作首期或供樓」

這本是個好建議,也有助民生。早應在推行強積金之初去施行, 唯現在才半途出家在資金提取用運作上可非易事。

資本增值稅屬「研究範圍」?

資本增值稅屬「研究範圍」 學者憂資金撤走反對

2024年1月7日星期日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昨在港台《眾言堂》就本屆政府第二份財政預算案諮詢,多名市民關注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建議納入新稅種,包括資本增值稅等。陳茂波回應稱,在社會充分討論前,不會隨意引入新稅種,資本增值稅是研究範圍之內,但要視乎該稅種對本港國際競爭力影響,以免「因加得減」。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及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均認為,本港現不宜加設資本增值稅。

陳茂波:有充分討論前不引入新稅種

資本增值稅是因應金融投資收益所得而徵收的稅項。麥萃才昨回應本報稱,本港長時間實施低稅率、簡單稅制,任何加稅須考慮當局得到收益外會否流失其他收入。麥稱,大型投資者願在港買賣,因為沒資本增值稅,加徵該稅或令他們轉走資金;而本港股市要達現時規模,很依靠外來投資者。麥亦稱,資本增值稅涉及多個類別,例如市民因自住物業價值上升獲利亦要徵稅,政府要考慮住宅業主潛在反對聲音。

李兆波認為,資本增值稅或股票利息稅應是經濟環境好時加設,而非現時「窮途末路」時做,這只會令資金轉到其他地方,本港優勢在簡單稅制,稅種愈多吸引力將大減。

另有市民建議向入境訪客徵稅用於金融投資,亦有市民建議因應近日大批港人北上消費徵收離境稅。陳茂波稱,向入境者徵稅會影響旅遊及零售業,出境收稅則不利兩地居民融合交流。

考慮點不同以往 消費券「要再研究」

至於多名市民期望續派電子消費券,陳茂波說,今年政府財政狀况及經濟逐步復常,考慮點與以往不同,要再研究。麥萃才則認為,在政府收入有限及財赤下,應集中資源用於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做到「財富再分配」,而非「人人有份」,對再派消費券有保留。


後話

不知是那位財經「天才」大師建議這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