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地產佬也講「東升西降」

三大專家剖析樓市新去向

 
更新時間:03:00 2023-03-26
發佈時間:03:00 2023-03-26

(星島日報報道)為慶祝星島新聞集團踏入85周年,本報昨日舉辦《2023年地產復甦轉勢講座—把握樓市新機遇》,邀請到三大專家為讀者剖析樓市去向。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講座教授鄒廣榮認為,政府積極引進外來人才為樓市重要利好因素。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建議政府先考慮取消額外印花稅。香港專業地產商會會長及資深投資者蔡志忠指出,近期歐美銀行相繼發生問題,或導致資金「東升西落」。

美持續加息壓通脹

  他又說,美國通脹升溫,除俄烏戰事導致能源價格上漲,以及疫情影響供應鏈之外,美國減少進口價格廉宜的中國商品,是當地通脹向上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美國持續加息去平穩物價。

  鄒廣榮又稱,樓市不會如股市般波動,價格「跳上跳落」,要預測樓市長遠趨勢,較準確方法是將住宅租金回報率,減去美國10年期國庫債券孳息率。他指出,當市場看好後市時,普遍傾向承受較高的風險溢價,即投資者願意接受較低的租金回報率,當減去10年期美債孳息率,有機會出現負數,例如1997年第2季,反映市場相當樂觀;相反,2003年第2季沙士及2009年第1季次按危機,則錄得較明顯正數,反映市場過度悲觀,之後樓市反彈。

「辣招」未能調控樓價

  泓亮張翹楚表示,政府推出需求管理措施,即俗稱的「辣招」已超過12年,期間的數據顯示,並未能達致政府當初推出「辣招」壓抑樓價上升的原意,例如2013年推出從價印花稅措施,對樓價沒有很大影響,及至2016年從價印花稅再「加辣」,購買第2個單位須付額外15%的印花稅項,推出後樓價依然繼續上升。

  他續稱,辣招推出未能調控樓價上升,卻「有效」壓抑成交宗數,樓價因此而受控制,每年成交宗數由實施「辣招」前十多萬宗,逐步減少,直至近兩年加上疫情的關係,每年成交宗數僅得4萬多宗,較高峰期回落不少,成交宗數下降,同時令庫房在物業稅收亦大幅減少。

  張翹楚續說,政府現時是否「撤辣」處於兩難局面,但在辣招與樓價沒有太大關係時,可先考慮取消額外印花稅(SSD),令部分因經濟問題而需要賣樓套現的業主,不須繳付這些懲罰性稅項。

  對於政府調整印花稅稅階,他表示,實際上受惠的僅在樓價1008萬以下單位,能減輕買家負擔的金額亦只有數萬元,對於有意入市的買家幫助不大,期望可將受惠的單位樓價擴至約1500萬。

  資深投資者蔡志忠亦同意政府可先撤銷SSD。他表示,雖然「撤辣」有機會加快樓價升勢,但取消SSD,同時可以令二手市場供應量大增,在供應大增的情況下,會中和樓價上升的幅度,樓價最終會保持平穩發展。

倡分三階段「撤辣」

  他又說,當年推出「辣招」屬臨時措施,但至今已實施超過12年,相關措施扭曲市場情況,期望政府可分階段「撤辣」,首先撤銷SSD,釋放供應量,下半年可撤銷買家印花稅(BSD),最後取消新從價印花稅(DSD),令「辣招」措施可完成歷史使命。

蔡志忠又指出,美國及歐洲近期相繼有銀行問題,導致投資者蒙受很大損失,部分內地投資者已經查詢將資金調往本港,相信資金有機會出現「東升西落」的流向,只要有少部分流入樓市,樓價已經向上。

  他又說,今年美息將見頂,相信有機會在現水平徘徊一段時間,然而明年美國舉行大選,美國有機會減息爭取選票。


後話

地產佬要唱好樓市,無可厚非,飯碗嘛!也是在講好故事吧。但卻無啦啦拉上「東升西降」論來同炒,就匪異所思了。

上述謂:

1)美國及歐洲近期相繼有銀行問題,導致投資者蒙受很大損失,部分內地投資者已經查詢將資金調往本港。

這只傳聞,金管局和銀行界也無證實這明顯地發生在香港。

新聞述「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表示,未見資金流向出現異常,但聽聞有歐美基金及投資公司向香港銀行詢問開戶情況,想分散其投資部署。」這是假新聞?又或金管局副總裁是在講假話?

2)相信資金有機會出現「東升西落」的流向。

這是基於上述傳聞而來個假如論。

3)只要有少部分流入樓市,樓價已經向上。

這更是在傳聞上的假如論上再來個假如想法。

「東升西降」「西升東降」「東來西去」等等,這類「是是非非」,「似是而非」爭論。只能一笑置之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