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勝:每次金融危機都有人話「香港完了」 但每次都能重新起來
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接受中新社訪問,談及近年一些跨國企業將亞太區總部遷離香港,會否擔心香港失去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王冬勝說,從事銀行業四十多年,見過許多次金融危機,每次都有人說「香港完了」,但香港每次都能重新起來。
他說,香港有國家在身後,有龐大的內地市場支持。當下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香港「一國兩制」優勢依然存在,普通法根基深厚,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鞏固,並正打造創科中心。香港要做好自己事情,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擴大自身吸引力,他對香港很有信心。
香港銀行業可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橋樑
至於香港銀行業的「一帶一路」下一個十年有何機遇,王冬勝說,香港坐擁「一國兩制」之利,香港銀行業可成為「一帶一路」建設金融橋樑。
王冬勝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不斷豐富人民幣產品生態圈, 取得積極成效。2007年第一筆離岸人民幣債券在港發行;2009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在港啟動;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作用更加凸顯。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現在用人民幣做生意,他們可用人民幣在港發債、融資、投資,香港變成一個人民幣資金池,不同類型的人民幣產品愈加豐富。
他說,人民幣國際化不只是看一個國家是否用人民幣做儲備貨幣和貿易結算,最重要是民眾對人民幣有沒有信心。長遠來講,各國民眾對人民幣接觸越多,將培養使用人民幣的習慣,從而提升對人民幣的信心。
王冬勝說,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不僅貨幣自由流通兌換,最重要是各國文化在港交流,因此香港金融業熟悉不同國家法律、客戶喜好和風險情況。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香港和滙豐都扮演橋樑角色,發揮自身所長協助內地企業、機構走出去,協助將外資引進。
「綠色絲路」是實現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柱。有機構預計,亞洲未來30年的氣候投資需求約66萬億美元。王冬勝表示,可以透過在香港發行綠色債券,將香港打造成為綠色金融融資中心。而銀行不可能懂得所有產業的商業模式和零排放策略,因此其中蘊藏著許多商業機會。 首先需要一些顧問公司,它們不僅了解不同產業碳排放情況,而且懂得如何推動企業跟銀行合作。其次在實現零排放的過渡期,銀行可以透過提供貸款或融資,協助企業購買實現零排放的設備和技術。而碳排放權交易亦很重要,他了解到國家已在上海設立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交易中心,有序地推進「雙碳」目標。
後話
有趣的論說,但內容十幾廿年前巳係咁講,及至今已無新意了。這論又近是以往玄學界所謂的「福人福地」玄論?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