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股市「東升西降」三大原因
「東升西降」大勢所趨,昨日下午1時45分,恒生指數報17329點,低於台灣加權指數(17341點);換句話說,這是台灣加權指數逾30年來,歷史性首次超越港股恒生指數。猶記得在5年前,恒指高達3.3萬點,而加權指數低於1.1萬點,前者拋離兩倍有多,沒料到短短幾年便上演「驚天大逆轉」。台港股市命運迥異,背後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固然因為港股「弱過藥煲」,其次關乎台灣「超級重磅股」台積電表現神勇,最後則與美元滙率走勢有一定關係。
恒指高位累瀉48%
話說本港電視台及電台的財經新聞,通常會在尾段報一報世界各地股市主要指數,所以港人對於「台灣加權指數」這幾隻字並不陌生。大家印象中,加權指數很長時期徘徊4位數字,跟港股恒生指數差距甚遠,難以想像有朝一日雙方「高低換位」。
事實上,加權指數在2017年初仍僅9000多點,當時恒生指數已達2.5萬點。及至2018年,恒指升穿3.3萬點,同期的加權指數仍不足1.1萬點,相差超過兩倍。不過由2019年至今,香港、亞太區以至全世界都發生了許多事,導致兩地股市命運迥異。
台港股市「東升西降」背後存在三大因素,首先是港股自己「唔爭氣」,由2018年高位至今,金融股、科技股、地產股等權重板塊全皆「冇運行」,恒指累瀉48%。作為比較,反映全球股市走勢的MSCI世界指數同期累升50%,可見恒指嚴重跑輸世界各地整體股市表現。台灣加權指數2018年至今累漲58%,無疑走勢凌厲,其實僅屬略為跑贏世界股市,未算非常標青(美股標普500指數同期升63%)。
權重股台積電暴漲
其次,顧名思義,台灣加權指數乃因應成份股的市值進行加權調整,避免好似美國道瓊斯指數(單純按股價計算),令個別股份走勢對指數造成太大影響。惟儘管如此,台灣加權指數的成份股結構仍然相當異常,目前台積電獨佔27.45%權重,遠遠拋離第二、第三大重磅股聯發科(2.7%)、鴻海(2.68%)。
這源於台積電身為晶片代工世界霸主,堪稱「無敵是最寂寞」,手握全球高端晶片代工市場逾90%份額,加以近年受惠於區塊鏈、AI、智能汽車等浪潮,帶動此巨無霸2018年至今股價暴漲逾倍,目前市值達15萬億元新台幣,相當於台股總市值(約54萬億元新台幣)逾四分之一。「超級重磅股」台積電股價節節向上,其佔台股權重亦愈來愈高,同時牽動加權指數持續強勢,幾乎是「一命帶挈全家」。
強美元打擊港經濟
最後,隨着聯儲局急劇加息,美元滙價最近兩年一枝獨秀,新台幣兌美元自2022年初至今貶值逾10%;由於台灣股市及加權指數按新台幣計價,其貨幣貶值對於股價和指數上漲自能帶來一定助益。相反,在聯繫滙率制度下,港元掛鈎美元,港股不但無從享受「貶值效應」,更無奈受累於高息環境,難免對本港經濟及股市構成進一步打擊。
講到底,世界各地股票指數基本上不能完全直接比較,例如台灣加權指數昨日雖然一度超越香港恒生指數,不過港股目前總市值(約32萬億港元)仍比台股總市值(約54萬億元新台幣,相當於13.4萬億港元)高出一倍以上。再者,台灣股市主要是服務於寶島經濟的本地股票市場,港股則定位為中國的國際金融市場,接近八成市值來自內地企業,難免深受中國經濟牽引。
但無論如何,港台兩地股市近年走勢「東升西降」屬不爭事實,尤其是港股不但指數插水,流動性也日漸萎縮,10月份每日平均成交額僅700多億元,不及往年高峰期一半。港府早前成立「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想辦法激活股市,可是除了減印花稅之外,暫時未能提出什麼有效舉措。在中國整體經濟欠明朗、投資信心低迷之下,特區政府即使有心「救市」,某程度上巧婦難為無米炊。
換個角度看,從阿Q精神出發,正如投票率「不是愈高愈好」,股票指數愈高亦未必愈好,反而愈低就代表愈有增長空間。例如目前恒指市盈率約10.4倍,已貼近歷史低位;倘若中國內地及本港前景亮麗、經濟形勢及市場信心逆轉,現在入市便有機會成為「最大贏家」。特首李家超、財爺陳茂波等6司15局高官繼續不遺餘力每日「說好香港故事」,未知他們會否身先士卒,拿出大半副身家及每月人工「撈底」買港股?
(編者按:高天佑著作《中產必須死》現已發售)
後話
有趣!也另類的「東升西降」解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