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經濟發展不能只看股市 香港有排玩

經濟發展不能只看股市 香港有排玩

 hket   評論2024/02/17

早幾天,在我們的龍年大年初三(2月12日),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刊登了一篇題為「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非常「攞景」。文章在商界瘋傳,亦引起傳媒關注,事關文章的作者,是向來有中國概念「大好友」之稱的史提芬羅奇(Stephen Roach),他這句「我沉痛地說:香港已經玩完」會引起回響,自然可以理解。

要了解羅奇為甚麼會這樣說,我認為首先要了解他和香港的關係。羅奇是紐約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本職是經濟分析師,在八十年代擔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到2007年起出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目前是耶魯大學教授、資深院士(Senior Fellow)。

羅奇曾經在香港工作,而他駐港期間,正值中國經濟起飛。那些年,很多美國商界、學者都覺得,中國經濟走向開放,有利經濟發展,會創造經濟奇迹;因此他是中國「大好友」之一。當時他亦看好香港,因為中國因素令香港股市樓市也暢旺,港人財富大幅增值。羅奇是最早預測2008年會有金融海嘯的專家之一,當時亦加入了特區政府的經濟機遇委員會,可見他也是香港「大好友」,正如他在文章提及香港一度是他的家(a city I once called home)。

不了解基本法 典型西方論調

這位「大好友」如今發表這篇充滿負面情緒的悲觀文章,是建基於香港股市持續低迷。他在文章首段便慨歎香港以往是全球第四大的股票交易市場,如今跌至第五大;而自從1997年後,恒生指數至今只上升了5%云云。他又在文章列舉了香港的三大「死因」,包括本地政治(domestic politics)、中國因素(the China factor)和國際發展/中美關係(global developments/US-China rivalry)。

我認為羅奇之言屬以偏概全,皆因香港的經濟發展並不單一地只看股市,而他所觸及的三方面也不能全面闡釋香港的實況。以下逐一表述我的看法。

首先,本地政治方面,羅奇指香港回歸以來政治相對穩定,直至2019年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推出修訂《逃犯條例》而觸發大規模民主抗爭,引致中央政府訂立《香港國安法》,剝奪香港的自治,「五十年不變」刪減了一半,股市因而大跌云云。

我認為上述說法是很典型的西方論調,他們有這樣的思維,往往是因為不了解香港的實況,不了解《基本法》。

《基本法》第1條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12條則清楚列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

換句話說,香港是中央轄下的特區,享有高度自治,但不是完全自治,更不存在中央完全不管的說法。2019年發生了那麼嚴重的暴亂,中央政府自然是要管,而實施《香港國安法》並沒有剝奪香港的自治,香港特別行政區依舊根據《基本法》在行政、立法、司法和終審等等各方面享有高度自治。港人的人權、自由依舊受《基本法》保障。

若我們放眼世界,便會發現英美澳紐,以至加拿大和新加坡,都有實施國家安全法,可見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國家安全,中國不是唯一。目前香港已就《基本法》第23條自行立法展開諮詢,相信香港完成第23條立法後,時間會證明,港人的人權自由並沒受到損害。

中國重視教育 製造業成就驚人

羅奇的第二個論據是中國因素。他認為香港股市表現深受內地經濟影響,而近年內地經濟陷入債務(Debt)、通縮(Deflation)及人口(Demography)的「3D」困局,加上疫情及房地產市場壓力等等,間接使港股受挫。

的而且確,中國經濟發展正面對種種挑戰,也有學者在中國人口下跌、人口老化、勞動力減少等問題上大造文章,認為中國失去其人口紅利。不過,我認為即使中國不是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也仍然是人口規模非常龐大的國家,而要衡量一個國家的長遠經濟實力,不是單單取決於人口多寡,而要視乎人口的質量,即是教育程度的提升,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國家的教育發展,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提高生產力十分重要。我認為要看看中國在製造業方面的成就,例如手機、再生能源、電磁和電動車等等,中國製造業的生產力沒有減退。只不過,中國在高速發展了四十年後,要過渡至新階段,較難持續8%的高增長,目前是邁向新經濟模式的過渡期,不能悲觀地認為中國會從此衰退下去。

中美關係變劣 責任不在中國

第三,羅奇指2018年起,中美關係由壞變劣,香港夾在其中,難免受傷,連帶香港本身的亞洲友好也要「站隊」,損害香港和亞洲友好的關係。

誠然,羅奇說得對,中美關係的確日趨緊張,但我認為責任不在中國。回看歷史軌迹,中國崛起實屬必然。但美國從來不容許別國挑戰其「一國」地位,當一個那麼大的國家高速發展至某規模,美國便會覺得受到威脅,便會警惕地從多方面打壓,「中國威脅論」正是由此而來,美國打壓華為,正是不許中國的科技發展超越美國。

美國高息影響 港股低迷主因

中美的緊張關係仍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但始作俑者不是中國,我相信中國會有策略應對新時期。港美關係很大程度取決於中美關係,香港同樣需要在這百年未見的大變局下,找到應對之策,站好自身企位,與西方國家發展一套有利香港發展的關係。

此外,我認為羅奇文章沒有說出香港股市低迷的最主要原因,其實是受美國高息影響。

美國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有接近十年時間採取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利息等於零,令全球資產上脹,也有大量資金湧入香港。香港在2018年都有資產瘋狂升值的階段,很多人不單炒物業,更炒車位等等。

至於美國為甚麼要實行量化寬鬆政策,政治原因當然是因為要選舉,美國總統大選當然要經濟暢旺,要有利消費的大環境。眾所周知,美國經濟暢旺是由消費者驅動,美國要靠低利息推動消費,自然要不斷「放水」。

然而,美國十年量化寬鬆,通脹高企;又突然收緊,將利息推到歷史新高。2022年6月,美國息口持續推高,聯邦基金滙率在2023年10月達到5.33%。如此高息下,資金自然流入美國。香港因為有聯繫滙率,跟隨美國的利率走,這令香港貨幣變貴,影響旅遊;利息高則影響股市、影響投資。加上中美關係緊張,引致有美國聯邦基金決定不投資中國、不投資香港;也有私人基金認為中美關係變數多,認為目前中國和香港都不宜投資。

因此,我認為導致香港股市低迷,資金不流入香港,始作俑者是美國,但是羅奇的文章沒有論及,反映他只是看到表象,卻沒參透本質,沒理清因果。

經濟發展多元 歡迎羅奇來港

最後,我必須強調,香港的經濟發展具多面向,並不是只靠股市。

香港的航空業、旅遊業、會展業等等,正穩步復甦。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剛宣布將於3月舉辦「香港國際文化高峰論壇」,反映香港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界、博物館都有聯繫;香港的現代藝術拍賣市場是全球第二大,僅次於紐約;香港正邁向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

更重要的是,香港積極推進大灣區建設,未來會有新的土地,發展新的科技產業,會不斷有人才流入;文化藝術界、高新科技界等等,都會有新的產業形成,香港有排玩。

據知羅奇在2010年左右已離港返美,並且已有多年沒來香港了,難免對這個他一度稱之為家的地方,缺乏最新最透徹的了解。我歡迎羅奇再度來港,與香港的政商各界會面、交流,了解香港的真實情況,以能作出全面的分析。

香港的航空業、旅遊業、會展業等正穩步復甦;文化藝術界、高新科技界等都會有新的產業形成,香港有排玩。(資料圖片)

 香港的航空業、旅遊業、會展業等正穩步復甦;文化藝術界、高新科技界等都會有新的產業形成,香港有排玩。(資料圖片)

撰文 :葉劉淑儀 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新民黨主席 

後話 

從這篇文章內容和其反駁點,所見作皆並非金融經濟界中人,也見缺乏這方面專業知識和思維視角,因而看不懂羅奇的文章,只純粹為反對而反駁 ( 引用例,香港的航空業、旅遊業、會展業等正穩步復甦;文化藝術界、高新科技界等都會有新的產業形成,香港有排玩。)。

似牛頭不答馬嘴咁!當然仍可再加上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更也可繼續日日夜夜繽紛,燒賣魚蛋牛什照賣和食,是有排玩下去……作辯論點。

當專家如,史美倫和洪灝也無法否定羅奇所提出的事實及其引至對香港金融經濟的已發生的負效應現實,上文作者又是香港這專業界的老幾?更不再問她在世界級上跟羅奇排名差別落後多少了。

香港缺乏專業人才,這又是另一例。但同例,也可見另類天才人士則似是多得很吧?這是屬危機?或算是極佳機遇時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