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香港旅游的比较优势何在?

香港旅游的比较优势何在?


香港旅游业疫后复苏,大半年过去了,近期舆论议论纷纷,说香港吸引力不再,要搞夜经济,重塑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美誉等等。我认为皆找不到焦点。

每每谈到香港旅游业,媒体都会提及购物天堂、美食天堂等名堂,其实那些都是几十年前老掉牙的优势了。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这些名堂不放。记得香港有个广告,劝喻长者不要乱过马路,内容是两夫妻对话,丈夫说:“我当年是赛跑冠军来的。”妻子说:“你现在几十岁人啦。”这就如香港的写照。什么购物天堂、美食天堂?是,几十年前是。麻烦你现在去大深圳、大广州、大上海走走。

疫后香港零售业复苏不像预期,还有一点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陆海关严查行李、严格打税,这是影响香港零售竞争力的最直接原因,但偏偏很多媒体都避而不谈。以前过关,是大件行李才过X光机,现在是所有包包都要,发现买贵价货品的,很多都要照价打税。如此一来,香港过去作为免税港的购物优势,荡然无存,谁还会来港买买买。

至于香港重塑其他的优势,例如搞夜经济,搞文青,说实话,可以搞赢大陆的可能性是零。大陆市场大、人口年轻,香港不可能赢。

有人将香港和海南岛比较,这更突显香港的制度困境。海南离岛免税新政策2020年7月1日实施,至今年6月30日,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307亿元、购物旅客1767万人次、销售件数1.75亿件,比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分别增长279%、92.6%、272%。香港是免税港、海南也是免税,但香港是“境外”,“境外”回大陆要过海关,要打税;但海南是“境内”,海南去全国都不需要过关。如此一来,香港还有什么优势呢?

破局之法在于化“境外”为“境内”

近年一直说要融入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我认为最重要、最彻底的做法,是应该将港澳视为“境内”,而不是“境外”。“一国两制”,“一国”是本、“两制”是利,既然“一国”大于“两制”,为什么香港是“境外”呢?香港人在海外遇到困难,也是找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怎么香港人成了“境外人”呢?

今天港人回大陆,也会遇上不少麻烦,例如想用大陆的APP买景区门票,都会因为“境外人”而不能买,很多酒店都会因为不接待“外宾”而不能住,想打网络游戏都会因为没有境内身份证而不能登录。

我一直认为,如果香港被视为“境内”,又能享有自己独立的司法制度、货币、互联网权限等等,那么就是真正彰显“两制”是一种特权,就是真正发挥“两制”的优势。现在香港是“两制”,但却是“境外”,各项人流、物流、资源整合的成本都会比“境内”高得多。从整合大湾区资源而言,三个独立的关税区、司法区是很大的障碍。要真正破局,我认为国家需要循顶层制度层面着眼,化港澳的“境外”为“境内”,是“境内”的特别行政区。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作者是学研社研究员、时事评论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