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內地旅客滯留車站 折射背後深層問題

內地旅客滯留車站 折射背後深層問題

社評 社評 2024-01-02





歷來最大規模的除夕煙花滙演吸引四十八萬人沿維港夾岸觀賞,氣氛十分熱鬧,可是歡呼過後,大批打算返回內地的旅客竟然被迫滯留在各個車站,不少人抱怨,徹夜通宵苦苦等候幾小時仍然上不到車,自嘲猶如「走難」,極之反高潮,期望特區政府改善交通配套安排。

立法會議員李梓敬批評,旅客要返回深圳應該完全在掌握之內,但交通當局視若無睹,折騰旅客的場面損害香港旅遊形象,不可接受。他並指出,類似情況在十一月多場在中環舉行的演唱會之後已曾出現,促請政府在二月年初二煙花滙演之時,探討羅湖口岸鐵路及通關臨時提供通宵服務,又要求盡快在香園圍蓮塘口岸實施二十四小時通關。

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重申,已經在人大常委會會議期間向海關總署提出建議,增加二十四小時通關的口岸。她還點出內地旅客滯留車站背後的原因,就是他們來港不一定過夜,敦促香港提升吸引力,讓旅客願意在香港留宿,並且讓港人增強本地消費。

面對責難,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稱,特區政府會與內地相關機構檢視部分關口是否可以延長服務時間。

內地旅客滯留車站表面上是再一次「官僚技術性失誤」,彷彿啟德郵輪碼頭事件翻版,忽略旅客的交通接駁需求,沒有提供適切服務。

究其實,此事尚有更深層次的一連串問題值得反省,牽涉到香港經濟能否從敗象紛呈當中復甦過來。首先,內地旅客為什麼不願在香港花錢過夜?其次,香港市民為什麼寧可北上盡情食玩買,缺乏留港消費的意欲?尤有甚者,為什麼愈來愈多港人有意移居內地,索性日以繼夜在大灣區長期消費?

幾年來固然已存在着離港移民潮,談論焦點通常在於「遷徙海外」,然而有一個現象益發明顯,離港者的選擇也包括「移居內地」。根據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發表的調查,受訪者表示有意移民海外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三十七點七,較二〇二二年同期調查數字增加接近十個百分點。除此之外,百分之二十點三受訪市民打算移居內地,比一年前調查數據的百分之十一點三,急升九個百分點,幾乎是翻一番的倍增。

二〇二一年五月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公布,其中在「接受普查登記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情況」專章中透露,香港人居於內地的數字達三十七萬人,相等於香港總體人口約百分之五。兩年多過後,實際數字若干?我們無法掌握準確資料,但如果以中大調查所得的「兩成受訪者打算移居內地」的結果推測,目前居於內地的港人相信約莫五十萬,未來肯定更多,說不定有朝一日增至百萬人。

關於「遷徙海外」,特區政府沒有正式統計。按照英國政府的數據,已經移民該國的港人超過十五萬,計及加拿大、美國、澳洲和紐西蘭等,離港外遷的男女老幼保守估計有三十萬。

港人不但外遷者眾,而且內移踴躍,中產階層流散,本地消費市道難免受到嚴重削弱。與此同時,內地城市尤其是一水之隔的深圳取得長足進步的驕人成績,吃喝玩樂和長期居住的性價比佔盡優勢,莫說港人熱愛北上購物玩樂,即便是內地人對於香港的興趣也只傾向於「一日遊」,因此看完除夕煙花馬上折返內地,無奈一轉身即遇阻滯,沒正常交通配套前往過境關口,的士收費又「飛擒大咬」,被迫呆留車站。與其說內地旅客在香港的消費模式變作知慳識儉的「即日鮮」,不如說香港逐漸失去留客的魅力,既留不住內地人,亦留不住香港人。

內地來港旅客的實際數量減至全年只有二千多萬,不及疫前一半。至於歐美日韓台等外地旅客,減幅更達七成。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不久前解釋,日本人減少訪港的原因除了香港物價非常昂貴之外,還與對香港印象變差有關,以往日本人認為香港跟中國內地很不同,但現在覺得差不多。

上述種種,不是一時三刻能夠迅速解決的問題,亦不能單憑多搞「夜繽紛」就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唯盼特區官員把準脈搏,對症下藥,讓香港再度綻放應有的魅力,留得住港人和旅客當然最理想,就算送客,亦該送得安排周到,否則難有回頭客。


後話

果然係深層次問題,深層次矛盾,也許需要深層次解決方案,並非是斬腳趾避沙虫的決策?也因缺乏人才?專才人士?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