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香港要做國際金融中心 只能「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新聞
730 日報

香港要做國際金融中心 只能「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C觀點: 施永青   2023.12.04
C觀點

C觀點|香港要做國際金融中心 只能「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之前,本欄多次表達了對香港要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前景的擔憂,引來社會不少回響。財庫局長許正宇亦在網誌上對這個議題作出了回應。

許正宇認為,香港金融市場根基穩固,韌性十足,面對環球風高浪急,不少業務仍繼續錄得增長,足證網上的「金融中心遺址論」完全站不住腳。

本欄無意與政府唱對台戲,更不想看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受損。然而,正如許局長自己所言,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地緣政治情況不穩定,加上長時間的高息環境,無可避免制約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更大的問題是,這些宏觀大環境都不是香港憑一己之力就可以扭轉的。正正如此,才令我對香港的處境感到擔憂。

香港現在能夠做的,只能如《孟子‧盡心上》所言,「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但由於「求在外者」,可能「無益於得」。

其實,香港怎樣走一條該行之道,鄧小平早在回歸之前,就已為香港設計好了,這就是香港要繼續行資本主義制度,不宜滲入太多的社會主義成分。因為金融體制只能在資本主義社會才能發展起來,而且要資本主義發展至高級階段,才能為金融體制打好根基。因此,香港不但要維持資本主義,而且還要發展資本主義,才容易與其他國際金融中心接軌,暢順地進行交易。這是鄧小平要在香港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主要原因。

2019年出現的社會暴亂,令北京感到一國的主權受到挑戰,為了維護國家安全,不得不在施政時,比前更強調一國的概念。為了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京官亦比前更積極在治港問題上表達自己的意見。

這樣做有時是需要的,但若果做得太多,就會無形中增加了香港的社會主義色彩,令國際上的其他金融中心,對香港「另眼相看」,會在一定程度上,妨礙香港成為國際金融的樞紐。

有人或者會認為,我這樣說實在言重了。但從我接觸到的海外金融界人士所得印象,他們的確覺得香港與前不一樣了,很難如以前那樣交往了。這些都是民間的意見,他們或許是受到某些反華宣傳所蠱惑,但香港亦要了解清楚,才能對症下藥。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最大分別是:前者基於私有產權,透過企業之間的自由競爭,去為社會提供更豐富的商品與服務;後者基於社會的整體利益,透過由社會先進分子組成的執政黨,以從上而下的計劃貫徹去完成宏達的社會改革工程。

新一任的特區政府,勤政愛民,做事有為,希望透過提升治理能力去為人民謀幸福,而不是透過謀私利的商家,在無形之手的引導下,達到惠民生的目的。這種發展其實會令香港增添社會主義成分,有違鄧小平要香港行資本主義的部署,不利於香港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