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清代《閱微筆記》之命卜故事(1)

清代紀曉嵐,大學士,曾編制《四庫全書》,對術數學上有一定的認識。紀氏著有《閱微草堂筆記》原名《閱微筆記》內記載了很多關於命卜的故事。

書內卷二 「灤陽消夏錄二」有數個故事講述了他對八字算命的看法。以下是其中一:

原文

後公以其年拜禮部尚書,品秩仍符,按推算干支,或奇驗,或全不驗,或半驗半不驗。餘嘗於聞見最確者,反覆深思,八字貴賤貧富,特大略如是,其間乘除盈縮,略有異同。

無錫鄒小山先生夫人與安州陳密山先生夫人,八字干支並同。小山先生官禮部侍郎,密山先生官貴州布政使,均二品也。

論爵,佈政不及侍郎之尊。論祿,則侍郎不及佈政之厚,互相補矣。

二夫人並壽考。陳夫人早寡,然晚歲康強安樂;鄒夫人白首齊眉,然晚歲喪子,家計亦薄,又相補矣。

此或疑地有南北,時有初正也。


以下白話譯本,有(藍字)的是我依原文義加進助理解的。

紀曉嵐認爲,按八字干支來推算一個人的命運,有時候奇驗,有時候完全不驗,有時候一半應驗一半不應驗。他曾經就其中比較應驗的幾件事反覆思考,覺得以八字來推算人的貴賤貧富,只能就大體上說(命和運程)是這樣的,這其間(過程中),因爲人事消長盛衰,所以(產生)也略有異同。

比如,無錫鄒小山先生的夫人,與安州陳密山先生的夫人,她兩人的生辰八字是完全相同的。鄒小山先生官居禮部侍郎,而陳密山先生官居貴州布政使。他們都是二品官階。

若論爵位,布政使當然比不上禮部侍郎尊貴。若論俸祿,禮部侍郎卻比不上布政使豐厚。這樣兩家各有所補,也就相抵了。

再從兩位夫人本身的情況來觀察,兩位夫人都頤享老年。陳夫人早寡,可老年倒也康樂幸福。而鄒夫人與丈夫白天偕老,然而,晚年卻雙目失明,家境又日趨衰落。

這麼說來,兩位夫人命中盈消互補而持平了。

由此看來,這大概與她們出生的地點分別在南北,或出生的時候稍有先後,會有些關係吧。


後話

紀氏發現上述之倆女仕相同八字,而命運上非全相同。在差異處,他嘗試以他對命理及易理上的認識作解答。大概上分有倆方面:

乘除盈縮,盈消互補
他所謂的「其間乘除盈縮」,我可解說為「過程中在不同人事環境下有不同的反應和決定」的彈性做成有限度的差異效應。他之後所說「兩位夫人命中盈消互補而持平」,也即「此得彼失」近乎易卦理上的「陰陽消長」之義。

出生地點有別, 出生時候先後
紀氐懷疑這相同八字但命運上有差異,可因:
    • 出生在不同地域,尤其是南北方相距遠的。
    • 出生於時辰但非同刻,尤其是時辰頭和尾刻。

大家或對這倆方面的可能性影響,並不陌生,因近代命理大師多有這論說。然而,這並非新意論調,若無記錯早在民國初期的命理家袁樹珊和徐樂吾也曾提出近似疑問和推論。而上文更證實,更早在清代紀氏已經提出,也許他之前尚有學者同論。

大概之言,南北地域的影響,也許可以在八字先天五行上氣候調理之效,對性格和六親上有影響。而地理上山水可不同,社會民風習俗可不同,可對人後天培育教化成長上產生不同效應,這對後天運程有影響。

然而,時辰內出生先後的影響,這仍然是個不未能解答的問題。差別上,現只有《鐵版神數》才有這方面細分的論說。然而,南北倆地相距越遠而可會有時差更大的情況,時差可以發生在一時辰內,又或當共調至中原時間卻不在同一時辰內,又或甚至不同日上即日柱不同了。

四柱命理 -「六壬趨艮」命格 (2)

前文談及《三命通會》卷六 「六壬趨艮」之論說。大抵,這命格乃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

今日翻看《淵海子平》卷二 外十八格 之「六壬趨艮格」又有何說法。

原文

且如壬水日主,多見寅字,則用寅中甲木,暗邀己土爲壬日之官星。丙火邀辛金爲壬日印綬,怕午字、申字沖之,忌財官填實。喜身旺地,歲運同。

寅爲艮土之方,故曰趨艮。謂壬祿在亥,寅與亥合,又謂之合祿,亦忌破害。運行申沖壞寅字,不吉。


後話

與《三命通會》論同

尾段之論即此命格(指暗祿)合祿和忌刑沖害破,與《三命通會》同論。


與《三命通會》論異

然而,首段之論感到奇怪。「壬多見寅字而則用寅中甲木,暗邀「己土」爲壬日之官星。「丙火」邀「辛金」爲壬日印綬。」這理法何在?

《三命通會》的論點,是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亥」即壬,非寅支藏干之氣,乃「壬」所有之氣但在天干上。從這可想是寅支多而引出壬干之亥氣為寅所合(引力)之氣。

回看《淵海子平》之論,寅支藏有甲丙戊干餘氣,但以何干支去刺激(暗合或暗沖之力)邀出「己土」官星和邀「辛金」印綬? 


倆書論差異因由

為何上述《淵海子平》之論並無同記錄在《三命通會》內? 在這,我想了片刻。

大概因《淵海子平》著作是早過《三命通會》,而後者因感其理法不通而刪除去。

同理,前文發現《三命通會》對《六壬趨艮》格論即「六壬日見甲寅時」之誤筆並不同樣記錄在《淵海子平》內,因是後來《三命通會》制作時劃蛇添足加上的。

這可依據歷史,《淵海子平》源自為宋朝徐大升所著作《淵海》和《淵源》。後至明代楊淙將兩書合為一冊有所增補,成為如今所流傳的《淵海子平》。

而《三命通會》為明朝進士萬民英主篇,除他人長篇高論外,內匯集了眾多古訣精華論斷,例如:《造微論》《元理賦》《絡繹賦》《喜忌篇》《繼善篇》《四言獨步》《五言獨步》等。

宋朝亡後是元朝,而元朝亡後是明朝,再後有清朝。故此,我的猜測是大可能是事實答案。


研究祿命法歷史

或有研習《子平法》者,只閱讀現代坊師著作而不參考古典經書。原因可能是古文體難讀難明又過時了。又或有讀古經者,認為《渊海子平》和《三命通會》內容大多相同因有太多相同論述。然而,並非全如此,也證實了。

研究《子平法》,同時去認識祿命法的發展歷史,例如自唐宋及至明清代,又至民國初期。也因在時代社會制度上的改變,對法訣上的進化發展會有更深入認識而可善用。

這是我個人淺見。☕

清代《閱微草堂筆記》之「老虎吃人也有所選擇」

今早文章介紹了「六壬趨艮」命格。「艮」者,「寅」也,「寅」生肖虎也。那就再講個老虎故事,選自清代著作《閱微草堂筆記》,內有一篇「老虎吃人也有所選擇」。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由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成的,紀昀 與袁枚《子不語》一書齊名,有「南袁北紀」之說,兩書也收錄了不少相同的故事。

原文

閱微草堂筆記:老虎吃人也有所選擇

老虎會吃人,這應該沒有人懷疑,可是老虎吃什麼樣的人、不吃什麼樣的人?清朝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曉嵐講過這麼一個發人深省的真實故事。

紀昀的先母張太夫人曾經僱傭過一位同姓的老婦人幫著在家中掌管炊事,這個同姓的張氏老婦是北京房山人,家住在西山深處。

張氏說她鄉裡有個很窮的人,無以為生,就背井離鄉去外地找活謀生。因為他從來就沒有出過遠門,剛走了半天就迷了路了。山路曲折崎嶇,恰逢雲遮晦陰,不好走,也不知往哪兒走。他無奈就坐在一棵樹底下,等天晴朗點,認清方向再說。

他正歇息著呢,恍惚間忽然從林子裡出來一個人,後面跟著三四個身材高大的人。這些人相貌猙獰,和平常人不一樣,他感覺到眼前的人不是山神就是妖魅,想躲避開已來不及,乾脆迎上去躬身下拜,向為首的人哭訴了貧苦的處境。

那人聽後,同情他的遭遇,並說:「你不用害怕,我不會傷害你的。我是虎神,今天來是為了給老虎們配食。待會兒老虎吃完了人後,你收取被吃掉的人的衣物,就足可以養活自己了。」說完,虎神親自將他引到一個地方待著。

之後,虎神忽長嘯一聲,其音高昂,眾虎像聽到口令一樣從各處匯集到了一起。那人又向眾虎揮手指點,口中發出嘈雜細碎的聲音,聽不懂說的是什麼。

一會兒羣虎皆散去,但有一隻虎留下來伏在草叢裡。

須臾,有個挑擔子的人穿越山林,由遠及近,埋伏著的那隻老虎要跳起來撲向此人,但忽又避開退下。挑擔者沒感覺到任何異情,安然無恙地走了。

過一會兒路上又出現了一個婦人,伏虎這次沒有反覆,乾淨利落地把她捉住吃了。虎神撿起那婦人的衣物,裡面有幾兩銀子,虎神取了銀子給了那個貧苦外出謀生的人。

虎神告訴他說:「老虎其實不吃人,只吃禽獸。那些被虎吃掉的人,都是人中的禽獸。」

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頂上必有靈光,虎見了就避開了;那些喪盡天良的人,靈光盡息,和禽獸沒什麼差別,虎乃得而食之。


後語

很有趣的故事!全文精彩之處,共有三段:

虎神說:「老虎其實不吃人,只吃禽獸。那些被虎吃掉的人,都是人中的禽獸。」

常聽到俗語罵他人,「人如禽獸」「人面獸心」「連禽獸都不如」,正是文意所指。人性行為可兇殘如禽獸,甚至過之無不及。老虎大多喜吃野味,有血猩獸味的人為其首選,未嘗無因!

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頂上必有靈光,虎見了就避開了;那些喪盡天良的人,靈光盡息,和禽獸沒什麼差別,虎乃得而食之。

這所謂「露光」,或是風水上「氣埸」又或面相「氣息」之類。人氣埸晦陰暗又或全無人氣,咁可用周星馳那金句來比喻「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但想到鹹魚非禽獸類!老虎不食死魚的!那…… 改為解說是「道德」「倫理」等,而當人缺了「道德」「倫理」的光環,便等同禽獸吧!

不能以貌和外形相人善惡

先有相貌猙獰之人而感覺不是山神就是妖魅,原來是「虎神」。再有「挑擔子的人」也非壞人。但後來了個婦人,想只普通婦孺之流,卻是個十惡不赦的壞人有如穿上人皮的禽獸般。

上得山多終遇虎
上說「天良未泯者,其頂上必有靈光」大家可在蔽月黑夜子時之際,此乃至陰時分,去自照鏡看有頭頂有否靈光?若無光,又更認不出鏡中的何人何物,那就要行路出入小心呢!有謂「路上如虎口」,又「上得山多終遇虎」!還是盡快除去獸性獸行,多做善事多積德為上。

紀昀這人簡介
紀昀(1724 - 1805年),字曉嵐,直隸河間府獻縣人。清乾隆十九年,考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嘉慶十年,病逝,時年八十二歲,因其「敏而好學可爲文,授之以政無不達」(嘉慶帝御賜碑文),諡號「文達」。

有「鐵齒銅牙」之稱的紀曉嵐,居然如此「虎口婆心」地導人向善,可謂「功德無量」,能安享晚年至八十二歲。

四柱命理 -「六壬趨艮」命格 (1)

 前文講及《子平法》的「壬騎龍背」命格,引入《淵海子平》,《神峯通考》,《三命通會》和《命理約言》的論說。

今日,再談另一命格「六壬趨艮」,其理據也近似「壬騎龍背」格。

據《三命通會》卷六 「六壬趨艮」:

原文

此格乃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

經云:明祿不如暗祿是也。

忌亥字填實,怕沖刑剋破。壬寅、壬辰二日爲正,見寅字多者大富,以寅中甲木食神生丙火長生之財,財旺生官,故美。

忌官煞損身,申庚傷甲,不能生財,爲凶。

又曰:壬日多見寅字,用寅中甲木暗邀己土爲壬官星,寅中丙火暗邀辛金爲壬印綬,怕午合申沖,忌財官填實,喜身旺地,歲運同。

口訣云:六壬趨艮,逢亥月必貧。

《相心賦》云:六壬趨艮,智足多仁。

《真寶賦》云:六壬趨艮,透財印爲奇,官煞來侵,反爲貧窮下賤。


後話

1)「六壬趨艮」,「艮」卦位東北方,為何象徵「寅」?

大抵,依《河圖括地象》表述:「天不足西北,地不足東南。西北為天門,東南為地户;天門無上,地户無下。」如此,地支所分為:亥為天門,巳為地戶,申為人門,寅為鬼戶(艮卦方)。

2)此格乃六壬日見甲寅時?

依《五虎遁日起時》法,壬丁日只可有「壬寅」時。癸戊日才可得「甲寅」時。故上訣句有問題!如此,也不可能指甲或寅的時候。

  • 若是指見甲寅柱的時候,即只可能是月柱因年柱被隔著。
  • 若是指甲寅月柱,只可以是戊癸年乃七殺劫財非必吉可言。

想「六壬日見甲寅時」之「甲寅」時,可能是畫蛇添足之想而成,又或是手文之誤,原意是寅中有甲吧。

3)「六壬趨艮」格,何以吉論?

「壬騎龍背」格以辰多者貴,寅多者富。壬日坐辰土上,以丁爲財,以己爲官。壬日以辰沖戌中丁戊。

「六壬趨艮」格,同樣是依這理法。不過前者用「暗沖」法,而後者用「暗合」法。即以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 

因壬祿在亥,亥亦壬,故壬寅為暗合。(假若,壬日可有甲寅時,則甲祿在寅,又壬即亥而甲即寅,天干暗合,故這倆柱干支組合論上吉。但這組合是不合理法即曆法,而不可能存在的。)

寅為關鍵所在,乃生財之物,故怕沖刑剋破。

但若如此,六壬中可有子,寅,辰,午,申和戌。雖然申中有壬乃長生水餘氣,但申沖也寅去祿,即祿中有凶。而辰中藏乙戊癸,只戌餘氣與寅或論半三合火。然而,壬坐辰為墓,甲逢辰是衰,辰水晦火財。那以何論「壬辰」為正?

4)上文有口訣云:六壬趨艮,逢亥月必貧。

若以例說明,即:

時日月年
壬壬 X X
寅X 亥 X

須知「忌亥字填實」又「忌官煞損身,申庚傷甲」,則見「亥」露出,即以「破格」論,見官殺同是。那麼,命例如

1)壬寅年 辛亥月 壬寅日 壬寅時
2)乙卯年 丁亥月 壬寅日 壬寅時
3)丙寅年 己亥月 壬寅日 壬寅時

這三命例破格又如何?只是不再以「六壬趨艮」格來判斷,未必不吉不佳!也不一定必貧!

故判斷仍是以命四柱合局審而評之。

5)《相心賦》云:六壬趨艮,智足多仁。

五行水主智,木主仁。壬見寅乃文昌。


俗語說得好

「財不可露眼」,或因錢來錢往當又密又多時,難免心慌慌,怕奪怕劫怕失。故明來不如暗往?哈!

下文,再翻看《淵海子平卷》又有何論述。

預祝大家週末愉快!☕

清代《夜譚隨錄》之「癲犬」

今日又想同大家分享個怪異故事,同是取自清代閒齋氏 的著作《夜譚隨錄》在卷二 有一篇「癲犬」。

原文

粵西某村,居民數千家,俗尚蓄犬以爲食。值夏日酷暑,其犬盡癲,人被傷而死者,日以百數。有術士來禳之,犬鹹聚其前,人立啅吠,若有所述。

術士喃喃似有解慰之說,犬悉俯首,淚下如雨。術士咬破其指,以血噀之,其犬四散,不知所之。

蘭巖曰:枉殺之冤,癲而爲厲犬,已得一報其怨。彼遭荼毒而不能伸其冤者,多矣,亦有幸有不幸耳。


以下是白話文譯本:

癲犬

在廣東西部有一個村莊,這個村子裏有幾千家居民,他們都習慣喫狗肉,因此家家戶戶養着狗。

有一年夏季,天氣炎熱,不知爲什麼,村中養的狗得了病,全部都瘋了。這些狗見人就咬,凡是被狗咬傷的人都會死掉,每天都有幾百個人會被這些瘋狗咬死。

後來,村民請來了個會法術的人來驅除犬害。那個人一作法,那羣狗都聚集在這人面前,它們用兩條後腿像人那樣站着。

其中一隻狗竟然說話了:「你身爲高人,只知道說我們害人,卻不知道我們爲什麼而害人。」聽見狗會說話,村裏的人都嚇呆了。

會法術的人說:「無論爲什麼傷人,傷人就是不對的,你們本是人類所飼養的,現在傷人就有違你們的本分。」

那隻狗繼續說:「我們傷人不對,那麼人們喫我們的肉就是應該的嗎?我們就是那些被你們殺了喫肉的狗的鬼魂變的。你們這個村的人不但喫大狗的肉,就連那些剛出生的小狗都不放過。我們常常聽你們說什麼萬物平等,那麼爲什麼我們偏偏淪爲你們的下酒菜?」

會法術的人繼續勸說這些狗:「天地萬物自有倫常,你們淪爲下酒菜也是天道,但你們今天的行爲卻有違天道。你們生前被這些人所殺,現在你們也害死那麼多人,既然仇已報,就趕緊離開。不然壞事做得太多,會影響你們來世的投胎。」

這些狗聽了他的話,全都低下了頭,眼淚像雨似的流個不停。會法術的人說:“我念在你們生前死得可憐,給你們做場法事超度你們,不過你們以後再也不要做惡事。”於是他把自己的指頭咬破,用血噴這羣狗,嘴裏還喃喃念着些什麼,不一會兒這羣狗就向四面八方跑散,不知到哪裏去了。

從此之後,這個村子裏的人再也不喫狗肉了。

蘭巖評論道:那些屈死的冤魂變成狂犬已經報了怨仇了。世間被殘害而不能伸冤的人和事多着呢,但無論如何總歸會是冤有頭、債有主的。


後語

1)大家有否發現原文和白話文譯本的最大差異處?

是原本並無術士與狗的對話內容,但白話文譯本卻添加了這,可算是譯者加了自己的創作意見在內,頗富正面教化之用。大家也可改上自己創作想象到的對白,去完滿自己的夢想要求。

這也解釋我把原文和譯本同刊登出的原因。

2)古來有狗咬狗骨,人學之而人咬人骨。及至人也咬狗骨卻不准狗反咬人骨?哈!是正理?歪理?是無理?還是無理出真理呢?或太無哩頭了!

3)這文精彩精要之處,莫如在未段謂:

  • 原文:枉殺之冤,癲而爲厲犬,已得一報其怨。彼遭荼毒而不能伸其冤者,多矣,亦有幸有不幸耳。
  • 譯文:那些屈死的冤魂變成狂犬已經報了怨仇了。世間被殘害而不能伸冤的人和事多着呢,但無論如何總歸會是冤有頭、債有主的。

差別之處只在尾句。原文的「亦有幸有不幸耳。」比較譯文的「總歸會是冤有頭、債有主的。」,前者更精境有玄味,大意如下:

  • 即含冤死者太多,仇家也太多而癲狗仍未能全數找到報了仇。這是狗的不幸還是仇人的有幸?又或,
  • 是狗的有幸避免殺戮罪孽太多更深重,而不幸的是仇人仍恐慌地活著等受天劫? 

還是留給大家想想吧!☕

《星家十要》之古今談

前文講及風水師應有的德行修為。今日再節錄自民國初命理大師 袁樹珊 的著作《命理探源》內,第十五章《星家十要》。

原文

先君子課讀之暇,嘗以醫卜二學授阜曰:讀書而達,固可身列廟堂,為蒼生造福;讀書而不達,亦可籍一藝以自立。

昔賈誼有云:古之聖人,不居朝廷,必在卜醫之中。良以卜可決疑,醫可療疾,同為民生日用所必需。

阜資性椎魯,賦命亦薄,未能讀書上達,以慰先人。尚幸於醫卜,少役心力。每讀陳實功《醫學十要》、張路玉《醫家十戒》,不禁嘆其存心之厚,立論之高,誠為醫家寶筏。愛不揣譾陋,特仿其例,著《星家十要》,其宗旨不外司馬季主與臣言忠、與子言孝之意。至於學問、廉潔二條,尤為扼要,質之同志,其不以余言為河漢乎。

乙卯十月初一日,自記。


學問

長安趙展如中丞序《子平真詮》云:星命雖為小道,而所系大焉。

近世術士,為餬口計,莫能深究其理,故學術多不精。學術不精,則信者寡。信者寡,則非分之營求愈熾,而安命者愈希。君子憂之,觀此可知學問之道,貴乎深究其理。然欲深究其理,宜多讀書。不僅宜多讀星命書,凡經、史、子、集,有關於星命學者,亦宜選讀。既增學問,又益身心。用之行道,則吉凶瞭然,批談不俗;用之律己,則行藏合理,人格自高。有心斯道者首當知此。

常變

趙展如中丞云:祿命之說,未必盡驗,然驗者常十之七八,其或因山川風土而小異,由門第世德而懸殊。又一行之善惡,一時之殃祥,忽焉轉移於不知,此則常變之不同,造化之不測也。

要其常理自不能廢,而常人多不能逃,觀此可知人之命運,間有不驗者,因常變不同也。常變之不同如此,但以常法繩之,安得不毫釐千里哉。為星家者,欲求事功圓滿,萬無一差,必須參以人情物理,詢其山川風土,門第世德,以及生時之風雨晦明,而尤須鑑別其心術之善惡,處世之殃祥,然後定其富貴貧賤,壽天窮通,乃可合法。

言語

孔子曰:敏於事而慎於言。

蘇格拉底曰:天賦人以兩耳兩目一口,使人多聞多見而少言語,此皆寡言垂教者也。雖然,雄辯亦學問最要之事,故教育家之講授,演說家之演說、皆非雄辯不為功。

推而至於星卜家,亦何獨不然。總之言語之道,宜忠實,忌阿諛,宜雅馴,忌卑陋,宜從容,忌躁急,至於繁簡得當,巨微腦點,尤為要訣。

敦品

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凡此四者,可以表示人之心術邪正,品行賢愚也。若不於此等處做工夫,而惟尚服之華美,陳設之精緻,終不免為明達君子所輕視。故吾人慾知敦品,當以視聽言動為本,衣服陳設為末。苟能如是,則信用遠孚,聲名振大,有不期而然者。此固盡人當知之理,為星家者,尤宜注意。

廉潔

孔子曰:見利思義。

《曲禮》曰:臨財毋苟得。蓋順取之財為義,逆取之財為苟得。

盡我所長,忠告善道,而得報酬者,此為順取;苟且塞責,偽言欺人,而得報酬者,此為逆取;順取者,數雖鉅亦不失其廉潔;逆取者,數雖少亦不免為貪污。吾人處世行道,當以廉潔自勵,而以貪污為戒。

勤勉

司馬季主曰:言忠臣以事其上,孝子以養其親,慈父以畜其子。又曰:其譽人也,不望其報,惡人也,不顧其怨,以便國家利眾為務。

  • 故為政客言,當勉以忠君愛民,顯祖流芳,如楊椒山詩云:男兒欲繪凌煙閣,第一功名不愛錢,之類。
  • 為刑官言,當勉以虛心聽訟,勿逞意氣,如書雲,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歐陽修《瀧岡阡表》云: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之類。
  • 為武員言,當勉以身先士卒,捍衛國家。如曾子云:戰陣無勇,非孝也。馬援云:效命疆場,男兒幸事之類。
  • 為有老親者言,當勉以色養無違,如孟郊詩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古詩云: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之類。
  • 為有幼子者言,當勸其教養兼施,如古人云:子孫雖賢,不宜溺愛;子孫雖愚,亦貴讀書,之類。
  • 至於為富貴者,宜勸其學寬。
  • 為聰明者,宜勸其學厚。
  • 為士者,宜勸其敦品勤學。
  • 為農者,宜勸其盡力田疇。
  • 為工者,宜勸其專心技藝;
  • 為商者,宜勸其誠信無欺。

此皆星家應盡之天職,不可不知。

警勵

寧陵呂叔簡曰:奔走營運則生活,安逸惰慢則死亡。

蓋生活為萬事之根本,人無生活,則不能仰事父母,俯畜妻子,而亦不能保其生命也。故凡為失業之人推命,務勸其棄大就小,自營生活。尤須以先哲格言,求人不如求己,能屈始可能伸之義,反覆開導之,萬不可使其因循坐誤,年復一年,致蹈閒居喪家之覆轍。古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星家者,能不盡力以警勵之乎。

治生

孟子曰: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僻邪侈,無不為己。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如是觀之,財產之關係於人,不亦大乎。

故凡為人推命,當囑其於得意時,撙節用度,力戒奢侈,以有餘之資,多置恆產,免致失意時,一無憑藉,而貽悔無窮。

至於為紈褲子弟推命,又當勸其保守舊業。毋求急功,以免失敗,

此為星家必要之議論,不可不知。

濟貧

孔子曰: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

言論之關係,不其大乎。故凡為貧困難堪之人推命,雖一生真無好運,亦不可直率說明,斷絕其希望。須婉言曰:大富由命,小康由勤,君能勤勉職業,節省消費,他日又得某運以補助之,不難發達,此非虛偽阿諛,蓋不如是不足以保其生命也。至於潤筆,務宜壁謝。為星家者,不能以金錢濟貧,已屬憾事,又豈能吝此區區智識哉。

節義

宋弘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先哲云:富不易妻。

今人往往稍一得意,輒有屏妻寵妾之行為,不義孰甚焉。凡為此等人推命,務以婉詞勸之,使其琴瑟調和,俾免家庭惡感,此星家應有之言論,亦大聖與人為善之微意也。

  • 若為育子而欲納妾者,又當勸其慎擇。
  • 至於孀婦改嫁,當察其貧富,及有無子息以為斷。若家貧而無子息者,既無贍養,又無希望,不得已而再醮,姑置不論。
  • 若有子息,雖家貧亦當勸其茹苦含辛,撫孤守節。若家道饒余,即無子息,亦當勸其早立承嗣,固守節操,且可以古之節婦而得青史留芳,彤管揚休者,為之模範,使之堅定不移,而成美德。

此為星家應盡之天職,亦維持風化之一端也。


後話


閱讀完上文,有何感想?

想到有個「難」字? 為何?

上述有《星家十要》,加上早前文章有述及術數家有「收徒八規」和「法十不傳」,又有風水上的「地理十不造葬」,又或還有更多古法行規守則之類。 若以術數當職業謀生者又嚴謹津守上規則,這不可而那又不可,這不做而那又不能做,可能日日拍烏蠅,全家日日食粥水,除時連穀種也要食了!

難怪古時命理風水者多是有正職於官場又或官宦書香世家文人學者,生活本無憂。餘下的命理風水師多是窮途落魄流落江湖民間謀生計。

如此,現今世的命理風水師可幹得出色得多,曾有從業者賺到擁幾十億身家又有私人飛機遊艇,又或賺至千萬身家者也不少,客人和自己也撈得風生水起,齊齊發!真的是時移世易了!

德行和風水,收徒八規和法十不傳

以下故事廣泛傳流巳久,主要旨是說出風水物重點是德行為先天,風水在後。

原文

這個風水師是一位明朝的先生,他游山歷水尋找風水寶地,當中發現了許多非常不錯的風水地,也見到了許多虛假花地。一天他走的又累又渴,看到山間有三間草屋,一個窮苦人家住在那裡,以採藥為生。

於是先生去這戶人家討水喝。此屋的主人是個女主人,見他口渴的嘴唇乾裂起皮,於是給他倒了一碗涼水,先生剛要喝的時候,抓了一撮糠殼子撒在水面上。先生就不能立刻喝這碗水 ,隻能一邊吹開糠殼子,一邊喝水。

先生就在心裡暗罵,這個女人怎麼這麼狠毒,我渴成這個樣子,還這麼折磨我,不讓我好好喝水,但是沒辦法,隻能吹著糠殼子慢慢喝水,同時在心裡詛咒她。好半天才喝完那碗水。

為了報復女主人,這個先生就說:「我懂風水,看你那麼窮,我給你介紹一塊風水寶地吧,你在哪裡蓋房子,子孫興旺並且佳運富貴,會有錢有權。」女主人聽到這好事,當然同意了。

於是先生就說:「前面那個山谷是一塊風水地,如果將房屋遷到那裡,將來你家將子孫滿堂,你也會嫁到富貴人家」

女主人非常感謝這位先生,並且將他帶下山,一直送到山口。

轉眼十餘年過去了,因為先生正太跑山看水,又再次到了這座山裡。他想:十年前這個女人對我如此惡毒,我報復了她,讓她遷的地叫做「絕戶地」,會斷子孫,無後代。

結果到了山谷中,看到一座高大的房屋矗立在哪裡。偌大的院子高掛紅燈籠,家中養著家禽,一看就是富貴人家,非常氣派。

先生就好奇了,又走了進去討水喝。一進門,碰到的依舊是十餘年前的那位女主人,對方也認出了當年的風水師。女主人看到了貴人到來,磕頭作揖將他請到上席,用美酒好菜招待,又給沏了壺好茶。

酒足飯飽后先生問:「你們家為何變得如此富貴?”女主人說:「多虧了您給我看了這塊寶地啊!」

這是先生覺得非常慚愧,對女主人說:「當年我給你找的不是一塊寶地,而是一塊絕地。因為我當時非常口渴,好不容易遇到一戶人家,想你討水喝。但你不讓我好好喝,還折磨我,向碗中撒了一把糠殼子!」

女主人也不生氣,笑著說:「先生,您不知道,人渴的時候喝水會把心驚炸開的,因為心臟很熱,胃也很熱,突然喝水會被驚住,激壞。就像一塊燒紅的鐵,突然用涼水撒上就會裂開一樣。農村人都知道很渴的時候不要直接喝涼水,要喝溫水,而我將糠殼子撒到水中,可以讓你慢慢的喝水,水到胃中會逐漸變溫。」

先生一聽﹔「原來你的用意是這樣,我不懂,錯怪了你。當時甚至為了報復你,給你介紹了一個絕地,沒想到你並未絕戶,而且兒孫滿堂,那麼富貴。」

於是先生非常感慨:「果然是一命,二運,三風水!」


後話

這個故事在网絡流傳頗廣,有幾個版本但內容一樣,只在文未的總結語上有不同。有謂:

  • 一命,二運,三風水
  • 一德,二運,三風水
  • 德行在先,不在風水


風水師無德無能
我所看過的數個版把重點放在上文內述的女主人是「善有善報,福人福地」。這評點是無錯。但我個人的重點看法在另一方面:

  1. 這風水師遠行倦渴而得遇貧婦施以水解渴,卻不懂感恩。是自視過高,無禮!
  2. 就算是水上灑了一撮糠殼子撒在水,例不以禮下問為何,卻小氣地記仇於心。是心胸狹窄,不明不問,處事不分輕重。
  3. 假若是貧婦心腸不良所為,女主人大可拒絕給水。如此小事,卻來個大報復要令人至絕境。「絕戶地」乃吋草不生之地,會斷子孫,無後代。是心腸如此惡毒。
  4. 又,竟然十年後去見證婦人受風水地之苦,臨絕境況。 即對己行惡事,竟然十年內全無悔意,仍記仇在心。只把重點放在報復和去驗證他自己風水功力準繩否。

如此心胸狹窄,心腸狠毒,低智商,全無德性的人,又怎能學得到好和真風水呢?再者,他以俗眼俗心處事待人,不懂以觀人和地於形和氣相為先,只看到目前表面。故此,大可能他所認為的絕地,現實或將來並非絕地,例如元運合到否?只是他平庸學淺不知其為福地。


自古以來
古來明師收徒和授法,十分嚴格。有謂祖師楊救貧留下《收徒八規  法十不傳》準則。

收徒八規

  1. 心不信,不信大道,好奇遊戲,爲徒虛名者不收。
  2. 心不逆,忤孝背義,悖負親長,叛辱家國者不收。
  3. 心不正,只求神通,搬符弄咒,妄求神鬼者不收。
  4. 心不純,好求名利,蠱惑衆生,以術恣欲者不收。
  5. 心不善,不憐弱苦,害傷人物,行惡爲非者不收。
  6. 心不定,輕浮狂妄,不待傳承,持竊道法者不收。
  7. 心不堅,不耐苦行,學而不修,虛耗光陰者不收。
  8. 心不固,學道不專,好參外道,三心二意者不收。

法十不傳

  1. 不忠不孝之人、不仁不義者不傳
  2. 執迷不誤、言語輕狂、自以爲是者不傳
  3. 不尊師重道,誹謗道者不傳
  4. 不敬師,不遵規守法者不傳
  5. 心存邪念、貪財輕命、圖謀不軌之人不傳
  6. 見色心動好淫樂娼者不傳
  7. 無誠心誠信,與道無緣之人不傳
  8. 不守祕密揭人隱私或泄露天機及道法者不傳
  9. 心懷私念,不懂捨得之道,想不勞而獲之人不傳
  10. 仇恨心重、怒火攻心、脾氣反常者不傳


現世價值觀
今看現世時代和價值觀或巳經不同,收門徒和學生否,授法深淺多少,可以商業化下一切以「錢途為重」,「錢程萬里」為目標。況且,因速成即食潮流文化下,自稱命理風水大師者多如兩後春荀,水準參差不齊。當然有包括在下這自稱學者的吹水大師在內。只能說聲:祝君好運!自求多福了!

宋代術數大師吳景鸞的《辯牛頭山山陵表》

研習術數者尤其是風水學,多知宋代有個高手名吳景鸞。因無論是修習三合和三元法,也多有鑽研過吳氏的經典著作《玄機賦》和《玄空祕旨》。

吳景鸞的父親吳克誠,師從華山陳摶即大名鼎鼎的術數太斗陳希夷(白雲先生),學習天文地理陰陽之術。

吳景鸞聰慧過人,得其書,精究有驗。經地方郡縣推舉,官至司天監。後來吳景鸞直進言《辯牛頭山山陵表》,言語驚駭,句句命中。傳世著作有《理氣心印》,《玄機賦》,《玄空祕旨》,《夾竹梅》,《吳公解義》。

據清代雍正《江西通志》卷一。六:

吳景鸞,字仲翔,德興人。其父克誠,從華山陳摶習天文地理陰陽之術,摶謂克誠日:「汝子仙才,能紹業。」盡以青囊書授克誠。景鸞聰慧過人,得其書,精究有驗。

慶曆中詔選精陰陽者,郡縣舉景鸞,入對稱旨,授司天監。後以論「牛頭山山陵」不利於至尊,帝不悅,遂下獄。尋以帝崩遇赦。又進言數事不報,遂佯狂,髡髮修真於天門西岸白雲山洞。往來饒、信二州,數處同日皆有其跡。治平初(宋英宗)端坐而逝。

吳景鸞的驚世風水之舉,莫如其向皇上奏:「牛頭山山陵議狀」。話說:

北宋皇陵
宋慶曆元年辛巳年,詔選陰陽師,郡學官推舉吳景鸞入京,入對稱旨,授司天監正。未幾,以奏言(牛頭山山陵議狀)過直,反對邢中和的看法,,評議牛頭山不適合作為陵寢 , 要求皇帝先把自己關起來若不應驗,願賠上自己及全家老小性命。其論如下 :

原文

臣聞

  主聖則臣良,父慈則子孝;
  臣之於君,子之於父;
  倘有未善,敢不盡言。
  臣幼承父師之訓,長閱聖賢之書;
  粗識天經,頗諳地理,謬蒙聖眷,俾忝國師,
  凡有忠謀,詎容隱默。
  臣伏見邢中和者,未辨地理,妄指山龍,
  虛誕恐壞於皇圖,訛偽或危於國祚。
  青烏之書不聞,倒辨山崗;
  郭璞之經安見,順遷地理。
  臣切說牛頭山,獻納圖形,
  龍脈偏枯,山崗撩亂;
  山不高於旺相,水不敗於鬼鄉。
  白虎崢嶸,青龍低陷;
  箭風劍水,暗射交衝;
  三劫賊山,照臨兇位;
  八煞惡水,流入刑方。
  玉堂缺陷,寶殿空虛。
  坤風直射,惡當國母離宮;
  未水傾流,禍應至尊下殿。
  巳方殺見,午地劫衝;
  乙巳之年,隨方兵起;
  丙午之歲,逐處禍生。
  劍刃長凝於赤血,人民盡染於瘟疫;
  戶口逃亡,軍兵反叛。
  陛下若興此地,財輸北闕,位失南朝。
  伏乞睿智,廢牛頭山之山陵,興中幹之勝地,
  則禍消災滅,兇變危除,社稷永安,皇圖鞏固。
  臣妻孥俱在,弟侄皆存,幸際昌時,叨逢聖主,痛思先帝大行土皇,殊恩汪渥,敢不啟竭愚衷,俯陳鄙見。

  陛下不納臣言,乞將臣與邢中和,同拘囚禁,以竣應驗,然後知臣非敢詐偽,以幹恩寵。

  臣不避斧鉞,冒犯天威,昧罪奏聞。


查究歷史,吳景鸞於宋慶曆元年辛巳年進入宮中,即 仁宗慶曆在位四十一年 有慶曆之治的宋朝盛世時期。

到了乙巳年為慶曆十五年,吳氐在宮中已過了十五年的時間。這表示吳氐在這十五年內都還能受到皇帝的重視。 而此表(牛頭山山陵議狀)的提出, 應該在甲辰年初或是癸卯年底。

在宋仁宗慶曆元年, 宋朝即面臨西夏的入寇, 而由韓崎與范仲淹抵禦。 仁宗四年與西夏議和。過了八十三年, 發生了靖康之禍。

也有風水學者研究其狀表內容,得以下推論:

  • 吳氐判斷乙巳年隨方兵起。 這是主這個風水的應驗期。 而至丙午則逐處禍生, 丙午正好為座向。
  • 吳氐推斷乙巳年,主要是在巳方殺見。 所以見殺而斷兵起。至丙午年逐處禍生,則依座向所遇三劫賊山, 八煞惡水, 玉堂缺陷, 寶殿空虛, 坤風直射, 未水傾流, 牛地衝劫,共有七處問題。 所以其斷為逐處禍生, 其斷會有幾個現象:劍刃長凝於赤血, 人民盡染於瘟疫, 戶口逃亡, 軍兵反叛,財輸北闕, 位失南朝。


後話

吳景鸞的敢言上奏「牛頭山山陵議狀」之壯舉,除了要對他自己所學及功力要有百分之百自信和準繩度,也要承受很朝野內人為性風險因涉及宋朝江山興衰受多種政治化權力利害爭奪所至因素。就算準繩了,也可被入罪,禍及全宗族家人。故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話說宋仁宗(1010 -1063年)在1022年在位。聽了很不高興,把他關了起來,後來徽宗(1082 -1135年)於1100年在位後才得平反赦免還其正名。

吳氏是在1041年任司天監正職。而至宋英宗治平初年( 1064 年)遺書予女而終。估計上奏是1054年左右後被關,《江北通志》記載:「尋以帝崩遇赦。」即1063之後,大概被關了只少八九年吧。之後,他隱居於白雲山洞,來往於江西的饒州和信州之間。著有《理氣心印吳公解義》。

這令我聯想起一宋詞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出自宋的朝文天祥著作《過零丁洋》。

文天祥是南宋人,吳景鸞是北宋人。宋朝(960年—1279年)有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運三百一十九年。

清代《夜譚隨錄》之「屍異」

早前介紹了清代乾隆期間的閒齋氏的著作《夜譚隨錄》之「堪輿」。大家有否感到世事怪異離奇之餘,也似天意猶在。現又引述書內另一篇同樣是怪異事件作分享。

原文

卷二 屍異

有老人乘車入崇文門者,未及門,暴死於車中。守軍執御夫,鳴諸官。會日暮,因驗不及,置諸鋪中。

半夜忽失老人所在。守軍失措,相與計議,或言某處有新厝一棺,未葬,盍乘夜竊取其屍,聊以塞責。衆可之。遂取屍置車中。

翌日官來相屍,於髮辮內得一鐵釘,入腦三寸餘,以爲車伕謀殺,竟坐死刑。

遲數日,老人忽來自首,細述彼日因一時中惡,昏絕車上,既蘇,夜已二更,遂下車步歸,今聞冤及車伕,心實不忍,故來告白。官使車伕辨之,不誣。

窮究致屍之由,守軍不能隱,悉以情告。復拘厝棺者,訊之,則一少婦也,初不認屍,嚇以嚴刑,始吐實。蓋釘死者,即其夫也,爲與惡少私通,故於夤夜釘殺之,以爲斷斷不致敗露,初不意如此發覺,誠爲天網不漏矣。乃釋車伕,而坐姦夫淫婦之罪焉,守軍責而賞之。

蘭巖曰:  藉此事以雪彼冤,天誠巧也。


以下是白話文譯本:

卷二 屍異

有一位老人坐車向崇文門方向去,還沒到城門,突然死在了車裏。守城的兵士抓住車伕,押送到衙門去。正好天黑了,來不及驗屍,就把老人的屍體暫存在店鋪裏。

到了半夜,屍體忽然失蹤了。看守的兵士驚惶失措,互相商量如何向上面交代,有人說在某處安放了一具棺材,正停柩待葬,何不乘黑夜把那裏的屍體偷出來,以應付上邊?

大家覺得這點子不錯,就偷了那屍體放在車上。第二天,衙門派人來驗屍,在頭髮處發現有枚鐵釘,打進頭部的部分有三寸多長,於是認定是車伕謀殺,把他判了死刑。

幾天後,那老人忽然到衙門來自首,說是那天因突感不適,昏倒在車上,醒過來已是深夜二更時分,於是自己走回家去。現在聽說因此事而冤枉了車伕,於心不忍,所以前來說明。衙門讓車伕出來辨認,一看正是那位老人。於是追查怎麼換了具屍體的緣由,守衛的兵士無法隱瞞,只好將實情稟報。

接着就逮捕了停柩的人家來審問,原來是一個少婦。起初她死不承認,後來準備動用嚴刑拷打,她這才吐露真情。原來被釘死的那人就是她的丈夫。她爲了和無賴通姦,所以在深夜用釘子殺害了丈夫,自以爲案情絕對不會敗露。根本想不到會這樣露餡,真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衙門釋放了車伕,把姦夫淫婦所犯的罪定了案。對守衛的兵士,既譴責了他們的過失,又因爲他們無意中幫助破了一樁案子而給予了獎賞。


後話

做「移花接木」?想是「神不知,鬼不覺」?怎知「陰差陽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正如原文結尾話「藉此事以雪彼冤,天誠巧也。」?

港產電影《無間道》有句流行話:「出黎行,就要预左要还嘅!」天理因果循環,即做壞事有違背天理人道者,終有日受到報應償還。

至於故事內衙門的判決:

  • 車伕釋放了
  • 姦夫淫婦定罪了案
  • 守衛的兵士,先譴責他們的過失,後給予獎賞。

是否賞罰分明合理公正,就留給大家思巧自評了。

四柱命理 -「壬騎龍背」命格 (4)

《子平法》的「壬騎龍背」命格解說,在《淵海子平》,《神峯通考》即《命理正宗》,《三命通會》, 《命理約言》等《子平法》經典著作內均有詳述,有共通處之餘,也各有特色。

前倆文我分別巳略分析了《三命通會》卷六,《淵海子平》卷二「壬騎龍背格」和《神峰通考》卷二的論說。今天續談,涉及《命理約言》卷三「 壬騎龍背格」。的論說。

原文:

《命理約言》[清] 陳素庵 著

壬騎龍背

舊取壬辰日局中辰字多,爲壬騎龍背格,其說用辰字,暗衝戌中辛丁戊,爲壬日財官印具全,夫壬日辰多,安得舍疊逢之顯煞,而用暗沖之官星。況戌中之戊,乃壬之煞,命家但有沖官爲用,從無沖煞爲用,則此格之無據決矣。

惟辰即壬庫,故壬日不透戊,不畏辰多。丑即藏癸,故癸日不透己,不畏丑多。若身煞兩停,四柱扶助合法,多致榮顯,非壬日辰多即貴也。術家於寅辰字往往加以龍虎美名,夫用辰爲騎龍,則戌爲擊犬,何足取乎?


後話

陳素庵對這格的述說不多,但批評卻有不少。惟獨欠缺命例作引實其論。

1)舊取壬辰日局中辰字多,爲壬騎龍背格,其說用辰字,暗衝戌中辛丁戊,爲壬日財官印具全。

陳氐評上為全無根據,因桐命家有以「沖官爲用,」而從來無「沖煞爲用」。

2)惟辰即壬庫,故壬日不透戊,不畏辰多。

壬日辰多仍算身殺倆亭。但若有戊干即眾辰透出戊干而引致重殺身輕之危。

3)若身煞兩亭,四柱扶助合法,多致榮顯,非壬日辰多即貴也。

並非因壬日辰多即可以貴論,要身煞兩亭而四柱干支有扶助才可論貴,即應以整命局來判斷下論。這點與張楠(神峰)所言「取辰字多沖戌,理亦頗有,不可專以此論禍福。」類同,也合理。

4)術家於寅辰字往往加以龍虎美名,夫用辰爲騎龍,則戌爲擊犬,何足取乎?

古來術家以辰為龍而寅為虎。辰多寅多可喻騎龍騎虎,所及暗衝的戌支是狗,又如何論了?

這評言也與張楠(神峰)所評:「要辰字寅字多,寅多則能以騎龍為言,非根正理,但美名以取運人聽信。」相同。


好了,《壬騎龍背》格談共四篇已經完结了。

清代《夜譚隨錄》之「堪輿」(下篇)

前文巳引錄了上篇內巳包括倆個怪奇事蹟。現在續述下篇也有數個趣味濃厚的怪異事件。

原文

卷三 堪輿 (續)

又,護軍統領某公爲其先人營葬,會葬者接軫。靈輦甫至穴前,某趨至公前,啓曰:「職家貧,資錢四十萬,所不能矣,謹具生芻之吊。今觀佳城鬱郁,而土色純殷,恐至不祥,請一觀朱壽之器。」

公素耳其名,亟命啓幕示之。
某驚曰:「穴已定乎?」
公曰:「定矣。」
某曰:「且勿葬此穴。」

蓋是穴爲張某所點,張亦素有盛名,師心自用者,聞之,大恚曰:「君勿喋喋!舍此豈復有正穴哉?」衆多附和之,遂下棺而崇封焉。

某頓足曰:「此大繆矣!」急取鍤向墓之南,掘地爲溝,深尺餘,長二丈,闊一尺,曰:「得此,其庶幾免乎。」既而辭去。以煤炭大書一「火」字於碑陰。

張見之,誚姍不已。俄見數騎自城中飛奔來報,宅中失火,廩廄俱焚,公大驚,始信其術之神。自此,名愈噪。

所居鄰歷代帝王廟,院東悉屬紅樓,或謂:「大不雅觀,盍去諸?」某曰:「吾今老矣,平生信天株守,不善夤緣,所賴此數仞紅牆,冬來可博一外任,以餞餘年耳。」至冬,果以卓異授江南一參將,五年後乞休歸裏。宦囊頗裕,但不敢復爲人相地,相則兩目赤瘇,每數日不瘥。

閒齋曰:參戎公今下世矣,伊君其婿也,嘗爲予言其異績甚多,悉堪紀述。方其爲護軍校時,偶偕三四友人,攜酒郊遊,小歇一墓門下,墓前松楸蔭翳,鹹嘖嘖以爲佳城,公曰:「此絕地也,何足稱羨!」友問其故,公曰:「此松柏皆百年物也,苟有子孫,則斬伐而貨爲棟樑也久矣,焉能至今無恙乎?」友羣笑以爲惡謔。既而坐旗亭,詢及墓主,酒家傭曰:「此漢軍張氏之塋也。張故百萬富,而今已矣,絕嗣數十年矣。」衆大駭,益神之。夫公之術固神矣,乃爲所謔,亦窮理至乎其極者也。  

蘭巖曰:一術之精,便能言之如響,趨吉避凶,未始非道也。神乎技而進乎道,信乎!


以下是白話文譯本:

另外有一個護軍統領某公,替他的先人辦葬禮。參加葬禮的人來了很多,靈車到了墓穴前,此位懂風水術的參領走到統領面前,稟告說:「敞職很窮,送禮四十萬錢我是辦不到的,只備了一些普通祭禮。如今看見這墳山鬱鬱蔥蔥,但是土色純紅,恐怕會招來不祥。請求能讓我看一下棺材嗎。」

統領素來耳聞他的名氣,連忙叫人解開棺材套給他看。

參領大驚道:「墓穴已定了嗎?」
統領說:「定了」。
參領又說:「先不要葬在這個墓穴。」

點選這個墓穴的是張某人,他非常自豪自己的看風水術馳名遠近。當時他在場聽了參領的話,大怒道:「你不要喋喋不休了,除了這個地方還有更好的墓穴嗎?」衆人也多附和張某人,當時就依原定計劃下了棺木,高高地堆起封土。

參領跺着腳說:「這就大錯了!」他急忙拿起鏟子在墓的南面掘了條溝,一尺多深,一尺寬,二丈長。並說:「有了這個,大概可以免災了吧?」說完就告辭而去,同時用炭在墓碑反面大大地寫了個「火」字。張某見了,不停地譏笑。

不久,見幾匹馬從城裏飛奔而來,報告說:府內失火,倉房馬廄全燒掉了。統領大驚,才相信他的道術通神。從此參領看風水的名氣更響了。

參領居住的地方鄰近歷代帝王的廟宇,院落東面全是紅牆。有人說:「紅牆很不雅觀,爲何不去掉?」參領說:「我如今老了,平生只相信天命,安分自守,不善於鑽營拉關係。就是靠了這幾丈紅牆,冬天可博得一任地方官,來度過我的餘生。」

這年冬天,他果然因爲政績優異獲授了江南一處參將之職。五年後,他退休回鄉,很有些積蓄,只是不敢再替人相地看風水了。只要看一次,就兩眼紅腫,常常幾天也好不了。

參領去世之後,他的女婿伊昌阿,也給人們說了他岳父的很多奇異事蹟。說他岳父做護軍軍校時,偶爾和三四個朋友帶了酒去郊遊,在一個墓前小憩。墓前有松樹、楸樹,樹蔭濃密,大家都稱讚這裏是塊風水寶地。

參領卻說:「這是塊絕地,哪值得稱讚?」朋友問他原因,他說:「這些松柏都是百年的老樹了,假如有子孫的話,早就砍伐了當棟樑賣掉了,怎能留到現在還安然無恙呢?」

朋友都說他開玩笑。不久,大夥到茶亭坐下聊天,順便問起墓主,酒家傭人說:「這是漢軍旗張家的墳地。張家本是百萬富翁,如今已完了,斷子絕孫已幾十年了。」衆人大驚,更是佩服他的神明瞭。


後話

上文包括了以下幾點值得一提:

1)今觀佳城鬱郁,而土色純殷,恐至不祥,請一觀朱壽之器。

鬱郁」或「鬱鬱蔥蔥」指茂盛的樣子。漢.王充《論衡.吉驗》:「光武到河北,與伯阿見,問曰:『卿前過舂陵,何用知其氣佳也?』伯阿對曰:『見其鬱鬱蔥蔥耳。』」

即指墳山地草木茂盛極其有生氣,但是土色純紅象徵南方而五行屬火。地色火氣配上葬地環境活躍之木氣而大利火氣,故謂恐怕會招來不祥。

《心眼指要》

其實古堪輿陰宅法,除了重視「龍、山、向、水、砂、穴、明堂」外,也重視水質,土質,土色,下葬深淺多少等學問。例如:

清代《玄空無常派》章仲山著作《心眼指要》 卷二內,便有「地有吉气,土随而起」篇謂:

有土自有氣,有氣自有土,此乃陰陽自然之理也。此節專辨吉土,即辨氣土、暈土、骨土、五色土之類,非辨泛泛之土也。有吉土自有真氣,有真氣自有吉土,氣與土相連,未聞有土而無氣者也。


土有五色,又可翻看 清代《三合法》餐霞道人著作《陰宅大全》內有「龍察土色」篇謂:

《地理肺腑》云:三吉六秀,土必五色;八將四神,五色亦真。除去陰龍,陽脈不同,不堪一說。內外轉折,餘者問色。

亥從坎來,紅黃少些,帶白有之,白砂無礫;乾戌龍真,白多礫索;壬癸兩龍,虛嫩漤溼;子龍直硬,且帶白色;丑龍兼艮,亦有五色,如若直行,土軟且溼;艮龍真者,黃多五色;寅龍真者,青硬有石;甲龍入首,類寅兼說;震龍直行,貴乎起伏,開面有情,五色必真;乙龍同辰,砂礫軟形,虛泥溼土,色有青青;巽龍妙結,五色得凝,黃紅問有,紫肝色真;巳兼巽出,土類巽宮;丙丁二龍,紅黃土真,問有赤石,不硬不松;午脈單行,防有石城,或有砂礫,或溼水形;未坤申龍三者,同白多紅少,黃色土真;未宜兼丁,申宜兼庚,兩相互行,五色或真;庚辛二龍,自然五色,只得兼酉,亦有石情;酉龍獨行,硬必無情,道土是石,恐惹笑名。

欲別土色,先觀近臨,隨山土體,有祖有孫,又觀形體,頑硬石存,雖辨內土,外色可詳,有砂必砂,潤色必潤。


2)取鍤向墓之南,掘地爲溝,深尺餘,長二丈,闊一尺,曰:「得此,其庶幾免乎。」既而辭去。以煤炭大書一「火」字於碑陰。

大底,以墓地為水平線,高一吋是山,低一吋是水。現在墓之南位掘一深長闊坑溝道,是以洩南來之火氣,消減其禍害程度吧。


3)吾今老矣,平生信天株守,不善夤緣,所賴此數仞紅牆,冬來可博一外任,以餞餘年耳。

雖然精通堪輿術又在官場上打混,道應可大幹一番。但參領卻認為要順安天命,安分守己,才得安渡晚年。 有如孔子在《論語》有謂:不知命,無以为君子也。


4)宦囊頗裕,但不敢復爲人相地,相則兩目赤瘇,每數日不瘥。

因「天機不可多洩漏」,否則犯天譴。


5)一術之精,便能言之如響,趨吉避凶,未始非道也。神乎技而進乎道,信乎!

這正如這書《自序》宣稱,本書「非怪不錄」,並說世人之所以多怪,是因爲少見,且不窮事理,而「聖人窮盡天地萬物之理,人見以爲怪者,視之若尋常也,」這表明他錄怪志怪的目的,在於廣見聞,求事理。


全篇文章巳登出。至於上述事蹟真實否又或合理於堪輿法否,並非作者重點。

再引《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作完結收筆。

☕😎

四柱命理 -「壬騎龍背」命格 (3)

 《子平法》的「壬騎龍背」命格解說,在《淵海子平》,《神峯通考》即《命理正宗》,《三命通會》, 《命理約言》等《子平法》經典著作內均有詳述,有共通處之餘,也各有特色。前倆文我分別巳略分析了《三命通會》卷六 和《淵海子平》卷二「壬騎龍背格」的論說。

今天續談,涉及《神峰通考》卷二「 壬騎龍背格」。的論說。

原文:

格言:壬騎龍背格,取壬辰日辰字多,則能衝出戌中丁火為財星,要辰字寅字多,寅多則能以騎龍為言,非根正理,但美名以取運人聽信。取辰字多沖戌,理亦頗有,不可專以此論禍福。八字中無正格,方以此矣看。

《喜忌篇》云:陽水疊逢辰位,是壬騎龍背之鄉。

古賦云:此格以壬辰日為主,四見辰字多貴。寅字多者富。壬日坐辰土,以丁為財,以己為官,以辰沖戌中丁戊,壬辰日得財官。而寅午戌三合,以壬日坐寅,卻要年月時上,多聚辰字,方可為貴。若壬辰日有,年月時上皆有寅字。只為富命,以寅午戌為財得地。若年月時皆辰字,則衝出財官所以名揚四海,威振八方,而大貴也。

古歌云:壬騎龍背怕官居,重疊逢辰貴有餘。設若寅多辰字少,須應豪富比陶朱。

《鷓鴣天》云:壬綺龍背喜非常,寅子多兮福命祥。辰字若多官印重,韜略英雄佐聖王。


後話

張楠(神峰)的解說基本上與《三命通會》和《淵海子平》同。但他對此格的部份古論上有不同意的地方,而不育從的和地道出己見,有大師風范。惟獨並無引用命例以證其論點。 

其它評解可見下:

1)張評:八字中無正格,方以此(壬騎龍背格)矣看。

我解:有正格先以正格論。正格一般上分为八格,即:正官格、偏官格(七杀格)、正财格、偏财格、正印格、偏印格、食神格、伤官格八种。也有的把财格和印格上不分偏正,这样便只六格論。六格结合相神与喜神,又可以细分为二十四小格。例如:

  • 正官格 - 正官佩印格,用官喜财格,弃官就食格,弃官存财格,又如
  • 财格 - 财旺生官格,财喜食生格,用财喜印格,用财喜比格

2)張評:大怕己官、戊煞、乙傷、丁合不入格。 若柱中全見申子,當以潤下格論,

我解:《三命通會》有說「不宜財官顯露」。然而命局內己戊乙丁干露出,則可引到破格, 即以正格論之。又當命局內全見申子,即申子辰辰全透出干頭眾壬,便是「潤下格」論,而非「壬騎龍背格」。

3)張評:格取壬辰日辰字多,則能衝出戌中丁火為財星。格取辰字多沖戌,理亦頗有,不可專以此論禍福。

我解:一般上「壬騎龍背格」以「辰多者貴,寅多者富。」然而,富貴並非一定全是福或引來禍凶,故論命仍以命者四柱全局細看而批。

4)張評:寅多則能以騎龍為言,非根正理,但美名以取運人聽信。

我解:張神峰並不認同上述古論,命內辰(龍)多寅(虎)多而美名之壬水命中御駕有多龍多虎而必吉好之說吧。唯獨欠舉以命例作證其論說。


下文章再《命理約言》有何說法。

清代《夜譚隨錄》之「堪輿」(上篇)

今午网遊偶意看到清代乾隆期間文學著作《夜譚隨錄》卷三內有一以「堪輿」為題文章錄了有倆故事。閱讀後發覺頗有趣味可分為上下篇作分享。

原文

護軍參領某,少壯時,從徵青海,爲賊所擄,械送某喇嘛處。至則入一大剎,喇嘛據牀坐,年屆期頤,兩睫垂皮寸餘,盡掩其目。聞某至,呼至牀下。侍者進牙箸一枝,喇嘛以箸撥啓其睫,束以哈達(帕也),露兩瞳如碧琉璃,明徹似蜻蜓眼。某異之,再拜頂禮,祈爲解脫。喇嘛曰:「半年後,當返中國。此亦定數,未可幸脫也。吾視汝無大根柢,只可授一術以終身耳。」遂留之,朝夕悉有祕授。凡六越月,大將軍底定青海,喇嘛致書將軍,言某終守蘇卿之節,將軍取之以歸。某累官至護軍參將,遂以精青鳥之術,知名輦下。

時有山西布客死京邸,鄉人瘞之叢葬處老槐之下。後十餘年,其子經商頗利,累資鉅萬,故鄉已獲牛眠地,議發槥歸正首邱,祈某一往勘之。某至墓所周視,即曰:「此穴得木之氣甚旺,不可更遷也。且發土更見肢體,與君大不利。」子欲中止,其鄉人皆不欲,曰:「富而不榮葬其親,至掩骼異地,非孝也。」子不得已,傭工發掘,未及咫尺,已見槐根縈絆,抽而斷之,清香撲鼻。及棺,則盡爲桑根蟠絡,不露寸木。竟半日之力,始取棺出。棺已朽,一臂在外,工納之,臂折。子大哭,觀者靡不惋惜慨嘆。子扶柩歸,於路墜馬,折一臂,遂成廢疾,卒於逆旅。棺厝一古田中,無馬鬣封也。


為方面大家閱讀,以下是白話文譯版:

清朝時,某護軍參領(清朝八旗護軍營之將領,正三品),青年時期從軍,到青海征戰,被叛軍俘虜,上了械具押送到某喇嘛處。他到了那裏被帶進一座大寺院,喇嘛坐在大榻上,看上去已近百歲高齡,兩片上眼皮垂下一寸多,蓋住了眼睛。聽到他來了,就叫他到坐榻邊來。侍者送上一枝象牙筷,喇嘛用筷子撥開自己的眼皮,用哈達(生絲織品)束好,露出像碧琉璃般透明的雙眼。他很驚奇,再三頂禮膜拜,祈求替他解脫災禍。

喇嘛說:「半年後你該返回中原,這也是註定的命運,不能僥倖解脫。我看你沒有多大根基,只能教你一種法術來保你的終身。」就留下了他,早晚都傳授他祕法。

約莫過了六個月,大將軍平定青海,喇嘛寫信給大將軍,說他始終像蘇武那樣保持臣節。將軍就帶他回朝。他後來平步青雲官至護軍參領。原來喇嘛教給他的是前代方士青烏創立的堪輿(看風水)之術,他精通此術,在京都很有名氣。

當時有個山西布商到京城做生意,卻死在那裏。同鄉人把他葬在亂墳堆的老槐樹下。十多年後,這個布商的兒子經商成功,積累了幾萬家產。他在故鄉事先找好了墳地,要把父親遺體遷回家鄉歸葬,特地請這位護軍參領前去踏勘風水。

參領到了原葬地,環顧四周,就說:「這墳穴得到很旺的木氣,不能再遷移。再說,掘土再見到死者的肢體,對你很不利。」

布商兒子想中止遷葬,他的同鄉卻說:「發了財不能榮耀歸葬先父,任他埋骨異鄉,這是不孝。」布商兒子在鄉親的壓力之下,就僱人來掘墓。

挖著挖著挖到一尺來深,看到槐樹的根交錯纏繞,工人把樹根切斷,只覺一股清香撲鼻。等掘到棺材時,那棺材已全被桑樹根盤繞,不露一寸棺木。用了半天的工夫,好不容易纔把棺材取出來。但是棺材已經腐爛,屍體的一條手臂伸出棺外。工人把手臂往裏塞,卻把手臂折斷了。兒子大哭,看的人也無不惋惜感嘆。布商兒子在扶棺回鄉途中,在路途上落馬,也折斷了一條手臂,成了殘廢,不久竟在旅店中去世了。那挖出的棺木停柩待葬在一塊荒地上,上面也沒有進行封土。


後話

《夜譚隨錄》,清代滿洲人和邦額作。和邦額,字閒齋,號「霽園主人」。有研究者推測其為清代乾隆期間八。

據作者在這書《自序》宣稱,本書「非怪不錄」,並說世人之所以多怪,是因爲少見,且不窮事理,而「聖人窮盡天地萬物之理,人見以爲怪者,視之若尋常也,」這表明他錄怪志怪的目的,在於廣見聞,求事理。

這書內所述,多狐鬼妖異,怪則怪矣。近似清代小說家蒲松龄的《聊齋誌異》。

然而,假若細究其理,無一不是以怪異來反映現實,描繪人生百態,鍼砭時弊。所以細讀下,見怪而不怪因覺其意深遂,或有所感悟。例如:

1)參領爲賊所擄,卻得喇嘛傳授「堪輿術」。

正是禍福難料,卻因禍得福。

2)布商特地請這位護軍參領前去踏勘風水。 卻因世俗之思想和言論,卻不聽從參領之忠告。

如此,縱然得通天眼能預見將來,也不一定有所為有所用之地。

另外,世人世俗思想和易被世俗言論而蒙蔽,也許就是世人所承受的孽。縱然巳經在享福卻不知福,而去追求的所謂福反而是禍害。即縱使有好風也無福消受吧!

3)布商兒子在扶棺回鄉途中,在路途上落馬,也折斷了一條手臂,成了殘廢,不久竟在旅店中去世了。那挖出的棺木停柩待葬在一塊荒地上,上面也沒有進行封土。

布商兒子只為盡孝道卻弄巧反拙,好心反而敗壞事,結果布商棺木終被棄於荒地上露天,比早前葬在亂墳堆的老槐樹下還差。結局實是強差人意想象之內,但世事也常是如此。


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許一切似是自有天意所限,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四柱命理 -「壬騎龍背」命格(2)

《子平法》的「壬騎龍背」命格解說,在《淵海子平》,《神峯通考》即《命理正宗》,《三命通會》, 《命理約言》等《子平法》經典著作內均有詳述,有共通處之餘,也各有特色。

前文我巳略分析了《三命通會》卷六 「壬騎龍背」的講述及其中一負面命例。今天續談,涉及《淵海子平》卷二 內十八格 - 「壬騎龍背格」的論說。

 原文:

此格以辰多者貴,寅多者富。壬日坐辰土上,以丁爲財,以己爲官。壬日以辰沖戌中丁戊,壬辰日得財官。而寅午戌三合,或壬日至寅,卻要年月時上多聚辰字方可用。若壬辰日有年月時上皆在寅字,只爲富命,以有午戌爲財得地。若年月時上辰字多沖,則沖出財來,所以貴也。

王樞密,壬辰 甲辰 壬辰 壬寅

諸葛判院,戊寅 庚申 壬辰 甲辰

王鉅富,壬寅 壬寅 壬辰 壬寅,王鉅富命,正謂寅多,故多發財也。

詩訣:壬辰日又見辰時,年月辰來最爲奇,四柱又逢寅位上,發財發福兩相宜。

壬騎龍背喜非常,寅多辰少轉發揚,大忌官星來破格,刑沖須見壽元傷。

壬騎龍背怕官居,重疊逢辰貴有餘,假若寅多辰字少,須應高富比陶朱。


後話

《淵海子平》對「壬騎龍背格」的論說,特色是十分精簡。首句「此格以辰多者貴,寅多者富。」巳道出精要所在。

又附有三個正面的命例給讀者參巧。這三個命例又回應了詩訣所述。例如,

1)訣:壬辰日又見辰時,年月辰來最爲奇,四柱又逢寅位上,發財發福兩相宜。

  • 「壬辰日又見辰時」即諸葛判院命例是也,八字:戊寅 庚申 壬
  • 年月辰來」即王樞密命例是也,八字:壬 壬辰 壬寅。

這倆命例為奇即以貴論外,發財發福也兩相宜。


2)訣:格以辰多者貴,寅多者富。

  • 「格以辰多者貴」即諸葛判院和王樞密命例是也。
  • 「格以寅多者富」即王鉅富命例是也,八字:壬寅 壬寅 壬辰 壬寅。正是勝在寅多,故多發巨財。

而王鉅富命例也回應了原文末訣句,即「壬騎龍背,假若寅多辰字少,須應高富比陶朱。」

陶朱是何許人?「陶朱公」即是范蠡,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學家。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在勾踐成就霸業之後,果斷地抽身離去,退隱江湖。然後一個華麗轉身,投身於商界,三次經商均成爲鉅富,又三次散盡家財,遨遊於七十二峯之間。被後人譽爲「商聖」。因定居於宋國陶丘,後人又稱之爲「陶朱公」。


下文章再看《神峰通考》和《命理約言》有何說法。

四柱命理 -「壬騎龍背」命格(1)

自8月至今,文章多以風水學為題。今日文章改回到命理上,略談四柱《子平法》中的「壬騎龍背」命格。

「壬騎龍背」命格的解說,在《淵海子平》,《神峰通考》即《命理正宗》,《三命通會》, 《命理約言》等《子平法》經典著作內均有詳述,有共通處之餘,也各有特色。

《三命通會》卷六 「壬騎龍背」

原文:



《喜忌篇》云:陽水疊逢辰位,是壬騎龍背之鄉。

此格以壬日坐辰,壬以丁爲財,己爲官,壬用支辰暗沖戌中丁、戊,壬日得財官之貴,柱中須辰多方能沖起,再得一寅字合住財官爲妙,不宜財官顯露,喜行身旺及傷官、食神運,忌南方財官之地。

柱有丁巳午戌,只作財官論,若壬日坐寅,柱中辰多,亦取此格,以壬食甲、甲合己爲壬官,甲生丁爲壬財,辰能沖戌,寅以合之爲貴。若壬辰日,年月時皆寅午火局,財生旺得地,財多不清,只爲富命。

又曰:壬辰日取辰多,暗沖起戌中火土金爲財官印三奇,若三辰一寅爲沖合貴氣,有力,若壬辰日年月時皆寅,力輕,卻用寅中甲木爲食生財,故主富。柱中宜見丑未爲貴,大怕己官、戊煞、乙傷、丁合不入格,縱辰多亦減分數,忌北方亥子運。

又曰:壬辰爲魁罡日,宜身旺,怕見財官,休否以運參詳,若柱中全見申子,當以潤下格論,運戊己,辰戌又沖,歲運並臨,吉中反禍,此爲騎龍走沖,不成格也。一命:己丑、戊辰、壬辰、庚子,甲子舉人,戊辰年乙卯月死,正是己官煞太旺,剋壬爲凶。

詩曰:壬辰日誕號騎龍,飛出官星在對沖,四柱辰多官爵顯,寅多卻作富家翁。

又:陽水多逢辰字鄉,壬騎龍背貴非常,柱中俱有寅辰字,富貴雙全在廟堂。

又:壬騎龍背喜非常,辰多寅字轉發揚,大忌官星來破格,災刑須見壽元傷。


後話

上述《三命通會》對「壬騎龍背」命格的解說是以《喜忌篇》的「陽水疊逢辰位,是壬騎龍背之鄉。」作啟幕,之後內容頗詳盡,比較其它經典如《神峰通考》,《淵海子平》和《命理約言》更為細緻。 頗值得一提的,上文首段謂:

壬日得財官之貴,柱中須:

    1. 「辰」多方能沖起,再得一「寅」字合住財官爲妙
    2. 不宜財官顯露
    3. 喜行身旺及傷官、食神運
    4. 忌南方財官之地。
    5. 柱有丁巳午戌,只作財官論。

然而,《三命通會》作者雖然以客觀理學型式解述,但欠缺正面命例作參考和輔導。負面例子卻有一個但沒有交代清楚大運和流年干支:

壬辰爲魁罡日,宜身旺,怕見財官,休否以運參詳,若柱中全見申子,當以潤下格論,運戊己,辰戌又沖,歲運並臨,吉中反禍,此爲騎龍走沖,不成格也。一命:己丑、戊辰、壬辰、庚子,甲子舉人,戊辰年乙卯月死,正是己官煞太旺,剋壬爲凶。

我依上述四柱八字作模擬起命盤排大運,有倆個選擇日期:

時日月年
庚壬戊己
子辰辰丑
  • (1)1949年5月2日(己丑年四月五日)作模擬,是9歲起運。
  • (2)2009年4月17日(己丑年三月廿二曰)作模擬,是4歲起運。
倆者差別在不同歲數起運而引至同一大運卻其所包括的十個流年會有所不同。例如(1)的甲子運(39-48歲)始於戊辰流年。而(2)的甲子運(34-43歲)始於癸亥流年。


若以(1)即1949年5月2日作模擬,是9歲起運。

       09 19 29 39
大|丁  丙  乙 甲
運|卯  寅  丑 子

依原文所述有倆個可能性:

    • 行甲子運逢戊辰流年
    • 先行乙丑運逢甲子流中舉人,及至行甲子運戊辰流年才死亡。

我認為後者機會很大,因本命局看是犯官殺混雜。但因官殺眾多便整體以重殺論。訣有謂:「官多變殺,食疊爲傷。傷多化刃,制殺是良。」

乙丑運甲子流年中舉人,因有甲乙木來制衡重殺,子水來扶身,食傷制殺。及至甲子運戊辰流年,甲來合己官化戊殺於戊辰流年而流年也重殺,正逢歲運命均重殺臨,剋壬爲凶而死亡吧。

但若以(2)即2009年4月17日作模擬,是4歲起運。

       04 14 24 34
大|丁  丙  乙 甲
運|卯  寅  丑 子

甲子年和戊辰年都同在甲子大運內。如此,即進入甲子運後,行至甲子流年中舉人,而三年後即戊辰流年因殺重損身而亡。

甲子運甲子流年中舉人,因有雙甲木來制衡重殺,子水來扶身,食神制殺。及至甲子運戊辰流年,甲來合己官化戊殺於戊辰流年而流年也是重殺,正逢歲運命均重殺臨,剋壬爲凶而死亡吧。

我認為上述(1)和(2)都有可能,但我以(2)是機會大些。同時也近似原文所簡述即是「甲子舉人,戊辰年乙卯月死」倆事同在甲子運內發生。

從上命例所再次證實的,雖然話說四柱八字或可能每六十年再重覆(早前文章已證實不一定),就算是相同八字而大運同,起運的歲數可會不同,因而令至大運十年的開始流年可會不同。如此,在批算流年運程上便有差異。


下文章再看《神峰通考》,《淵海子平》和《命理約言》有何說法。


相關文章:

八字每隔六十年必再相同?
http://tiensum.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