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下周二香港銀行體系結餘將跌至近970億元

金管局承接逾30億港元沽盤

  

【Now新聞台】港元觸及弱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今早入市,捍衛港元匯價。

金管局在紐約交易時段尾段,即是本港時間今早承接30億5400萬港元沽盤,下周二本港銀行體系結餘將跌穿1000億元關口,跌至近970億元。

今次是金管局自5月中以來第40度接錢,共承接超過2410億港元沽盤。

後話

記得上一次接錢是在10月20日,我曾在文未評言謂:「10月尾銀行體系結餘真的將會跌破千億?這似不是幻想!痴人夢話!」

今日是11月5日,似是待在金融峰會完後才出手。也因而好令恆指在昨日把挽回升至一萬五千點。

怎也好,今再次接錢是勢難避免。下週初開市,便可見這影響力如何。

下週二是十月十五,已經是進入辛亥月。

11月4日玄學李大師卻在《頭條新聞》專欄謂:「由11月7日開始進入亥月,亥是水木的密碼,可疏厚土,降火土。亥月通常是驛馬,意味着有大變,可見曙光,大家拭目以待吧!記得每年追緊我的運程書,一定有運行!

大家真的要拭目以待!!


6Nov 早 update:

報導稱,香港金管局5月份進場干預之前,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超過3000億港元,隨後因進場捍衛港元,大舉消耗銀行同業流動性。

分析師預計,香港銀行體系總結餘跌至 1000 億港元以下後,短期利率將出現更大波動。1 個月的 Hibor (香港銀行同業拆款利率)可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間,預計年底前測試 3.5%-4%。

范冰冰携父母到港 相约命理師指點迷津?

范冰冰携父母到港 相约命理师指点迷津?

鄭家純御用命理師 替家純和Akira 合婚卜卦

鄭家純御用命理師「人生後運規劃師」徐震諒老師 替家純和Akira 合婚卜卦

【威傳媒記者蘇松濤報導】

  29歲藝人鄭家純(11/2)在日本東京與日籍醫生男友Akira完成登記結婚。根據經紀人康姐透露,其實第一個知道家純要結婚的人並不是我,而是家純御用的命理老師,有「人生後運規劃師」之稱的徐震諒老師;當家純在新加坡答應Akira 的求婚時,第一刻就傳訊息請老師幫忙選擇登記結婚的日子與時辰。徐震諒老師表示:11/2(己未日)是適合嫁娶的好日子,選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己未時)登記,可說是洋洋得意,又有顯星吉星來加持,婚後夫妻運勢旺、財運好,家庭幸福美滿。

  徐震諒老師說:當初替家純和Akira 合婚卜卦,得到的體像卦(愛情基礎)是「坤為地」,簡單來說:坤卦的外卦和內卦都為坤,坤在《易經》中代表大地,又象征萬物之母,坤卦是母性的象征,給人最大的啟示是要具有包容性,特點是寬厚仁慈,具有廣大的包容性。坤與乾是相互對立的兩個卦,乾為陽性、坤為陰性,乾為天道之理,坤為順應天道,乾代表自強不息,坤代表厚德載物。用像卦(婚後運勢)則是「澤地萃」,代表家純與Akira的婚姻,是夫妻相互兼容的良緣,兩人婚後運勢也很好,是被家運、子運眷顧的快樂的家庭。

而家純與Akira 婚姻運勢也顯示出:當兩人建立家庭之後,夫唱婦隨的情況很容易成為現實。無論是戀愛還是婚姻,都是兩個人的事情,所以必須要有包容性。徐震諒老師也勉勵家純與Akira,人沒有十全十美的,任何人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對於非原則性的缺點,應該具有包容精神,如果連一點小錯誤都不能容忍,戀愛就會失敗,婚姻也會因此而變得不穩定。寬厚、仁慈,當然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對於自己的戀人或愛人,這一點就容易做到。是要從戀愛或婚姻中慢慢磨煉自己的性格,從中學習調節自己,這樣既能保證戀愛或婚姻的穩定,也能提高自己的修養,使自己受益終生。

至於,家純在午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談到兩年內還不會有生小孩的計畫,這個部分,也是接受徐震諒老師的建議,生個蛇寶寶,是來旺父母、旺家族的小孩,夫妻婚後會有一女一男,子女雙全幸福圍繞,白頭偕老。

照片提供:千巡影世


後話

據网絡資料,鄭家純 在1993年8月31日出生。八字:

時日月年
X 甲庚癸
X 申申酉

只見殺旺強而身弱,殺佔夫宮而夫星得令透出,極期旺。


上述的Akira 並非另一Akira 黒澤 良平, 在1981年8月23日出生,而與林志玲在2019年結婚。這藝人八字:

時日月年
X 庚辛壬
X 辰亥寅

此八字過寒需要火。

香港放寬防疫限制後 如何重回世界舞台?

香港放寬防疫限制後 如何重回世界舞台?

  • 陳岩
  • BBC中文記者
從左至右分別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黑石CFO;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CEO;瑞銀董事長;中國銀行行長;高盛董事長兼CEO

圖像來源,HKMA

圖像加註文字,

從左至右分別是: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黑石CFO;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CEO;瑞銀董事長;中國銀行行長;高盛董事長兼CEO

11月2日,一場"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在香港舉行;同一天,名為尼格的颱風不斷靠近這座城市,上一次香港在11月經歷這個級別的颱風,還是50年前。

颱風成為香港經濟的絶佳隱喻。過去三年,香港連續經歷政治風波、疫情阻隔,財政司長陳茂波形容為「驚濤駭浪」。今年金融中心指數排名,新加坡超過香港,成為亞洲最大金融中心,更是給這個東方之珠心理上一擊。

於是,一場規格罕見的金融峰會,排上日程。比如參與第一場討論的五個人,分別是來自黑石、摩根士丹利、瑞銀、中銀、高盛的董事長、CEO或CFO。這五位管理資產大約14萬億美元,相當於歐元區19國去年GDP總和,而這類金融機構總裁來了40位。

在物理上意義上,香港重新贏回闊別三年的全球金融巨頭。因為香港太想傳達一個信息——「香港開放了,我們回來了」(Hong Kong is open and we』re back)

但在心理意義上,要真正贏回這些巨頭,還有更多問題還有待回答,比如香港經濟前景幾何,還是不是自由的金融港,未來能否反超新加坡重回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

峰會上,摩根士丹利董事長兼CEO戈曼(James Gorman)表示,對經濟體系的兩大衝擊可能是過去70年來最強的,市場難以適應,並不奇怪。

戈曼沒有言明是哪兩個衝擊,因為對與會者來說,這點心照不宣——疫情和地緣政治衝突。前者擾動供應鏈,推高通脹水平;後者以俄烏戰爭為代表,推高能源價格,使經濟形勢雪上加霜。

香港未能獨善其身,同樣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但方式更為獨特。

中間。

比如,美國曾警告要取消香港特殊貿易地位,這威脅到佔香港經濟四分之一的轉口貿易。

甚至,在西方國家因戰爭紛紛制裁俄羅斯,使其富豪把遊艇開到香港來躲避,香港在這一問題上與中國保持一致,表示西方制裁在當地沒有法律基礎,因而不會對該遊艇採取任何行動。此舉引來美國國務院批評,稱此舉對香港名譽帶來風險,令外界質疑作為金融中心的經商環境的透明度。

前路:會被新加坡替代嗎?

這些困擾香港的難題,也徘徊在金融大佬們的腦中。在峰會現場,主持人問嘉賓,什麼讓他們失眠?有人答,高通脹;有人答,地緣政治風險。

瑞銀董事長凱勒爾(Colm Kelleher)的回答更有趣。他說,核電站洩漏,大家都在逃跑,一隻雞悠閒散步,別人問為什麼不跑;它說,我只是雞,我懂什麼核洩漏。凱勒爾說,他就像那只雞,通脹和地緣衝突都不是他能掌控,擔憂也沒有辦法。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給出了一個辦法,「不要對賭中國和香港」(Don't bet against China and HK)。

但資本似乎不這麼想,去年3000多億美元流入新加坡,暴漲60%,其中不少來自中國和香港。今年英國智庫Z/Yen發佈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中,新加坡超過香港,躍居全球第三,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

這側面反映出,兩個城市的競爭關係。該指數從2007年起,每半年發佈一次,此前已發佈的31期中新加坡只在2015和2016年小幅超過香港,其他時候都是香港領先。其實,2020年9月發佈指數中,東京和上海也都超過香港,並未引起討論;反而今年香港在榜單打分上進步不少,卻因被新加坡超越而頗受關注。

也有觀察人士稱,香港和新加坡不斷競爭,但可能未來花落第三者,比如上海。

圖像來源,GETTY IMAGE

圖像加註文字,

也有觀察人士稱,香港和新加坡不斷競爭,但可能未來花落第三者,比如上海。

只因為兩個城市太像了——都以華人為主,都曾是英國殖民地,都有與國際接軌的普通法體系,都有世界級大學,面積和經濟規模都差不多,而其中金融都是重中之重。

疫情和地緣政治困擾著香港的發展,卻成就了南邊的對手——新加坡早已「與病毒共存」;而地緣政治上,新加坡不但不受影響,反而因為比較超然的地位,獲得額外的好處。

優勢:與代價相伴而生

不過在峰會上,香港特首李家超也在向金融巨頭們強調香港的優勢,「香港依然是全球唯一匯聚國際化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


李家超說,「香港依然是全球唯一匯聚國際化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

圖像來源,HKMA

圖像加註文字,

李家超說,「香港依然是全球唯一匯聚國際化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

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胡光宙曾向BBC中文表示,香港依托於中國這樣一個世界第二大且仍然在以較高速度增長的經濟體,這是新加坡所沒有的,也是兩城最大的區別。

甚至,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表示,羨慕香港依托中國大陸的地理位置。

這種區位優勢是多方面的,比如香港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完備,透明度極高,靠近大陸,大陸公司更傾向於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而且重視中國大陸市場的跨國公司也常將亞太區域總部放在香港。

香港這一優勢並未被奪走,但優勢伴生的代價開始顯現。

一帆風順,也是風;掀起驚濤駭浪,也是風。對香港而言,將不得不面對危與機並存的局面。

危險在於,綁在中國的經濟列車上,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限制開始波及香港。比如說,雖然李家超竭力推銷香港,其他本人還受到美國制裁。

機會在於,對於已是世界第二經濟體的中國而言,不可避免地要與全球經濟廣泛聯繫,"超級聯繫人"香港可能比前十年更為重要。比如說,中美交惡之下,大量中概股回流港股,強化其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的前路怎麼走,其實出席峰會的金融巨頭不會給出答案,他們會在審時度勢之後,用資金投票。而隨著峰會接近尾聲,香港天文台掛出八號風球,這意味著名為「尼格」的颱風已經靠近,全港不必上班、上學。

上一次香港在11月遭遇八號風球,還是整整半個世紀之前。1972年,英鎊匯率波動波及香港,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剛開業半年的九龍證券交易所不得不停業。

第二年香港遭受最嚴重股災,恆生指數跌掉九成;但那之後50年,香港也實現史上罕見的跨越發展。

如果真像馬克·吐溫所言「歷史不會簡單重覆,但卻驚人相似」。那麼,下次11月再刮颱風時,香港會是什麼樣子呢?


後話

講好故事?講實況故事?但上述的瑞銀董事長凱勒爾(Colm Kelleher)的雞故事更是精彩有趣。

而資本有自主選擇權。並非只是要賭或對賭的路,也可會是退埸不賭。

The World’s Most Talent Competitive Countries, 2022

The World’s Most Talent Competitive Countries, 2022

In the 2022 rankings, Switzerland (1) and Singapore (2) maintained their lead as the most talent competitive countries, while many European economies (especially Nordic ones) kept their spot in the top 10. Smaller economies continued to display top-notch talent performance. This year, for example, Denmark outpaced the United States to place third. And,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2017, Estonia entered the top 20.

GTCI rankings 2022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lso showed remarkable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performances. China (36) continued to climb the rankings and is now the most talent-competitive upper-middle-income country. For the second year running, Chile (34) represented the region of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the top quartile of the GTCI.

However, stability and encouraging signs in the rankings are no cause for celebration as worrying trends are beginning to permeate. ……


後話

只轉載部分報告內容。依上述資料,瑞士是第一,新加坡是第二,美國第四位,澳洲第九位,英國第十位。

德國十四,法國十九,日本廿四,南韓廿七,意大利三十三,中國三十六,馬來西亞四十五,俄羅斯五十七,泰國七十五,印度一百零一,巴基斯坦一百一十三。……

香港是包括在中國內吧。

以下是部分報告數據:






今早恆指如何?一鼓作氣上升!

今日是十月十一日,壬寅年庚戌月辛酉日,閉日。但得吉神:天德合,月德合。

今早恆指如何?勢如破竹,是上升。市望不是只一鼓作氣,因怕不够後力,便再而衰,三而歇。。。要持續回佔一萬六千點而站穩!有如乾卦之「飛龍在天」,遠未到「亢龍有悔」!


後補充:

恆指今午1:15pm 一度曾升至16,438.69點高峰。但自2:45pm 從16,359.6點滑落至16,161.14點收市。

似是已經用盡洪荒之力!有頭威一六一六一之吉祥數,但遺憾是點位是一四之數結尾。


新加坡金融科技節 - 金融科技與五行理念

Published Date: 03 November 2022

"FinTech in its Element: Water, Metal, Fire, Wood, Earth" - Speech by Mr Ravi Menon, Managing Director,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t the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2022 on 3 November 2022

Good morning, and welcome to Day 2 of the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 It’s great to be able to meet in person after three long years. 
  • Pandemic and lockdowns notwithstanding, FinTech innovation has marched on briskly.  If anything, digitalisation has gathered pace and become more pervasive.

Yes, in the realm of a crypto assets, a harsh winter has set in, even fears of an Ice Age.  

  • But I believe it is an overdue cleansing of unsustainable business models, highly risky practices, and unviable use cases.  
  • The digital asset industry will emerge leaner and stronger.  But more of that later.

FinTech in Singapore has continued to push new frontiers.

  • There has been a surge in collaborations across businesse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inTech start-ups, and even central banks.
  • In 2021, FinTech investments in Singapore hit a high of US$3.9 billion, compared to US$0.9 billion in 2019.

I will focus my remarks today on five key problems that FinTech collaboration in Singapore is trying to solve.  

  • These problems will resonate with many industry players as among the biggest pain points crying for a solution.  
  • But before we get into the problems, some wisdom from ancient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philosophy of Wu Xing, there are five fundamental elements that function as cosmic agents of change: Water, Metal, Fire, Wood, Earth.

  • In describing the FinTech projects aimed at solving each of the five problems, I will relate them to the properties of these five elements.

The five key outcomes we want to achieve through our collaborative FinTech projects are:

  • instant remittance
  • atomic settlement 
  • programmable money
  • tokenised assets
  • trusted sustainability data
FLOWING LIKE WATER - INSTANT REMITTANCE (PROJECT NEXUS)
……

STRONG LIKE METAL - ATOMIC SETTLEMENT (PROJECT UBIN PLUS)
……

RESHAPING LIKE FIRE - PROGRAMMABLE MONEY (PROJECT ORCHID)
……

GROWING LIKE WOOD - TOKENISED ASSETS (PROJECT GUARDIAN)
……

GROUNDED LIKE EARTH – TRUSTED SUSTAINABILITY DATA (PROJECT GREENPRINT)
……

因原文很詳盡頗長篇幅,故只轉載了部分。有興趣可到 link  閱讀全文。

source:

https://www.mas.gov.sg/news/speeches/2022/fintech-in-its-element


後話

過往多是轉載和評論《香港國際金融峰會》新聞資訊動向,現轉載《新加坡金融科技節》的新聞。

這是《新加坡金融科技節》內第二日,金管局總裁 Ravi Menon 的演說。內容非常有深度、金融專業性、富資訊和入題到題的演說,也巧妙地把有趣味性的五行哲學理念連接在五項專案計劃,十分有心思和精彩。

行動最實際!再閱讀下新聞:

WED, NOV 02, 2022 -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 will provide a third tranche of funding for the Financial Sector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STI) scheme, with a fresh commitment of S$150 million for the next three years, Deputy Prime Minister (DPM) Lawrence Wong announced on Wednesday (Nov 2).

Speaking at the opening of the Singapore Fintech Festival at the Singapore Expo, he also said MAS would be seeking the public’s views on ending the use of corporate cheques by 2025, given that the use of such cheques has already declined in favour of e-payments.

Wong noted that technology can enhance and empower, but “that doesn’t happen naturally and easily”.

MAS introduced the FSTI scheme in 2015, and has provided two rounds of funding. 

  • The first run awarded over S$100 million in grant funding for close to 500 projects; 
  • in the second round, more than S$200 million went towards funding more than 1,000 projects.
  • The focus of the third tranche will be on areas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alytics, regulatory tech and cybersecurity, in addition to new areas such as ESG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fintech.
More details will come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next year.……

source:

https://www.businesstimes.com.sg/banking-finance/singapore-fintech-festival-2022/mas-to-commit-s150m-for-fsti-scheme-over-n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