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香港樓市即將雨過天青?

湯文亮:香港樓市即將雨過天青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231020

hket   名人薈萃
20:52 2023/10/20

雖然今年樓市指數升幅,由年初時大約升6%到現在只得返0.1%,甚至有測量師行預期今年餘下3個月,樓價指數會倒跌5%。其實,我不明白為何到今天,仍然預測今年樓市升跌,要預測就應該預測明年樓市,難道真是「有心唔怕遲,10月都是拜年時!」


撤辣效果料將顯著
我年初預測,在開關之後,今年樓市有10%升幅,看來不能不認輸,不過套用投資行業一句話,投資樓市,即使是輸,但仍然跑贏大市,今年甚麼都跌,股市連升幾日,但仍然有10%跌幅,年尾可能打和;債券貶值不在話下,有部份要重組,甚至連重組的資格都沒有;虛幣不惹上官非已是萬幸;我聽到不少人講,最衰都是有辣招,如果不是買第二個住宅單位要付15%辣招稅,就會買樓不會買那些金融產品,現在輸錢都是被政府所累,政府官員可能不知道,投資者也是賭徒,大多數是姓賴的。
我認為,樓市即將雨過天青,在今年底之前未必可以掉頭回升,但繼續下跌的機會不大,今年樓市很難有10%升幅,但1、2%就不難。首先是萬眾期待政府撤辣,估計政府亦拖無可拖,撤辣是唯一選擇,如果不撤辣,如果樓市繼續下跌,更多業主變成負資產,政府一定被那些人埋怨,賭仔是姓賴的。

撤辣的效果比疫後開關更為顯著,記得在開關之後,樓市拗腰上升大約6%,但受到大環境以及「暴力加息」影響,樓市亦徐徐向下,此乃非戰之罪。估計在撤辣之後,會有不少內地人來港買樓,亦會有不少香港人買多一個單位收租,現在放售的業主就會惜售,樓價止跌回升是極之正常。


已有不少外資回流
有人話有那麼多外資撤離去到新加坡,沒有外資的香港樓價又怎會上升,那些人只知其一,未知其二。他們不知道外資為何要撤離,原因在2019年,美國對香港發出第四級,不要前往的旅遊警告,同組的有北韓,伊朗等。如果不是有疫情,外資早已撤離,但很不幸,美國政府在去年7月重申維持第四級旅遊警告,外資不得不撤走去到新加坡。但今年7月,美國已更改對香港旅遊警為第二級,叫大家小心一些,已經有不少外資回流。雖然傳媒沒有報道,但測量師行應該知道,為何還會話今年樓價下跌5%,至於高息環境亦不能持續太久,當這3個因素出現,就算出現其中兩個,都會令到不少人對樓市改觀,靜觀其變已經慢了一步。


後話

「香港樓市即將雨過天青」?是天青並非天晴!是自我安慰?麻醉?繼續自言自語「無事!無事!福人福地!吉人天相……。。」?

財經拆局|「減辣」反而成為樓市下跌最後一根稻草?

學者:香港樓價或需從高位挫60%至75%

稱樓市泡沫爆破是無可避免現實 學者:香港樓價或需從高位挫60%至75%


AM730  2023-10-16 16:00:00

樓市泡沫爆破是無可避免現實,有學者指,香港樓價或需從高位挫60至75%。

適逢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政商界連日發聲要求政府「減辣」或「撤辣」以迎合市況。有學者表示現時並非適當的「撤辣」時候,料若實施「撤辣」後樓價續跌,將嚴重損害現屆政府管治威信,及過去一年多累積的民望;又指本港樓市泡沫爆破是無可避免的現實,香港樓價或需從高位挫60%至75%。

適逢新一份《施政報告》公布在即,政商界連日發聲要求政府「減辣」或「撤辣」以迎合市況。有學者表示現時並非適當的「撤辣」時候,料若實施「撤辣」後樓價續跌,將嚴重損害現屆政府管治威信,及過去一年多累積的民望;又指本港樓市泡沫爆破是無可避免的現實,香港樓價或需從高位挫60%至75%。

葉秀亮:並非適當的「撤辣」時候

葉秀亮表示,現時本港樓價累計僅跌約兩成,料樓價下挫60%至75%屬較穩妥推算,而政府貿然按政商界建議全面「撤辣」,結果很可能是撤辣後樓價續跌。

葉秀亮認為,將嚴重損害現屆政府管治威信和過去一年多辛苦累積的民望,又指若辣招全撤,連同動用所有可用政策工具,後續樓價下跌將無險可守,屆時累積的樓價跌幅及造成傷害將更深。


後話

有趣的所謂學者論說!宣揚面子大過面對現實?若全面減辣也無法救市,即撤不撤也無用?而所謂辣招巳無去功能而無意義,因若越來越少至無人買樓,這些辣招也空置被荒棄?及到樓市泡沫至爆破,這辣招可沿原用途來救災?

如此,這論說合邏輯嗎?

然而,現在世界政局動盪亂而經濟不穩,第三次大戰隨時會爆發,會增加人們意慾買樓嗎?如此,撤辣也失去合適時機了。



梁志堅林健鋒倡樓市全面撤辣,惟香港新青年論壇反對

【施政前瞻】梁志堅林健鋒倡樓市全面撤辣,惟香港新青年論壇反對

2023/10/18 08:49
經濟通新聞

  《經濟通通訊社18日專訊》特首李家超下星期三(25日)發表施政報告,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接受電台專訪時表示,樓市最好全面「撤辣」,又認為港人三年內轉售物業而繳付的額外印花稅,亦應豁免。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表示,最近與行政長官李家超見面,指出若要撤銷「辣招」,就要全撤。梁志堅表示,如果樓市持續下滑,會影響整體經濟,本港有130萬住戶持有物業,部分業主仍在供款,若樓價再跌,擔心銀行會收回貸款。

  研究顧問張培然指出,樓價仍然高企,青年「上車難」,反對政府「撤辣」。他指出,根據調查,現時大學畢業生每月工資水平,未必能負擔新樓單位一呎售價,希望政府顧及市民置業需要,以可負擔價錢「上車」,安居樂業,希望當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有待樓市按目前水平發展兩、三年後,才考慮「撤辣」。(kk)


後話

這位研究顧問的反對論「樓價仍然高企,青年上車難」合苻 common sense 嗎? 又合等整體經濟觀嗎?

不要因為掛著「研究顧問」名堂所講的話必定會合情合理,又可施行,又將會有所要求的效益。

今(19日亞洲股市目前指數

亞洲股市:今(19日亞洲股市目前指數 

財訊新聞   2023/10/19 11:12


【財訊快報/編輯部】11:10最新亞洲股市指數:

國 家 目前指數 漲跌點數 漲跌幅

日 本 31446.99 -595.26 -1.86%

香 港 17407.57 -324.95 -1.83%

〃 (國企) 5964.34 -111.34 -1.83%

〃 (紅籌) 3419.18 -42.44 -1.23%

南 韓 2417.22 -45.38 -1.84%

新 加 坡 3097.14 -39.48 -1.26%

馬來西亞 1444.20 -2.34 -0.16%

泰 國 1437.85 4.45 0.31%

菲 律 賓 6233.77 -34.50 -0.55%

印 尼 6882.27 -45.63 -0.66%

印 度 65877.00 -551.09 -0.83%

澳 洲 7148.39 -117.33 -1.61%

紐 西 蘭 11122.03 -99.45 -0.89%

上海A股 3176.62 -30.42 -0.95%

上海B股 223.93 -1.06 -0.47%

深圳A股 1929.50 -12.24 -0.63%

深圳B股 1059.28 -11.15 -1.04%


华尔街股市全面下滑

美国华尔街股市全面下滑,三大指数的跌幅接近1%或超过1%。

道琼斯工商指数跌333点,报3万3665点;标准与普尔500指数滑落59点,报4315点;反映科技股走势的纳斯达克指数下滑219点,报1万3314点。

交易员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年来首次突破4.9%,显示联邦储备局可能继续把利率维持在高水平,加上投资人士正在评估企业季度业绩,和以巴紧张局势令反映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盘中攀升,都不利于美股表现。避险工具黄金则创下两年多来的新高。

本地股市星期四开盘跌24.84点

本地股市星期四(10月19日)开盘跌24.84点或0.79%。

截至早上9时02分,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报3110.22点。

全场交易量4878万股,交易额6629万元。上升股32只,下跌股78只。

大多数海指成份股开盘后下滑,只有星狮物流工业信托(Frazers L&C Trust)、创业公司(Venture)和云顶新加坡(Genting Sing)开盘上扬,分别上涨0.95%、0.94%和0.60%。


後話

今日恆指再下跌並不出可!如何能有好股市好故事可講?



陳仲尼提三點解「內憂」另籲香港吸三路資金?

港股成交萎縮 陳仲尼提三點解「內憂」 另籲香港吸三路資金

港股成交萎縮 陳仲尼提三點解「內憂」 另籲香港吸三路資金
撰文:黃捷
出版:

香港01 

香港目前面對股市成交量萎縮,交投冷清。熟悉金融市場運作的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在立法會就「全面檢討中小企業證券市場制度」討論時發言,他引述數字指,10月5日港股全日成交額只有470.05億元,創近5年新低,而今年首3季港交所新股集資額只有246億港元,全球排名僅第8位。目前外國資金例如美資及歐資,已不太接觸香港資本市場。除非有新資金流入,否則港股只是「塘水滾塘魚」。

今年以來,港股走勢反覆向下,交投冷清。(美聯社)
今年以來,港股走勢反覆向下,交投冷清。(美聯社)

提三點解決港股「內憂」

陳仲尼直言,目前香港股票市場的困局,有內憂,也有外患。外患不是香港單獨能解決,但內憂卻可以通過政策及改革,大大改善目前的困局,就此,他提出了三點建議。

首先,需從制度及原則上,平衡監管與發展並重,改變「重監管、輕發展」的思維,「在高舉保護投資者的旗幟下,不能削弱了我們資本市場的活力及發展。」其次,陳仲尼認為,港交所應該是肩負市場發展及平台設施建設,而證監會則應專注於市場紀律及執法。審批公司上市權力應該屬港聯交所上市科及上市委員會,證監會不應該在審批上市申請時擔任審批的角色。

此外,陳仲尼又指,大小企業都要受到同一公平的待遇,當局應盡量減少出現主觀喜惡的監管審查。「審批上市申請應該有一個服務承諾,絕對不能無限期的拖延裁決及提出無限輪迴的質詢,導致申請上市的成本及工序不合理地膨脹。」

「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2023:引資聚才迎灣區發展新常態」嘉賓講者: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先生。.﹙資料圖片﹚

有歐美資金撤離 惟港可另闢蹊徑

至於「外患」,本港也不是完全被動。他周一﹙16日﹚出席《香港01》舉辦的「大灣區互聯共創研討會暨嘉許禮」時指出,有個別歐美資金撤離香港是事實,但香港應主動吸納其他方面的資金。

陳仲尼認為,市場已慢慢形成中東石油人民幣機制,中東國家收取了人民幣,也要為資金找出路,香港長遠要吸引中東資金,「佢﹙持有﹚人民幣要有出路,所以我們要有機制,學懂向人推廣,『marketing』是指我們要迎合客戶需要,而不是客人迎合我們需要。」另外,他又認為,歐洲大型保險公司,以至北歐主權基金都可成為本港「吸錢」的對象,「其全球股票組合很大,取態不一定與美英鐵板一塊!」


後話

談何容易?清談可易!?

明報社評:施政報告振經濟 不能只聚焦托市

Editorial : Policy Address Should be More Than Propping up the Markets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18日





【明報專訊】HONG KONG's ECONOMIC RECOVERY lacks robustness. A new policy address will be released next Wednesday (25 October). Stimulating the econom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topic. When it comes to the issue of the property market, there has been a lot of discussion in society in recent months. However, the problems faced by Hong Kong's economy are both cyclical and structural. The decline in the property market is just a symptom. Lifting market-cooling measures to prop up the real estate market is not a panacea for revitalising the economy.

Chief Executive John Lee delivered his first policy address in October after taking office last year. The focus was on the beginning of a new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he Chief Executive would put his election platform and promises into practice to lead Hong Kong into the post-pandemic era. As for the second policy address, were we in an economic boom, it would usually be about progres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the areas where adjustment and optimisation would be needed. Such a policy address would be relatively less important. However, this is not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the budget publish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it was predicted that Hong Kong's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3.5% to 5.5% would be recorded for the entire year.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rend, even if this target is met ultimately, the growth rate is likely to be near the lower end of the forecast. Hong Kong's post-COVID economic recovery could be considered satisfactory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but it ran out of steam in the second quarter. A significant rebound in the number of tourists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 season gave a lift to tourism-related industries. In addition to recent measures to stimulate consumption such as Night Vibes Hong Kong, many analysts believed that Hong Kong's economy will improve in the third and fourth quarters, but the recovery momentum is far from strong. The new policy address must focus on boosting the economy, and all eyes are on how the government will respond to the situation.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 Hong Kong's property market and stock market have been weak. The business community and a number of political parties have repeatedly requested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measures to prop up the market in recent months. The Task Force on Enhancing Stock Market Liquidity has earlier submitted a report to John Lee, an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olicy address will touch on the issue of reducing stock stamp duty. As for the property market, it is also widely believed in the industry that the policy address will withdraw the cooling measures.

The West is reversing the progress of globalisation, and the struggl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is intensifying. In the name of "economic de-risking", Washington is decoupling itself from China in fields such as technology and finance. This is a change in the exter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pace for Hong Kong to have it both ways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Hong Kong needs to proactively explore new markets and promote economic and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so as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Western markets in the long run. All in all, in order to boost th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must contemplate problems and study countermeasures from a higher vantage point and a broader perspective. It cannot merely focus on supporting the market.

While the policy address must include measures to stimulate the economy in the short term, it must also take actions that cope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uctural changes. Not only will propping up the market help but also could hinder long-term development if overdone. Hong Kong needs to step up efforts to develop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romo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achieve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 Rather than offer all-out support for the property market, the policy address should introduce more measures about speeding up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明報社評2023.10.17:施政報告振經濟 不能只聚焦托市

香港經濟復蘇力度不足,新一份《施政報告》下周三(25日)出爐,提振經濟成為最重要課題。有關樓市的問題,近月社會討論甚多,然而本港經濟面臨的問題,既有周期性的部分,亦有結構性的部分,樓市下滑不過是表徵,減辣托市並非振興經濟萬靈丹。

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10月發表上任首份施政報告,焦點落在新政府開局,特首如何落實競選方針與承諾,帶領香港走向後疫情時期。第二份施政報告,倘若遇上好景之年,一般就是談談施政進展、哪些地方需要調整優化,重要性相對低一些,然而這可不是目前情况。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預測本港經濟全年可錄得3.5%至5.5%增長,惟觀乎走勢,即使最終達標,恐怕也是貼近預測下限。香港疫後經濟復蘇,今年首季尚算理想,但第二季已無以為繼。隨着暑假旅客人數顯著回升,帶動旅遊相關行業,加上最近又有夜繽紛等刺激消費措施,分析估計本港第三及第四季經濟將有所改善,但復蘇勢頭遠遠談不上強勁。新一份施政報告,須以提振經濟為重點,政府有何措施,備受關注。

近半年本港樓市股市疲弱,工商界和多個政黨近月再三要求政府出招托市。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日前已向李家超提交報告,外界估計施政報告將談及降低股票印花稅的問題。樓市方面,市場似乎也普遍認定施政報告將有減辣措施。

西方開全球化倒車,中美鬥爭加劇,華府以「經濟去風險化」之名,在科技、金融等領域行脫鈎之實,則屬外部政經結構轉變,香港左右逢源空間大幅壓縮,需要積極開拓市場、推動經濟產業多元化,長遠減少對西方市場的依賴。總言之,政府提振經濟,必須從更高更闊的角度思考問題、研究對策,不能只將焦點放在托市。

施政報告須有措施刺激短期經濟,同時也要採取行動,應付內外部的結構變化,托市對此不僅幫不上忙,若過度為之,還有可能拖長遠發展後腿。香港需要加大力度發展創科,推動經濟轉型,實現產業多元化。比起「瞓身」托樓市,施政報告應多提措施,加快經濟轉型,推動實業發展。



後話

少見!

港幣無需改變與美元掛勾的聯繫匯率制度?

香港金管局總裁稱,港幣無需改變與美元掛勾的聯繫匯率制度

【財訊快報/劉敏夫】外電報導指出,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香港無意、也無需改變聯匯制度。余偉文在紀念聯繫匯率制度四十週年的專欄文章中寫道,港幣匯率與美元掛勾的聯繫匯率制度是個好制度,是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根基。自1983年10月實施以來,為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所需的穩定貨幣環境,期間更因應了大大小小的地區和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香港面對的各種嚴峻挑戰,充分凸顯聯匯制度穩健可靠。

這篇文章指出,聯匯制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多年來逐步建立的公信力,而這種信心是基於該制度符合市場規律的嚴謹設計、高度透明化和制度化的操作,還包括充裕的外匯存底、穩健的政府財政,和具活力的經濟等因素。


後話

昨日,今日,明日?今日講甚麼也不代表明日甚麼?不必過份解讀?無須認真?







兩香港投行涉無貨沽空被為揭法為滙豐及法巴?

韓媒:兩香港投行涉無貨沽空被為揭法為滙豐及法巴

韓媒:兩香港投行涉無貨沽空被為揭法為滙豐及法巴
韓媒:兩香港投行涉無貨沽空被為揭法為滙豐及法巴

南韓金融監督院(FSS)表示,發現兩間香港投資銀行進行無貨沽空(naked short-selling),涉及金額共560億韓圜(約3.24億元),這可能會招致創紀錄罰款。據《南韓經濟日報》報道,該兩間投行分別為滙豐及法巴,今次將是FSS首次確認有投行故意進行無貨沽空,先前大多數的案例都是來自對沖基金。

FSS表示,有投行在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期間下令無貨沽空101隻韓股,當中包括社交平台Kakao Corp,金額為400億韓圜。據悉,該涉事的銀行是法巴 。另外,FSS稱,另一間投行下令從2021年8月至12月進行160億韓圜的沽空,沽空包括三星旗下新羅酒店在內的9間上市公司,據消息人士稱,涉事投行為滙豐。

(mn/a)~ 阿思達克財經新聞 網址


後話

刻意抹黑?個到事件?只傳媒炒作?純屬誤會?



如何令香港傷殘學生往返內地上課?

林正財:正討論如何令香港傷殘學生往返內地上課

2023-10-15 HKT 11:47

  • 林正財指正在討論如何令香港傷殘學生往返內地上課。(劉植嘉攝)
    林正財指正在討論如何令香港傷殘學生往返內地上課。(劉植嘉攝)
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出席活動致辭時表示,正在討論如何令香港的傷殘學生往返內地上課,他明白交通上有一定不便,所以當局正積極研究,從而令香港的傷殘學生認識國家。

行政會議成員高永文表示,傷健青年要擴闊眼界,要了解現在香港是充滿機遇。他又呼籲市民要一同支持亞洲殘疾人運動會。

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舉行傷健共融活動,慈善活動今日在青衣海濱公園舉行,超過1200名健全人士及殘疾人士出席,活動籌得的善款將用作推廣殘疾人士普及運動和藝術活動。

後話

不解!?
By common sense, 在現今高科技之下,非傷殘而正常人仕也無須親身到臨遠地課堂去學習,更何是傷殘人士有行動不便和費用問題等要考慮?尤其是已經過了三年Covid-19 已普遍化了 的 remote class, remote office, work from home, school lecture from home... 
理應上傷殘青年首要是配合新高科技去補充自我謀生技能力上升值,可自力更新,再能供獻社會國家。

參觀太空館及香港藝術館體驗夜間特別活動

楊潤雄參觀太空館及香港藝術館體驗夜間特別活動

為響應政府推出的「夜繽紛」活動,香港藝術館、科學館及太空館逢周五、六、日及公眾假期延長開放至晚上10時,直至11月底,當中周六晚會推出特別活動。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於社交平台表示,昨晚曾參觀太空館及香港藝術館,體驗特別活動,當中包括太空館的「星空遊樂園」及藝術館的「好物有型-香港藝術館藏精品展」。期間亦到訪藝術館與香港電影資料館合辦的「浪漫光影遊樂園」活動。


後話

有趣的建議!然而,在日間去和夜間去參觀太空館及香港藝術館,又可有大分別和另類特色吸引力?similar to the attrac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day safari and night safari for selling points!? 


香港夜繽紛滿月 人流大跌是必然?

香港夜繽紛滿月 人流大跌是必然?

「香港夜繽紛」至今推行「滿月」,人流開始下跌。
「香港夜繽紛」至今推行「滿月」,人流開始下跌。

9月中開始的「香港夜繽紛」刺激經濟項目,至今已推行「滿月」,灣仔海濱夜市「海濱藝遊坊」亦已於日前重開,然而人流不太理想,有檔主透露兩小時生意額只有200元,人流大跌了約一半。另邊廂曾因「20蚊4粒燒賣」爆紅的檔主,同樣稱尖沙咀夜市人流減少;有市民稱贊成長期辦夜市,卻表明要有新意才會再次光顧。

市民:有新意才會再光顧

該市民的說法,反映現時本港市場,並沒有真正的夜市需求與夜間消費習慣,而只是屬於活動性質,有新活動,市民就會前往「湊熱鬧」,待熱潮一過,人流就會打回原形,此時夜市就要不斷從「供應面帶動需求」,長期營運似乎甚有難度。

內地三亞,剛於日前舉辦了「2023中國夜間經濟論壇」,會上有多位內地夜市掌舵人,包括「蘭桂坊之父」盛智文均有出席「高端對話」,論壇亦發布了多份報告,包括《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其中的數據和市場趨勢,似乎可供香港參考。

現時本港市場,似乎並沒有真正的夜市需求。
現時本港市場,似乎並沒有真正的夜市需求。

收入增加才有需求

該報告首先指出多項重點,均與需求面有關,例如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18311元人民幣,持續增加至去年的36883元,市民收入增加,是夜間經濟的關鍵。報告同時強調夜經濟只是「日間經濟的補充和延展」,屬滿足不同消費群的多樣化需求,換言之內地的夜市經濟,主要還是從需求面帶動的,並非政府在某處舉辦一個活動,就指望市民前往參加。

內地夜市供應,似乎是順勢而為,報告調查指,就3501名受訪者意見,超過60%人表示會夜間外出活動或消費,市場本來就有夜間消費需求,而不同城市的夜間出外消費偏好,以二線城市最高,一線與新一線城市次之,換言之,目前以二線城市的市民,夜間的消費習慣最盛,夜市需求非常強勁。報告又指出,78.9%市民夜間會進行餐飲消費,其次是娛樂,約43%,第三才是購物,約36%,內地較少人以觀光為理由到夜市,只得約24%。

馬時亨:GDP毋需區分日與夜

常以為內地夜市以價值便宜為主,然而報告卻指出,內地夜市首要因素是交通,其次是衛生安全與商品服務是否有特色,性價比只排第四。

夜市的蓬勃,在內地是由於市民分配在這方面的支配收入增加,再由日間消費延伸到夜晚。背後可能因為經濟較差,市民減少出國,反而惠及本地消費,亦可能純粹是因為減少奢侈消費,從而令到餐飲預算增加。不過無論如何,若然日間消費太差,夜市消費似乎也不會暢旺。這一點與早前中投公司國際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前局長馬時亨的「拆局」不謀而合,馬時亨認為只要是GDP增長,毋需區分是「日經濟」還是「夜經濟」。

近日士林夜市出現了「魷魚女孩」,再度成為「流量密碼」
近日士林夜市出現了「魷魚女孩」,再度成為「流量密碼」

網紅夜市「流量密碼」

「香港夜繽紛」還忽略了另外兩項因素,首先是檔攤的品牌效應。台灣的夜市偶爾便有檔主爆紅,例如近日士林夜市便出現了「魷魚女孩」,再度成為夜市的「流量密碼」。這類「流量密碼」,在內地便是網紅經濟,而上述報告也有很大篇幅內容分析抖音短視頻如何跟夜市有關。本港在討論夜市初期,有民間意見表達過希望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出山煮幾味撚手小菜」擺檔,似乎與「魷魚女孩」也是同樣道理,夜市要靠KOL牽動夜市需求。

討論夜市初期,民間曾有意見希望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也參與擺檔(圖片:Regina Ip 葉劉淑儀Facebook)
討論夜市初期,民間曾有意見希望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也參與擺檔(圖片:Regina Ip 葉劉淑儀Facebook)

夜市要加進品牌效應

此外,內地夜市已出現不同的大品牌染指夜市的新趨勢,例如海底撈與蜜雪冰城擺夜市,兩個品牌本身都有一定跨界需求,形成了品牌效應。至於台灣的寧夏夜市,部分品牌甚至已經營了70年,歷史相當悠久,並非突然「蒸幾粒燒賣」擺賣。目前香港夜市既缺乏網紅經濟催谷,也沒有老品牌的品牌效應,亦沒有普遍夜市需求作支持,人流大跌似乎是必然。


後話

有謂:「以結果為目標」!然而,尚未要終點,現況走勢尚非樂觀吧。

上文內容很有啟發性,例如可考慮立法局的星級議員去夜市擺檔促銷 「20蚊倆粒超人魚蛋」、或去表演氣功「心口碎大石」、又或來個「打小人急囗令」大賽,又或再搞個 「立會好聲音」迷你音樂會之類。



當局正研究提升廟街夜市氛圍,楊潤雄說,形式會類似目前的海濱墟市,包括考慮重推廟街地道美食,舉辦表演等,但他指,廟街的大型推廣活動會以周末為主,未必適合每日舉行,要顧及活動對附近居民的影響。

(這些又有否任何新意又或創新性的吸引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