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真是大笑話了。
「就特別公布正解,作為香港編算曆法的官方機構,天文台一直以農曆正月初一零時零分,作為農曆年的「干支交替時刻」,所以要去到下星期先至到辛丑年。」
....
大錯!!
今晚10:58:38分開始,年干支從庚子轉換了是辛丑。且看,2月12日的月干支是己丑,到4日的月干支已轉成庚寅。
到了2月4日即正月初一,月干支仍是庚寅。這可與十二月建和24節氣有關連。十二月建配十二地支分别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須知,中國農曆法的干支法(十天干十二地支,合成六十甲子)與月日數(十二個月,三十日)是不同系統記錄推算等作用,也倆套合成為一成為所謂農曆,又稱民曆。
天文台不用農曆,想也不懂如何演算出,無資格自稱這類古曆法官方,只有曆法專家蔡伯勵等才懂和因此每年出版一通勝。
若用月日號作記錄,古代是用這年稱同用即朝代帝皇名,而漢朝最早使用年號,建元為首個年號。之後,例如,唐朝有貞觀,武德等第幾年;清朝有崇德、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第幾年;中華民國有民國第幾年。又例子,雍正三年正月初一。並非用年干支。因新中國成立以公曆(西曆)為法定,故後人改混因方便以年干支作用,但因而在這關節上形成混亂。但台灣仍沿傳統用民國年號數於用,日本也一樣,故有昭和第幾年於用作記錄。
曆法上年月日時干支(又稱四柱八字)是與陰陽五行卦氣演算24節氣有關,亦古代官欽天監所用,可參看漢代易學家孟喜和京房等注作便知。民間只得知24節氣日而不知干支卦氣五行,日常記錄用自用上朝代年號加月十二個月三十日比較四柱干支法方便也易明和記和用。朝代史官也用國號第幾年的月日作記錄。所以是倆套系統。
上述資料混合了歷史,曆法及術數基本學。也許仍有點簡陋,尚足夠可作解釋。
後再補充:講到上古曆法漢,代前有「太初曆」。亦有稱《古六曆》各曆采用的正月是:
黄帝、周、鲁三種曆是以冬十一月為正月,相當於「干支曆」建子。
殷曆則以冬十二月為正月,相當於干支曆丑月。
夏曆則以春一月為正月,相当當於干支曆建寅。
颛頊(黃帝的孫,五帝之一)曆以冬十月為正月,相當於干支曆建亥。
再補充:十二月建與卦氣陰陽消長與24節氣關係可見於下圖。
。。。。。
【維港會】「立春」等於新一年?天文台揭正解:正月初一是首日
2021-02-03 12:11 星島网是日「立春」,每年這個時候不少人總會問一條問題:農曆「新一年」到底是「立春」,抑或大年初一開始?香港天文台就特別公布正解,作為香港編算曆法的官方機構,天文台一直以農曆正月初一零時零分,作為農曆年的「干支交替時刻」,所以要去到下星期先至到辛丑年。
天文台解釋,我們平日講的「公元年」,源自西方基督教信仰為主的國家,以當時耶穌出生為紀年的開始,而中國傳統採用的是「干支」紀年,已經使用了超過2000年。翻查歷史,早於西漢時期,《史記.天宮書》已有記載,正月初一是官方一年首日,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用來劃分季節,「立春」就是春天之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