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偶意從書櫃取出本舊書《皇極經世書今說~觀物內篇》來閒閱。這書是在2004年出版,發行人是已故近代易學太斗 南懷瑾先生。原文《皇極經世書》乃宋代易學及術數大師 邵雍,邵康節(簡稱 邵子)的著作。邵子發明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對後世在術數學發展上的影響,尤為重要。其以「元會運世」法為綱領,反復推衍,可知過往歷史及未來國運社會的盛衰,如他所說:「上下三千年,迄今之陳跡,吾能一貫之,皆如身所歷」。邵子也以「梅花易占」盛名傳流於今。
剛翻書頁看到「觀物內篇一」,邵子說:「物之大者無若天地,然而亦有所盡也。天之大,陰陽盡之矣;地之大,剛柔盡之矣。陰陽盡而四時成焉,剛柔盡而四維成焉。夫四時四維者,天地至大之謂也。凡言大者,無得而過之也。亦未始以大為自得,故能成其大,豈不謂至偉至偉者歟。」
簡單而言,萬物生於天地之內,故不能超越天。天於邵子即所謂之「日月星辰」。天上因陰陽之氣消長而產生四時之氣候。將四時之氣候配入十二月支,子起冬至,卯起春分,午起夏至,酉起秋分。
這可追源遠至西漢代, 淮南子於其《天文訓》內曰:「陽生於子,陰生於午。陽生於子,故十一月日冬至,鵲始加巢,人氣鍾首。陰生於午,故五月為小刑,薺麥亭曆枯,冬生草木必死。」
地即邵子所謂之「水火土石」,地之道乃以剛柔形體而言。將水(太柔),土(少柔),火(太剛),石(少剛)入四維。四維即四方,
配入十二地支劃分方位,即子至卯,卯至午,午至酉,酉至子,共分為四份也四維也。
據《古詩~小雅》:「四方是維」,維,連結也。中國羅盤開始,只有十二地支的十二個方位,如六壬盤樣。及後,才加上了八干四維共有二十四個方位。即現在通稱的二十四山向。所以唐代的《天玉經》內曰:「先天羅盤十二支,後天加上干和維,八干四維輔支位,子母公孫同此推。」
天上陰陽氣在消長過程而產生四季之內包含了寒熱光暗(日月星辰)於時間運行上多寡的分別。地上剛柔形體在程現於地上萬物只在乎質量(水土火石)多寡而言,若天上陽氣極之以光和熱而陰氣極之以黑暗和寒冷,那地上剛形體可極之以高山而柔形體則可極之以汪洋。
上述也近乎風水論理,即可比喻是天上時間所流轉的光和熱能之無形氣,而地上空間所存的山和水之有形氣吧。當天地倆氣在時空上交錯,而對於人類活存界於天地之間有何影響吧。古時所謂的三才或三元論,乃指天地人,並非在清代後風水學派所謂的「上中下三元」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