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美商團訪港探兩制優勢

美商團訪港探兩制優勢 信可作緩衝 中美局勢影響不大

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


明報專訊】美國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美國社會對華觀感日趨負面,但無阻美國商界來港尋求商機。由美國商務部贊助的一個美國商貿團本月初來港,多名隨團公司代表說,美國政界負面批評對他們無太大影響,反而看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採用有別於內地的制度,包括法制、稅制、知識產權制度等,以及通往內地和亞太市場的定位。有飛機製造初創公司說,暫未計劃直接進軍內地市場,但相信香港可發揮連接內地和亞太市場通道的優勢,「與(內地)政治逆風及不確定因素,(香港)仍有些少緩衝」。


飛機商:港人脈多 助拓內地

今次是香港去年11月重新對外通關後,美國商務部支持的第三個美國商貿團來港。研發可水陸升降小型飛機的Mallard Enterprises,其行政總裁Dan Peabody首次來港,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相對於透過美國本土及傳媒報道了解,寧願親身走一趟來港看看,他明年2月亦會到新加坡出席航空展。他透露目前未考慮設分公司,會考慮潛在客群及是否覓得商業伙伴,但認為香港作為金融樞紐,有不少大學及設計機構,長遠可作為區域銷售或維修中心。

Peabody又相信飛機業在中國潛力巨大,公司目前聚焦其他「更容易處理」的市場,但不少港企已有內地人脈,認為可借助該些公司打開內地網絡,「毋須我們直接進入內地市場」。

阿拉斯加最大貿易伙伴

與華敵對「只因政黨」

在阿拉斯加長大、任職當地原住民公司投資顧問的Paul Johnson,今次隨團來港為當地能源及農產品尋找商機,也希望吸引香港或內地資金投資阿拉斯加,如太陽能等企業。他說,雖然州政府由共和黨領導、對中國立場較敵對,但指中國早已超越日本成為阿拉斯加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公司)買我們最多的油、海產、木材,但我們之間存在敵對關係,純粹因為政黨緣故」。


投資顧問:有公司受美媒影響

Johnson說,不反對中美之間競爭,但不理解為何關係鬧到如此僵,「我們與電視上看到的(美國)人不同,不代表我們憎恨國家或反美,但我相信我們要保持經濟發展;到哪一日(雙方人民)不說話,問題就開始出現」。他相信中美兩國都不是鐵板一塊(monolithic)的,每個城市都有不同,也理解香港在中國的獨特之處。他笑言:「有些人不喜歡美國,但他們喜歡阿拉斯加,因為覺得我們總有些不同;他們會叫你們中國人,但你也是獨特的。」

率團的IBS Global Consulting投資顧問Tonya McNeal-Weary說,中美關係及美國當地傳媒報道,影響部分公司來港考察意欲,她認為很多公司只知道香港是中國一部分,而不理解香港和內地採用兩制。McNeal-Weary上一次訪港是2019年12月,形容當時有很多疑問,「香港當時面對很多問題,(制度)是否變成跟內地(一樣)?是否規管制度?其他範疇如何?此行不少人都再三保證,香港是特區,(與內地)在不同制度下運作」。她憶述,當時來港亦無見到美國電視上報道香港的衝突場面,「我們甚至不知道有示威,所以眼見為實,要親身來看」。


後話

有趣!他們似說自己對這市場的政經風險一無所知,而今次是實地去認識?可信嗎?

怎也好,以結果為目標,若未能達到任何商務實質效應,也只似到此一遊。故拭目以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