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通勝》是一本運用曆法擇日的工具書


擇日工具趨吉避凶

 【明報專訊】蔡興華指出,《通勝》是一本運用曆法擇日的工具書,而擇日的習俗更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自殷商時代已經有擇日,將軍或國王會擇日出征」。

 所謂的吉日,人人理解不同,蔡興華解釋﹕「做事會順利些,事半功倍。」西方的陽曆是以地球環繞太陽一周為基礎,而中國的陰曆是推算月相變化。



編纂 《通勝》的蔡興華是「蔡真步堂」的第四代傳人,11個兄弟姐妹中,她和另外3兄弟妹繼承父業,以擇日風水掌相為業。她念中學時已兼職幫忙父親蔡伯勵製作《通勝》,不過最初只是做剪貼工作,因當時還沒有電腦排版,故她要把寫上宜忌的紙條,一小片一小片貼在一張大紙上,再拿去裝版、印刷。「我小時候不知道演算曆法是什麼回事,都是邊做邊學,父親在旁指點,才漸漸明白。」

曾當教師和社工的蔡興華坦言,當初並不是矢志繼承父業,幫忙爸爸只是兼職。後來爸爸鼓勵她專注從事這行業,她才下定決心全職編纂《通勝》、替人擇日看風水掌相。「其實編纂《通勝》較沉悶,看風水掌相比較好玩。」

《通勝》不單是她的工作,自小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她自言,小學開學,爸爸曾因當日是「破日」而不讓她上學,要到合適的日子才上學。子女為爸爸慶祝生日,也會選個好日子。

現在她接受訪問,也會看看《通勝》,「現在我幾乎每天也會約見不同的人,這已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即使日子不太好也不會改動,只是業務上有新的東西推出,才講究日子的吉凶」。例如她早前曾為某電視台拍攝關於《通勝》的特輯,因預定播放日子是破日,故要求電視台另覓日子播放。「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何謂吉凶禍福,如何透過推演轉危為安,趨吉避凶;又明白有些事情不可強求。例如我做事對自己要求很高,但也會有限制,都是平安最好。」除了生活,蔡興華認為《通勝》背後還代表了人生哲理,「我希望這個傳統可以流傳下去吧,這不單是我們家族的事業,中國曆法亦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值得繼續保留,更何况目前查通勝擇日的人仍然很多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