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轉載自:https://www.xcnnews.com/cul/1155698.html
從文內容多少可知中國術數和醫術的淵源關係,理學上共通之處。
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難經·六十九難》
補母:補母即「虛則補其母」,用於母子關係的虛證。如腎陰不足,不能滋養肝木,而致肝陰不足者,稱為水不生木或水不涵木。其治療,不直接治肝,而補腎之虛。因為腎為肝母,腎水生肝木,所以補腎水以生肝木。又如肺氣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可影響脾之健運而導致脾虛。脾土為母,肺金為子,脾土生肺金,所以可用補脾氣以益肺氣的方法治療。針灸療法,凡是虛證,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或母穴,如肝虛證取用腎經合穴(水穴)陰谷,或本經合穴(水穴)曲泉來治療。這些虛證,利用母子關係治療,即所謂「虛則補其母」。相生不及,補母則能令子實。
瀉子:瀉子即「實者瀉其子」,用於母子關係的實證。如肝火熾盛,有升無降,出現肝實證時,肝木是母,心火是子,這種肝之實火的治療,可採用瀉心法,瀉心火有助於瀉肝火。針灸療法,凡是實證,可瀉其所屬的子經或子穴。如肝實證可取心經滎穴(火穴)少府,或本經滎穴(火穴)行間治療。這就是「實者瀉其子」的意思。
臨床上運用相生規律來治療,除母病及子、子盜母氣外,還有單純子病,均可用母子關係加強相生力量。所以相生治法的運用,主要是掌握母子關係,它的原則是「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凡母虛累子,應先有母的癥狀;子盜母氣,應先有子的癥狀;單純子病,須有子虛久不復原的病史。這樣,三者治法相似,處方則有主次之分。
滋水涵木法:滋水涵木法是滋養腎陰以養肝陰的方法,又稱滋養肝腎法、滋補肝腎法、乙癸同源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甚者肝陽偏亢之證。表現為頭目眩暈,眼干目澀,耳鳴顴紅,口乾,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男子遺精,女子月經不調,舌紅苔少,脈細弦數等。
益火補土法:益火補土法是溫腎陽而補脾陽的一種方法,又稱溫腎健脾法、溫補脾腎法,適用於腎陽式微而致脾陽不振之證。表現為畏寒,四肢不溫,納減腹脹,泄瀉,浮腫等。 這裡必須說明,就五行生剋關係而言,心屬火、脾屬土。火不生土應當是心火不生脾土。但是,我們所說的「火不生土」多是指命門之火(腎陽)不能溫煦脾土的脾腎陽虛之證,少指心火與脾陽的關係。
培土生金法:培土生金法是用補脾益氣而補益肺氣的方法,又稱補養脾肺法,適用於脾胃虛弱,不能滋養肺臟而肺虛脾弱之候。該證表現為久咳不已,痰多清稀,或痰少而粘,食慾減退,大便溏薄,四肢乏力,舌淡脈弱等。 金水相生法:金水相生法是滋養肺腎陰虛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補肺滋腎法、滋養肺腎法。金水相生是肺腎同治的方法,有「金能生水,水能潤金之妙」(《時病論·卷之四》)。適用於肺虛不能輸布津液以滋腎,或腎陰不足,精氣不能上滋於肺,而致肺腎陰虛者,表現為咳嗽氣逆,乾咳或咳血,音啞,骨蒸潮熱,口乾,盜汗,遺精,腰酸腿軟,身體消瘦,舌紅苔少,脈細數等。
2.根據相剋規律確定治療原則:臨床上由於相剋規律的異常而出現的病理變化,雖有相剋太過、相剋不及和反克之不同,但總的來說,可分強弱兩個方面,即克者屬強,表現為功能亢進,被克者屬弱,表現為功能衰退。因而,在治療上同時採取抑強扶弱的手段,並側重在制其強盛,使弱者易於恢復。另一方面強盛而尚未發生相剋現象,必要時也可利用這一規律,預先加強被克者的力量,以防止病情的發展。
抑強:用於相剋太過。如肝氣橫逆,犯胃克脾,出現肝脾不調,肝胃不和之證,稱為木旺克土,用疏肝、平肝為主。或者木本克土,反為土克,稱為反克,亦叫反侮。如脾胃壅滯,影響肝氣條達,當以運脾和胃為主。抑制其強者,則被克者的功能自然易於恢復。
扶弱:用於相剋不及。如肝虛郁滯,影響脾胃健運,稱為木不疏土。治宜和肝為主,兼顧健脾,以加強雙方的功能。 運用五行生剋規律來治療,必須分清主次,或是治母為主,兼顧其子;治子為主,兼顧其母。或是抑強為主,扶弱為輔,扶弱為主,抑強為輔。但是又要從矛盾雙方來考慮,不得顧此失彼。
根據相剋規律確定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抑木扶土法:抑木扶土法是以疏肝健脾葯治療肝旺脾虛的方法。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調理肝脾法屬此法範疇,適用於木旺克土之證,臨床表現為胸悶脅脹,不思飲食,腹脹腸鳴,大便或秘或溏或脘痞腹痛,噯氣,矢氣等。
培土製水法:培土製水法是用溫運脾陽或溫腎健脾葯以治療水濕停聚為病的方法,又稱敦土利水法、溫腎健脾法。適用於脾虛不運、水濕泛濫而致水腫脹滿之候。
若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脾陽,則腎不主水,脾不制水,水濕不化,常見於水腫證,這是水反克土。治當溫腎為主,兼顧健脾。
所謂培土製水法,是用於脾腎陽虛,水濕不化所致的水腫脹滿之證。如以脾虛為主,則重在溫運脾陽;若以腎虛為主,則重在溫陽利水,實際上是脾腎同治法。
佐金平木法:佐金平木法是清肅肺氣以抑制肝木的一種治療方法,又稱瀉肝清肺法。臨床上多用於肝火偏盛,影響肺氣清肅之證,又稱「木火刑金」。表現為脅痛,口苦,咳嗽,痰中帶血,急躁煩悶,脈弦數等。 瀉南補北法: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該證表現為腰膝酸痛,心煩失眠,遺精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本法為瀉南補北,這是水不制火時的治法。 但必須指出,腎為水火之臟,腎陰虛亦能使相火偏亢,出現夢遺、耳鳴、喉痛、咽乾等,也稱水不制火,這種屬於一臟本身水火陰陽的偏盛偏衰,不能與五行生剋的水不克火混為一談。
3.指導臟腑用藥:中藥以色味為基礎,以歸經和性能為依據,按五行學說加以歸類:如青色、酸味人肝;赤色、苦味人心;黃色、甘味人脾;白色、辛味人肺;黑色、鹹味入腎。這種歸類是臟腑選擇用藥的參考依據。
4.指導針灸取穴:在針灸療法上,針灸醫學將手足十二經四肢末端的穴位分屬於五行,即井、滎、俞、經、合五種穴位屬於木、火、土、金、水。臨床根據不同的病情以五行生剋乘侮規律進行選穴治療。
5.指導情志疾病的治療:精神療法主要用於治療情志疾病。情志生於五臟,五臟之間有著生克關係,所以;隋志之間也存在這種關係。由於在生理上人的情志變化有著相互抑制的作用,在病理上和內臟有密切關係,故在臨床上可以用情志的相互制約關係來達到治療的目的。如「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即所謂以情勝情。
由此可見,臨床上依據五行生剋規律進行治療,確有其一定的實用價值。但是,並非所有的疾病都可用五行生剋這一規律來治療,不要機械地生搬硬套。換言之,在臨床上既要正確地掌握五行生剋的規律,又要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中醫學運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來解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關係,利用調整五臟間生克乘侮關係來治病。如:
①肝木乘脾土,則臨床上見肝脾不和證,治療時一般是採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法。
②腎生肝,(水生木)腎精能滋養肝脾不和證,即「水能生木」,當「腎水」不足時,肝木失養,病人出現「肝陽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證,治療時要滋水涵木,肝陽上亢的證候可以得到改善。
③腎助脾(火生土),脾的運化功能需要腎陽的幫助才能正常進行,如果腎陽虛導致脾陽虛,臨床上出現脾腎陽虛證,產生腹瀉、水腫等證。治宜溫補腎火,資助脾陽(溫腎健脾)的方法。
④脾益肺(土生金),脾氣健運,將飲食精微運輸給肺,從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虛精微不升,廢濁不降,容易產生痰濕,出現痰多,咳嗽等肺的癥狀,治療則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補肺的方法治療,往往取得較好的效果。
⑤腎濟心(水火相濟),腎主水,心主火,腎藏精。正常時,心腎互濟,心助腎以陽,腎助心以陰,互相交往,保持平衡狀態,中醫叫「心腎相交」。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如腎水不足,則不能滋潤心陽,就會引起心火亢盛的癥狀,出現「心腎不交證。」治療應當滋腎水(陰)降心火,使病證得以痊癒。
總之,懂得這些規律,可以幫助加深對中醫病因,病理的理解。治療方面,同樣利用五行關係,指導臨床實踐,仍有一定意義。
經臟辨證參照表
經病
臟病
手太陰肺經肩背上肢內外側酸痛,掌心發熱,大指無力,尿量少而頻,尿色清白或黃赤卒遺矢無度(大便次數突然增多)肺脹、胸滿、咳上氣、短氣、心煩、口渴,缺盆中痛,口中有金屬氣味
手陽明大腸經齒痛、頸腫、鼻干、鼽、衄、口乾、肩臑痛、食指酸軟無力
泄瀉腸鳴腸絞痛、鼓腸腹脹轉矢氣
足陽明胃經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惡寒發熱善呻數欠,尿黃、沿經脈所過有腫痛處或身以前有寒熱感,中(應作次)趾酸軟無力。面癰食不下或消谷善飢,善惡、心下急痛、嘔吐拒按賁響腹脹
足太陰脾經
舌本強、身體沉重無力、下肢內側或有腫痛、大趾酸軟無力左脅下脹痛,口甜、溏泄身黃
手少陰心經嗌干舌強、渴而欲飲、臑臂內后廉痛、掌中熱心痛、心動悸、脈結代、盜汗、自汗、口苦、下肢浮腫
手太陽小腸經耳聾、頰腫、口舌糜爛、頸腫、肩臑肘臂外廉或有腫痛臍腹絞痛、泄痢、尿赤
足太陽膀胱經頭囟、項背腰髀腘等處,或有酸痛拘急、目脹痛鼽衄多淚少腹脹痛、尿頻尿急或癃閉
足少陰腎經口熱咽干舌舞、目昏視物不明,咳唾有血、喘促驚惕、不安、心懸若飢、飢不欲食、口咸腰痛、腰部叩擊痛、小便短少、顏面及全身水腫
手厥陰心包經面赤腋腫,肘臂攣急掌中熱。心煩,心痛,心中譫儋大動,胸脅支滿
手少陽三焦經耳聾腋腫,喉痹,目銳眥痛,頰腫痛,耳後肩臑肘臂外側痛、四指酸軟無力全身水腫,小便不利
足少陽膽經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頸腋下胸脅肋髀膝脛外踝或有腫痛、或四趾酸軟無力,多汗畏寒口苦、脅痛難轉側
足厥陰肝經狐疝、遺尿、癃閉胸滿、嘔逆胸肋痛、右肋下腫脹、痞塊、黃疸主導五行聲音給人的感覺情志發怒的原因
木吼出容易動怒遇到不公正
火快樂、溫暖容易喜悅被欺騙
土像唱歌似的,委婉動聽容易給人安全感、歸屬感付出得不到回報
金悲傷容易給人感覺憂鬱不被尊重
水聽著讓人感覺想睡覺警惕、不安、容易隱藏自己受威脅
五行應用種種「五行」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可謂盡人皆知,但凡接觸社會者都能說出它的具體內容。甚至木、火、土、金、水的順序都不會錯亂。然而五行在術數中的應用卻十分繁雜,即便是精通此術的大師們也不一定能夠做到了如指掌。[L]由於五行在風水、術數中被廣泛應用,加之時間久遠,派別繁多,其立意用法又不大相同,在長達數千年的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認識,因而在天干、地支、方隅五行屬性形成了不同流派,根據古籍記載分列於後,以便習者明之方家鑒之。
一、河圖五行(又名大五行)自來第一五行祖,金木水火土,東西南北分四方,中央戊己守造化,至此見根宗,五行方才有,世人不識是河圖。
河圖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此乃天地生成自然之數。地理家以金、木、水、火、分東西南北,而土居中,是從河圖而來,謂之大五行。
二、天卦五行(又名挨星五行)以龍脈所屬查九星,第二五行名天卦,順逆四十八。但看歷家十二將,分金度數樣。天卦自子至亥旋,地支從天干,東西南北三船因此行天下。出自《天王經》江東一卦,江西一卦,震兌始交,共一父母。江南江北一卦,坎離交偶共一父母,合東西南北三般卦,擬名天卦。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屬木,申庚酉辛戌乾亥壬屬金,子癸丑艮屬水,午丁未坤屬火。查到龍脈四經,一順一逆四十八局。天卦以墓、絕、胎、養、生、沐、冠、臨、旺、衰、病、死求九星中貪狼、巨門、武曲三吉之水,而順逆數法皆自子癸至亥壬,地支從天干故曰天卦五行,亦曰挨星五行。合觀十二月將,子癸同宮曰玄枵,亥壬同宮曰娵訾,以至一百二十分金,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俱以子癸一宮、亥壬一宮,分佈二十四山,可見此卦所重在天干也。
三、地卦五行 則雙山三合五行歌曰:亥卯未乾甲丁貪狼一路行;申子辰坤壬乙文曲從頭出;寅午戌艮丙辛位上起廉貞;巳酉丑巽庚癸儘是武曲位。第三五行地卦,天干從地支,但看透地龍六十其盤亦如是,此卦壬子至乾亥,不出五行外,從此三合論順逆,四十有八局。出自《平沙玉尺經》乾甲丁亥卯未屬木,坤壬乙申子辰屬水,艮丙辛寅午戌屬火,巽庚癸巳酉丑屬金。陽生陰死,陰生陽死。丙乙乙丙墓戌;壬辛辛壬墓辰;庚丁丁庚墓丑;甲癸癸甲墓未。一順一逆四十八局皆從四庫,全龍以三合四經數之。如丙丁不得乙水之墓而反得丁辛癸之墓,名曰陰錯;乙不得丙水之墓而反得甲庚壬之墓,名曰陽差;乙宜得丙水而反得乙水,名曰二女同居;丙宜得乙水而反得丙水,名曰兩男共處;乙丙水宜出戌而至亥始出,名曰陰陽過交;乙丙宜至戌而至酉,即出名陰陽不及;丙不生寅而生辰,乙不生午而生未,名曰夫妻路遇;甲得乙之墓,丙得丁之墓,名曰兄妹樂交謂之龍生;兩片陰與陽水對,三又生、旺、墓其間數法,自壬子至乾亥俱天干從地支,故曰地卦。但觀六十透地龍壬子同宮、癸丑同宮謂之透地,其為地卦,可知按三合之意本於黃鐘隔八相生隔九相合之理,自子至未隔八位,至申隔九位,故曰同類娶妻。隔八生子從此五行各有三合,皆隔九位也。
四、四經五行 又名公孫子母五行以四龍所屬查墓氣,第四五行名四經,舉世不曾聞。五行之中不用土、金、木、火、水,天卦、地卦名。四經者天寶、龍子、玄女、寶照經之名。雖不得其故,而金、木、水、火則一定而不移四經,依次布列於子午卯酉之四正,寅申巳亥之四生,辰戌丑未之四庫,乾坤艮巽之四維。甲、丙、庚、壬、乙、辛、丁、癸之八干以次隸屬。子寅辰乾丙乙屬金,為公為一龍;午申戌坤辛壬屬木,為母為二龍;卯巳丑艮庚丁屬水,為子為三龍;酉亥未巽甲癸屬火,為孫為四龍。金非金,木非木,水非水,火非火此何說哉?天玄地黃,天空地實,五行形依於地,而五行之氣麗於天,以形附氣,以地載天,天玄地空四行無定,得土而定大玄空,不以土名猶在定不定之間,故從東西南北四方命之,曰金、木、水、火。而言東必兼南,言西必兼北,言南北必兼西東,定不定之間可見矣。今觀四經之名,一立以查九星,則順為陽逆為陰而天卦以陳。以查三合,則順為左逆為右而地卦以列,已查順逆則一至四四至一,而吉凶以分。以查公位則一而二三而四而次序已定。以查黃泉則乾坤艮巽為八干之長生,而四路八路十二地支及救貧黃泉一一不夾。真地理之關鍵而不可易者,後人不知見子母公孫,遂屬孟仲叔季專為折水分房而設,豈四經之義哉?寅墓戌乙丙亦墓,戊子陰金生辰陰金墓同以西方為庫,乾者西方之關故屬金。申墓辰辛壬亦墓,辰午陰木生戌陰木墓同以東方為庫,坤居後天之巽位,為東方之關故屬木。己墓丑庚丁亦墓,丑卯陰水生丑陽水衰同以北方為庫,艮者北方之關故屬水。亥墓為癸甲亦墓,未酉陰火生未陽火衰同以南方為庫,巽即後天之坤位,為南方之關故屬火。乾艮陽位自處,坤巽陰位交易。按此五行人鮮有用者,然既有其例亦不妨存其說。
五、雙山五行(即三合)雙山五行在三合五行之內,如亥卯未三合屬木,乾丁甲從之。其中乾亥甲卯丁未一干一支一陰一陽雙雙而起五行。亦從三合屬木謂之雙山。既設三合又設雙山者何?蓋以三合查水雙山查龍,龍行入首其脈單出者陰陽易辯,若陰陽二脈雙行到頭穴中混受其氣,則陰陽駁雜矣。務宜祥審以乘真氣毋使駁雜,謂之收山。收山者只收一山之氣,如乾亥雙行,乾陽玄陰,穴中惟乘亥氣,便是收的山。不乘乾氣,便是出得煞。亥脈作壬山丙向,挨過左邊微加乾位半分,以右耳乘接亥氣使無遺漏,此之謂葬乘生氣。故收山以雙山五行論入出煞。以玄空五行論,總之收山出煞穴中第一功夫。
六、玄空五行丙丁乙酉原屬火,乾坤卯午金同坐,亥癸艮甲是木神。戊庚丑未土為真,子寅辰巽辛兼巳,申與壬方俱水神。丙丁火而乙酉何亦屬火?乾金而坤卯午何亦屬金?亥甲木而癸艮何亦屬木?戌丑未而庚何亦屬土?壬子水而寅辰巽巳申辛何亦屬水?學者求其故而不得,遂謂以向查水之墓,不知此五行專為出煞而設,非以向消水也,無他辰戌丑未四金煞。例如辛乾夾戌,癸艮夾丑,乙巽夾辰,丁坤夾未俱占金氣謂之雙金。一犯此煞其禍立見,仙翁因設此以查之。故挨星三合以金、木、水、火順逆查九星,而此順數挨星三合以胎、養、沐、冠、臨、旺、吉,衰、病、死、墓、絕一併入數。挨星五行順查九星乙沐、丙臨、丁旺,三合五行順查九星丙旺、丁衰、乙冠,而酉為二行死地也,從墓數至死金庫丑。挨星五行順查九星午沐、坤冠、卯胎,三合五行順查九星午冠、坤臨、卯胎,而乾為二行病地,從墓數之病也。木墓未挨星五行順查九星,亥生、癸沐、艮冠、甲臨,三合五行順查九星,亥生、癸冠、艮臨、甲旺,從墓數之養也。土墓辰挨星五行順查九星,庚生、戌冠、丑衰、未養,三合五行順查九星,庚沐、戌冠、丑衰、未養,從墓數之養也。水墓辰挨星五行順查九星,申生、辛沐、壬臨、子旺、寅病、辰墓、巳絕,從墓數之絕也。惟照此數去,戌不犯辛乾,丑不犯癸,艮辰不犯乙巽,未不犯丁坤,雙金之煞自然出矣。蓋胎、養、生、沐、冠、臨、旺為十四進神,衰、病、死、墓、絕為十退神。進者生入克出固吉,退者生出克入亦為為凶。以此無數出煞方,盡然金、木、火、土各四,而水獨居八者,因水加病、墓、絕。挨星五行巽與辰同宮,三合五行巽與巳同宮,多次四位耳。然金、木、火、土不加病、墓、絕而水獨加者,以水流於未盛潮於大旺、澤於將衰,流於凶謝。其流縈紆亦吉,非如金、木、火、土逢病墓絕之全凶也。此煞加以陰陽相射,如乾屬陽巽水射之,辛屬陰乙水射之看煞射何方分房而決,慎之!慎之!
七、二氣五行(凈陰凈陽)乾甲庚乙是何方,坎癸申辰一樣裝,更有離壬寅與戊,和山和水一齊陽。艮丙巽辛何處尋,兌丁巳丑盡同林,更有震庚亥與水,和山和水一齊陰。甲乙輔震丙丁輔離,庚辛輔兌壬癸輔坎,丑寅輔艮辰巳輔巽,未申輔坤,戌亥輔乾,列之為二十四,而四維與四隅始備,此山向一定之位,乃其分為陰陽者,俱以納甲論。乾納壬甲,坤納乙癸,離納巳,坎納戌,四卦屬陽,故納甲亦自然屬陽;震納庚,巽納辛,艮納丙,兌納丁四卦屬陰,故納甲亦自然屬陰。地支申子辰寅午戌屬陽,巳酉丑亥卯未屬陰,而三合五行因之以此五行分佈二十四位,一陽一陰瞭然自明,陰不雜陽陽不雜陰,名曰凈陰凈陽。
八、正氣五行(老五行)歌曰:乾金坤艮土為宗,辰戌丑未土相逢,亥壬子癸北方水,寅甲卯乙巽木東, 巳丙午丁南方火,申庚酉辛與乾金。正五行乃天地自然之理氣,八卦不易之方位,寅甲卯乙東方屬木,巳丙午丁南方屬火申庚酉辛西方屬金,亥壬子癸北方屬水,辰戌丑未四季屬土,乾坤艮巽各從本卦此一定也。查來龍進脈過峽,入首皆用此正氣,不得用雙山三合選擇扶補,亦同此理。入首者乃進穴之小節,正龍系龍身之長處,或轉折變剝而此一節,獨多是謂正龍,所謂龍行十丈始成龍是也。世人多補入首一節其實正龍為重補入首之龍發福快,補正身之龍發福緩而可九。又查墓龍變運,先以正五行格定龍身,看其所墓得何音;又以月建入中宮,分二至順逆飛遁,看龍運所泊何宮,泊生旺冠臨之宮吉,泊衰墓死絕之宮凶。
九、洪範五行 又名宗廟五行歌曰:甲寅辰巽九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
艮震巳山原屬木,離壬丙乙火為宗。
乾亥兌丁金生處,丑鬼坤庚未土中。洪範五行盡從先天八卦方位而來,故其氣因之而不變。八卦乾坤為大為父母,其氣老亢而不變,坎離震兌藏於子午卯酉四正之中亦不變,艮居東北衰丑丙寅之間,土不能自立只得隨寅而變木;巽居東南衰辰病巳之間,木不能自立且喜隨辰庫而化水。甲納於乾,乾於坤對以坤之爻上下交換,乾之上下爻化成坎象,甲隨坎化故屬水。乙內於坤,坤與乾對,以乾之爻上下雙換,坤之上下爻化成離象,乙隨離化故屬火。丙納於艮,艮與兌對,以兌之下爻交換艮之下爻化成離象,丙隨離象故屬火。丁納於兌,兌與艮對,以艮之上爻交換兌之上爻化成乾象,丁隨乾化故屬金。庚納於震,震與巽對,以震之下爻交換成坤象,庚隨坤化故屬土。辛納於巽,巽與震對,乃與震之上爻交換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故屬水。壬納於離,離與坎對,以坎之中爻交換離之中爻化成乾象,壬隨乾化理應變金,奈金畏火烤不能自立,乃退而就離故屬火。癸納於坎,坎與離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隨坤之化故屬土。戊己不倒方隅先天無納卦,不在所化之列,此八干納卦之變。然細祥之乾坤以上下交者,取象於天地交泰之意故曰天地定位。震艮以上爻交於巽、兌者取象於咸恆之意,且震長男、艮少男,男道處乎尊也。巽兌以下爻交於震、艮者,取象於捐益之意,巽長女、兌少女,女道從乎卑也。離坎以中爻交者,取象於既濟之意,又離坎之上下各稟乾坤正體而中爻各得乾坤之正氣,又以後天進先天而代乾坤之位,故以中爻交,仍復乾坤之本象也。此八卦香蕉之意也。其十二地支寅列東北隅木初未盛,且隨北而化水,亥列西北隅水初未盛,且隨西而化金。巳列東南隅火初未盛,且隨東而化木此子從母化。申列西南隅金初未盛,理應從土,奈土無正位只得從北化水,是母從子化。丑未陰濕之土主靜不變,辰戌陽燥之土主動,喜水潤,又水土同生故化水。(以上出自彭氏論談)。
十、納音五行舊書以甲己子午九,乙庚丑未八,丙辛寅申七,丁壬卯酉六,戊癸辰戌五,惟亥巳四干支照數以五除之。用其零數以一火、二土、三木、四金、五水為序。今不若以八卦納甲數之,猶為至明而目捷。八卦除乾坤兩父母卦不入數,其餘六卦各看所納之甲。以本日之干數至納甲之干,得幾數以一土、三火,五水,七金,九木為序如:子午在震,納甲得庚,丑未在巽納甲得辛。
自甲至庚、乙至辛七數,七為金故甲子乙丑屬金;(甲子乙丑海中金)丙至庚、丁至辛五數,五為水故丙子丁丑屬水;(丙子丁丑澗下水)戊至庚,巳至辛三數,三為火故戊子己丑屬火;(戊子己丑霹靂火)庚之庚,辛至辛一數,一為土故庚子辛丑屬土;(庚子辛丑壁上土)壬至庚,癸至辛九數,九為木故壬子癸丑屬木。(壬子癸丑桑柘木)其餘寅申在坎納甲戌;卯酉在離納甲己;辰戌在艮納甲丙;巳亥在兌納甲丁。各照此法數之六十甲子不差矣。其一土、三火、五水、七金、九木何也?坤艮屬土,坤六數艮五數,共十一數,用十除餘一故一為土;乾兌屬金,乾三數兌四數,共七數故七為金;震巽屬木,震五數巽四數,共九數故九為木;坎為水,得五數故五為水;離為火,得四數,以火性之燥烈宜減一數以抑之故,乘三數故三為火。納音始於鬼谷子,與地理無涉,而選擇則用之多矣。穿山、透地、分金、坐度、山運、龍運化命年月生克,確不可離至海中、砂中金,金謂不能克木不必忌之非也。
十一、十干化氣五行天干之數逢七則克,逢六則合,甲至己、乙至庚、丙至辛、丁至壬、戊至癸皆六數,一陰一陽各相配合,甲與己合,丙與辛合,戊與癸合,然甲己何以化土?乙庚何以化金?惟龍能變化,辰龍也,用五干遁,甲己還加甲遁至辰得戊辰,故甲己化土;乙庚丙作初遁至辰得庚辰,故乙庚化金;丙辛從戊起遁至辰得壬辰,故丙辛化水;丁壬庚子居遁至辰得甲辰,故丁壬化木;戊癸起壬子遁至辰得丙辰,故戊癸化火。又逢六作合,一位管五年,五六三十,故古有男子三十而立,皆順天地自然之數,聖人制禮不出陰陽五行之外。
十二、八宅五行從翻卦生來,以生、五、延、六、禍、天、絕復為序,生為生氣即貪狼;五為五鬼即廉貞;延為延年即武曲;六為六煞即祿存;天乃天醫即巨門;絕為絕命即破軍。歌曰:要知八卦配九星,六文天巨五廉貞,禍祿絕破延武曲,生貪復位本宮尋。乾山一局初上爻一則翻為兌,次變中爻為震故五在震;次變下爻為坤故延在坤;次變中爻為坎故六在坎;次變上爻為巽故禍在巽;次變中爻為艮故天災艮;次又變下爻為離故絕在離;次又變中爻中爻則復乾本位矣。其餘七卦皆照此變法,用翻掌訣從對翻處起生,中起中落,弦起弦散,此陽宅用以開門辯宅數吉凶。取生、天、延三方吉,余凶。乾六天五禍絕延生,坎五天生延絕禍六,艮六絕禍生延天五,震延生禍絕五天六。巽天五六禍生絕延,離六五絕延禍生天,坤天延絕勝禍五六,兌生禍延絕六五天。
十三、宿度五行五子金木水金水,五丑土水金木土,五寅水火金水土,五卯木金水土木,五辰火水土木火,五巳金木火土金,五午水土木火水,五未金土水火金,五申木火水金木,五酉土水火木土,五戌金土水金火,五亥木火土火木。宿者二十八宿之經緯度者,三百六十五度之一。專論分金界度五行相剋,雙界為關煞,以論分金坐度吉凶。此與納音五行不同,祥其意而不可得,遍翻古籍亦莫尋其根源。
十四、星盤五行查五星定命主,以起十二宮。子與丑合二宮屬土;寅與亥合二宮屬木;卯與戌合二宮屬火;辰與酉合二宮屬金;巳與申合二宮屬水;午未太陽未為太陰。午未日月天也,子丑屬土地也,寅亥屬木春也,卯戌屬火夏也,辰酉屬金秋也,申巳屬水冬也。人命中不離天地四時之理,故五行從之。五行學說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主要是運用五行的特性來分析和歸納人的形體結構和功能特徵,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各要素間的聯繫;運用五行的生克及制化關係,闡釋人體五臟系統之間的局部與整體、局部與局部、整體與局部的相互聯繫;運用五行的母子相及、相乘相侮,解釋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自然界五運六氣變化規律及其對人體五臟系統的影響。並對臨床診斷或預測疾病的發展轉歸、指導治療和養生康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說明臟腑的生理及相互關係
1.解釋人體的組織結構中醫學在五臟配五行的基礎上,用比類的方法,根據臟腑組織的性能特點,將人體的組織結構分屬於五行,以五臟(肝、心、脾、肺、腎)為中心,與六腑(實為五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相配合,聯繫五臟支配的五體(筋、脈、肉、皮、骨)、所主的五官(目、舌、口、鼻、耳),以及外榮於體表的特定組織,即五華(爪、面、唇、毛、發)等,形成了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腑結構系統,從而奠定了藏象學說的理論基礎。
2.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學說將人體內臟分屬於五行系統,進而用五行的特性來解釋五髒的部分主要功能。從而將五臟及其相關組織等,歸類於五行系統之中,確立其臟腑的五行屬性。如木性曲直,暢順條達,有升發的特徵,用以類比肝臟喜條達而惡抑鬱,疏泄氣機的特性和功能,故肝的五行屬性為木;火性溫熱,以此類比心陽對人體的溫煦作用,故心的五行屬性為火;土性敦厚,生化萬物,以此類比脾胃消化飲食,轉輸精微,營養全身的功能,故脾的五行屬性為土;金性清肅、收斂、清潔,以此類比肺及大腸、皮毛對人體所具有的清除廢料,保持人體潔凈的功能,故肺及大腸、皮毛的五行屬性為金;水性潤下,有閉藏特性,用以類比腎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腎的五行屬性為水。
3.說明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中醫學運用五行相生、相剋,以及生克制化的理論,說明五臟間的相互協同、互相制約的關係,進一步闡釋人體的整體聯繫。用五行相生理論說明五臟之間的協同關係。如用木生火關係,解釋肝臟貯藏血液,調節血流量、參與生血,輔助心完成推動血液循環運行的功能;用金生水關係說明肺主行水,協助腎完成水液代謝;用水生木關係解釋腎精化生陰血以滋養肝的功能等等。用五行相剋理論說明五臟之間的制約關係。五臟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互協同的資生關係,還存在著彼此制約關係。如腎陰制約心陽,防止心陽偏亢,即體現了水克火的關係;肝氣條達疏暢,可疏通脾胃之壅滯,即體現了木克土的關係;脾運化水液,防止腎所主的水液泛濫為患,即體現了土克水的關係等。
4.說明人體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五行學說的歸類方法,不但將人體的臟腑組織分屬於五大系統之中,同時還將人體與自然界的相關事物或現象進行了五行的屬性歸類,如把人體的五臟、六腑、五體、五官等,分別與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加以橫向聯繫。這就把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繫,進行了較為合理的解釋,反映了人體與外界環境的協調統一。例如春應東方,風氣主令,故氣候溫和,萬物滋生,生機勃勃,人體的肝氣與之相應,故肝氣旺於春,從而反映了人體內外環境統一的整體觀念。
(二)解釋五臟系統疾病的傳變規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傳變母子相及的病理傳變是指五臟間的相生關係遭到破壞所導致的病理過程。臨床上存在「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兩種傳變形式。
(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疾病從母臟波及到子髒的傳變。例如脾胃(土)虛衰日久,病人在長期食欲不振、脘腹疼痛不適、便溏或泄瀉的基礎上,反覆感冒,進而出現咳嗽、咯痰、氣喘等肺(金)病證,即屬於母(脾土)病及子(肺金)的傳變過程。
(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疾病從子臟波及到母髒的傳變,又稱為「子盜母氣」或「子病累母」。例如肝病日久,累及於腎,出現腰膝酸痛、頭暈耳鳴、夜夢遺精,或月經不調等腎虛病證,這一病理傳變過程即屬於子(肝木)病及母(腎水)的傳變過程。
2.相乘相侮的病理傳變相乘相侮的病理傳變是指五臟間相剋關係失常時所導致的病傳現象。臨床可歸納為「相乘」傳和「相侮」傳兩種類型。
(1)相乘傳變相乘傳變是指疾病從所不勝之臟波及到所勝之髒的傳變。例如肝病患者,在有脅肋疼痛、口苦、黃疸等症的基礎上,又出現了脘腹脹悶不適或疼痛、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的脾胃失健病證,此即為肝木乘脾土的「相乘」病理傳變過程。
(2)相侮傳變相侮傳變是指疾病從所勝之臟波及到所不勝之髒的傳變,又稱為「反悔」、「反克」致病。例如咳嗽、氣喘、咯痰的肺病患者,日久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舌色青紫之心病證候,此即為肺(金)反悔心(火)的病理傳變過程。
(三)指導五臟系統疾病的診斷
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內臟有病,其功能紊亂時,可以通過諸多途徑反映於體表的相應組織器官,在色澤、聲息、形態、脈象等諸多方面顯現出異常的變化。醫生即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以搜集資料,運用五行學說的相關理論加以分析,作為診斷內臟病變的主要依據。1.指導疾病的定位診斷臨床根據五行歸類的理論,對病人臨證中所表現的五色、五脈、口腔所感覺的五味等,進行五臟定位診斷。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或口泛酸水、脈見弦象,就可診為肝病;若口苦、心煩面赤、脈洪數,即為心火亢盛等等。2.判斷疾病的傳變趨勢臨證中常根據五行生剋理論,從脈象與面色的五行屬性,判斷疾病的傳變趨勢。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又見弦脈,是為肝木乘脾土(土虛木乘);肺陰不足之證,面見赤色,脈見洪象,是心病傳肺(火乘金)等。3.推測疾病的預後轉歸臨床實踐中可以運用五行生剋、乘侮理論,從病人的病色病脈之間的生克關係,推測疾病的預后。如《靈樞》說:「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其相勝之脈,則死矣;得其相生之脈,則病已矣」。如肝病面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為「相勝之脈」,即為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提示病重;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為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提示病輕等。
(四)指導五臟系統疾病的治療
運用五行學說指導治療,主要體現於控制疾病的傳變、確定治療原則、指導臟腑用藥,以及指導針刺取穴等方面。
1.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在疾病過程中,一臟有病常會在不同程度上波及其他四臟。因此在治療時,除對所病之臟進行治療外,還應考慮到其他相關的臟腑,應根據五行生剋乘侮理論,採取相應的阻斷病傳的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傳變,防止因病情傳變而加重病情。如肝臟有病時可通過相生途徑影響到心、腎,也可通過乘侮途徑波及於脾、肺。尤其肝氣亢盛病證,最常發生的病傳是木亢乘土,或者木旺侮金,故在肝病未發生乘脾、侮肺之前,在消除肝氣偏盛的同時,還應兼補脾土,或扶助肺金。脾或肺氣得以顧護,就阻斷了來自於肝的乘襲或反侮之邪,故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與脾,故先實其脾氣」。
2.確定五臟疾病的治療原則所謂治療原則,是指治療疾病時的總體思路。運用五行學說的相關理論分析五臟病變的關係,以確定正確的治療原則,有如下兩方面:
(1)根據相生理論確定治療原則主要針對五臟之間屬於母子關係兩臟失常的病證。就疾病性質而言,母子兩臟關係失常,主要有虛證和實證兩類,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所謂「補母」,即是針對母子兩臟關係失調中虛證的治療原則,此時當以補母臟之虛為主,如肝陰虛,可通過補腎陰(屬水,為肝之母臟)以生肝木。所謂「瀉子」,是針對母子兩臟關係失常中實性病證的治療原則,此時應以瀉子臟之實為主,如肝熱證,可以通過清心瀉火治之。
(2)根據相剋理論確定治療原則主要針對五臟間屬於相剋關係失常的病證。而且相剋關係失常中的「相乘」或者「相侮」病變,都有一方過盛,或者另一方虛弱。因此必須抑制過強的一方而扶助虛弱的一方,才能使其復歸到正常的相剋關係,此即為「抑強、扶弱」的治療原則。例如肝氣(木)亢盛乘脾土,治療時就當用疏肝之法,以抑肝木之強;同時用健脾補脾之法,扶助脾土之弱,方可使肝脾復歸到正常的相剋關係。
3.制訂五臟疾病的具體治法在治療原則確定之後,針對具體病證,還可根據五行理論制訂出具體的治療方法。在「虛則補其母」的治則指導下,常用的治療方法有:滋水涵木法,是滋腎陰以補養肝陰的治療方法,適用於肝腎陰虛證,或肝陽上亢證;培土生金法,是健運脾土以補益肺金的方法,適用於肺脾氣虛證;金水相生法,是滋肺養腎的方法,適用於肺腎陰虛證等。在「抑強、扶弱」治則的指導下,常用的治療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方法有:抑木扶土法,適用於肝旺脾虛,或肝氣犯胃證,即疏肝健脾法或疏肝和胃法;佐金平木法,適用於肝旺生熱,熱灼肺金的肝火犯肺證,即是清肝火以除肺熱的方法;瀉南補北法,適用於心火亢腎陰虛證,即是清心火兼滋腎陰的方法等。
4.指導針刺選穴運用五行學說的理論指導針刺選穴,是根據「五腧穴」的五行屬性和五行生剋理論來進行。「五腧穴」是十二正經各經分佈在肘膝關節以下的五個特定腧穴。其中五臟陰經的腧穴從四肢末端向近心端,依次的名稱分別是井穴(屬木)、滎穴(屬火)、輸穴(屬土)、經穴(屬金)、合穴(屬水)。仍然遵循「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取穴刺治。臨證中又有同經子母補瀉法和異經子母補瀉法兩種。此外可根據五行學說的相剋理論,運用「以情制情」的精神療法,治療某些因情志內傷所致的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所用的原理是五志。
https://www.xcnnews.com/cul/1155698.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