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四柱命理 - 日貴格 (5)

前文談及民國命理大師徐樂吾的《古今名人命鑑》,可找到不少符合「日貴格」的命例,從而可探討這命格的特性,及古經所論說的合理性。同文中巳引錄及分析了一命例『馮保,太監』。

現再引錄另一命例。

原文

王安石

時日月年
辛丁丙甲
丑酉寅申

壬辛庚己戊丁
申未午巳辰卯

丁生寅月,甲丙並近,酉丑金局,才透而不礙印,身旺有託,名重儒林,印清無傷,貴居宰輔,天干四字,交互得貴,此所以名高千古歟。


後話

此命格之貴,可見以下分析:

1)日主丁酉是入日貴格。酉是陰貴。

2)丁酉日貴生於丑時乃合時。經云:「日貴須分晝夜,日生要癸卯、丁亥,夜生要癸巳、丁酉,日夜不皆爲得體。」

3)丁酉日得時支丑乃三合得金墓。經謂:「喜三六合宅墓合,行貴人財旺運,發福。大忌刑衝破害空亡。」

4)徐評言「天干四字,交互得貴」,這出自一古訣詩曰:「互換重逢貴最奇,貴人要得在年時。」

王安石八字可見滿盤天乙貴人。除了日干丁得日支酉是是陰貴。年干甲得時支丑乃陽貴。月干丙得日支酉為陰貴。時干辛得月支寅為陰貴。年月時互換貴人。

5)丁火生於寅月,寅透出年干甲木,得年支申金劈寅木生丁丙,月干丙坐寅是火長生位,扶丁有力。彷如《窮通寶鑑》謂:「正月丁火,甲木當權,乃為母旺,非庚不能劈甲,何以引丁,姑用庚金。」 初運行東方木,成人運行南方火及均喜用神所在。大運庚午辛未,乃至吉順高峰境界,時約30至50歲間。晚年運行西方金本無大案惟嫌運干壬癸為忌神因水不宜出干。

6)據网絡所得歷史資料: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實官至司空、尚書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鎮南軍節度使,封荊國公。身後追贈為太傅,諡曰文。世人稱之為「王荊公」、「王文公」。

王安石文思敏捷,被後世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文學造詣外,王安石對傳統經學也有研究,創立了在當時具有卓越影響力的學派——荊公新學,他的思想對宋明之季的經學學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當時也獲得了很多關注。雖然王安石主要修習儒家學說,但是他秉持實務主義,從周禮、荀子、韓非子和商君書(商子)等其他經籍、論著中吸取經驗,後世學界多因此結合王安石所主持的熙寧變法而認為王安石傳承於法家。除此之外,王安石對道教、佛教也有了解,並留有多篇著述。歐陽修曾作詩「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稱讚王安石。現有《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文集存世。

王安石在政治一途頗有所建樹,對宋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慶曆二年(1042年,時21歲,大概己已運)考中進士,先後於江蘇、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為官,這二十年中他廣泛地接觸了社會生活,對社會上的各種問題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

熙寧二年(1069年,時48歲,大概辛未運)被宋神宗升爲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王安石的基本思想根植於不盲從一定的權威、不信奉一成不變的教條,進行改革時對現實有清醒的認識,以及正確的技術與計算。希望將「財政稅收大規模的商業化」。

熙寧變法引起了朝廷內部新派與保守派之間的激烈衝突,史稱「新舊黨爭」,最終在各種原因的阻隔下王安石所實施的變法基本失敗。熙寧七年(1074年,時53歲,大概壬申運)罷相。

一年後,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時65歲,大概癸酉運)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享年六十六歲。累贈爲太傅、舒王,諡號“文”,世稱王文公。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