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論氣

《葬書》:"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母。" 另..《頭陀衲子論》:"夫水氣之母,有水斯有氣,氣因水而生,水因氣而化,水氣升上得合乎天,而雲是也,水氣降下得合乎地,而雨是也。"

《山洋指迷》有云: “氣者, 水之母也; 水者, 氣之子也. 有氣斯有水, 有水斯有氣. 氣無形而難見, 水有跡而可求. 水來則氣來, 水合則氣止, 水抱則氣全, 水匯則氣蓄. 水有聚散, 而氣之聚散因之; 水有淺深, 而氣之厚薄因之, 故水可以驗氣也. ………..” 故<葬書>云: “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青囊經下卷】----「化成」。 無極而太極也,理寓於氣,氣囿於形。日月星辰,剛氣上騰,山川草木,柔氣下凝。資陽以昌,用陰以成,陽德有象,陰德有位。地有四勢,氣從八方,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是故,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明地德、立人道,因變化,原終始。此之謂「化成」。

《葬書》:"夫土者氣之體也,有土斯有氣。 ", "五氣行地中,發而生乎晚物。" ..經曰:"土形氣行,物因以生。" 而章仲山在<心眼指要>中有談及土隨氣形, “有土自有氣, 有氣自有土, 此乃陰陽自然之理也…….有吉土, 自有真氣; 有真氣, 自有吉土. 氣與土相連, 未聞有土而無氣者. 凡到形止氣蓄之處, 自有真氣結聚于其間…….”

但乘氣與納氣截然不同,陰宅為乘氣,陽宅為納氣.《地理雪心賦》 “ 納氣指氣由外來, 在內納之, 故宅重門路,人居其中,納之也.” 《宅譜指要》的作者 (清)魏青江, 云:納氣與乘氣不相同,乘氣是乘地氣,納氣是納理氣,不以宅之座向為主,「專取」門路之來氣。

后...引<皇極經世>所言: " 得天氣者動,得地氣者靜。..........天以氣為主,體為次。地以體為主,氣為次,在天在地者亦如之。氣則養性,性則乘氣,故氣存則性存,性動則氣動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