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仍有近300文章待補上標籤)

香港財儲四年跌三成

香港財儲四年跌三成 現僅夠港府一年開支 稅制改革及削基建壓力增

RFI   發表時間: 

香港財政儲備日縮, 但在2022年沒有負債的經濟體(見綠圈)中, 其負債比率屬甚低 2023年3月31日
香港財政儲備日縮, 但在2022年沒有負債的經濟體(見綠圈)中, 其負債比率屬甚低 2023年3月31日 © 立法會圖表

立法會秘書處就香港的財政預算髮表簡報,指過去四年,香港的財政儲備減少3536億港元(下同,摺合約413歐元),減幅高達三成,若扣除發行債券和回撥房屋儲備金結餘,財政儲備的跌幅更高達48%,令現時的財政儲備僅足應付12個月的政府開支,是27年來最低水平。《簡報》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稱,香港稅基狹窄且波動,須進行「全面稅制改革」。


在此之前兩天,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聯同前經濟學者關焯照發布研究報告,指香港公共財政已出現結構性財赤,如果強推大舉填海造地的「明日大嶼」計畫,估算即使發債融資,最快五年內將耗盡財政儲備,到2041年時,債務更會超過7萬億元,促請港府撤回計畫,並優先發展新界的北部都會區「棕地」(按:指鄉郊地區中有其他經濟活動的前農地,發展成本較低及容易到達)。

儼如英國內閣的行政會議,其召集人葉劉淑儀亦認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北部都會區發展應先於「明日大嶼」的交椅洲填海工程。不過,特首李家超堅持推動兩個計畫,指香港發展需要土地,以保持競爭力,另亦要照顧居住需要,但又稱當局正進行諮詢,會考慮各界意見。

翻查資料,港府2019至20年的財政儲備超過1.1萬億元,但翌年底已減至 9779億,現時更降至八千億,立法會發表的財政預算案簡報亦指出,受三年疫情影響,財政儲備與2019年3月的高峰相比,大跌30%,若非因為發行債券及回撥房屋儲備金結餘,財政儲備於過去四年的流失總額更可能高達5649億元,跌幅達48%。

香港庫房曾因財政儲備有足以支付28.2個月的政府開支而出現「水浸」,但現在卻有「乾塘」之虞,然而,由於現時港府並未訂定財政儲備安全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認為,目前僅供12個月政府開支的財政儲備水平是「穩健」的。《簡報》更附註,這水平符合 2002至23年間各任財政司司長定下的「約12個月的政府開支總額」的指導原則。

《簡報》又指出,港府未償還貸款餘額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在過去四年由0.3%上升至4.3%,引起公眾疑慮。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資料顯示,如果將政府資產抵銷部分政府總體債務,全球35個先進經濟體中,只有四個政府沒有凈債務,香港是其中之一,顯示香港的雄厚公共財政實力。但《簡報》補充,亦有評論告誡香港切勿重走西方經濟體負債纍纍的舊路。

《簡報》總結,公眾關注香港公共財政的長遠承擔能力,當中包括持續財政赤字丶大幅消耗的儲備丶政府債務的升勢,以及狹窄和波動的稅基,但港府迄今仍未推出擴闊稅基的重大措施,面對持續財赤,社會將再出現要求稅務改革的聲音,而國基會亦建議香港進行「全面稅制改革」,以擴大稅基,並重建財政緩衝空間。


後話

若進行「全面稅制改革」,將會影響香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有否認為國基是在犯上「說三道四」、「指手劃腳」,不了解實況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