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談及《三命通會》卷六 「六壬趨艮」之論說。大抵,這命格乃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
今日翻看《淵海子平》卷二 外十八格 之「六壬趨艮格」又有何說法。
原文
且如壬水日主,多見寅字,則用寅中甲木,暗邀己土爲壬日之官星。丙火邀辛金爲壬日印綬,怕午字、申字沖之,忌財官填實。喜身旺地,歲運同。
寅爲艮土之方,故曰趨艮。謂壬祿在亥,寅與亥合,又謂之合祿,亦忌破害。運行申沖壞寅字,不吉。
後話
與《三命通會》論同
尾段之論即此命格(指暗祿)合祿和忌刑沖害破,與《三命通會》同論。
與《三命通會》論異
然而,首段之論感到奇怪。「壬多見寅字而則用寅中甲木,暗邀「己土」爲壬日之官星。「丙火」邀「辛金」爲壬日印綬。」這理法何在?
《三命通會》的論點,是六壬日見甲寅時,合出亥中壬祿,即「暗祿格」。「亥」即壬,非寅支藏干之氣,乃「壬」所有之氣但在天干上。從這可想是寅支多而引出壬干之亥氣為寅所合(引力)之氣。
回看《淵海子平》之論,寅支藏有甲丙戊干餘氣,但以何干支去刺激(暗合或暗沖之力)邀出「己土」官星和邀「辛金」印綬?
倆書論差異因由
為何上述《淵海子平》之論並無同記錄在《三命通會》內? 在這,我想了片刻。
大概因《淵海子平》著作是早過《三命通會》,而後者因感其理法不通而刪除去。
同理,前文發現《三命通會》對《六壬趨艮》格論即「六壬日見甲寅時」之誤筆並不同樣記錄在《淵海子平》內,因是後來《三命通會》制作時劃蛇添足加上的。
這可依據歷史,《淵海子平》源自為宋朝徐大升所著作《淵海》和《淵源》。後至明代楊淙將兩書合為一冊有所增補,成為如今所流傳的《淵海子平》。
而《三命通會》為明朝進士萬民英主篇,除他人長篇高論外,內匯集了眾多古訣精華論斷,例如:《造微論》《元理賦》《絡繹賦》《喜忌篇》《繼善篇》《四言獨步》《五言獨步》等。
宋朝亡後是元朝,而元朝亡後是明朝,再後有清朝。故此,我的猜測是大可能是事實答案。
研究祿命法歷史
或有研習《子平法》者,只閱讀現代坊師著作而不參考古典經書。原因可能是古文體難讀難明又過時了。又或有讀古經者,認為《渊海子平》和《三命通會》內容大多相同因有太多相同論述。然而,並非全如此,也證實了。
研究《子平法》,同時去認識祿命法的發展歷史,例如自唐宋及至明清代,又至民國初期。也因在時代社會制度上的改變,對法訣上的進化發展會有更深入認識而可善用。
這是我個人淺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