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午网遊偶意看到清代乾隆期間文學著作《夜譚隨錄》卷三內有一以「堪輿」為題文章錄了有倆故事。閱讀後發覺頗有趣味可分為上下篇作分享。
原文
時有山西布客死京邸,鄉人瘞之叢葬處老槐之下。後十餘年,其子經商頗利,累資鉅萬,故鄉已獲牛眠地,議發槥歸正首邱,祈某一往勘之。某至墓所周視,即曰:「此穴得木之氣甚旺,不可更遷也。且發土更見肢體,與君大不利。」子欲中止,其鄉人皆不欲,曰:「富而不榮葬其親,至掩骼異地,非孝也。」子不得已,傭工發掘,未及咫尺,已見槐根縈絆,抽而斷之,清香撲鼻。及棺,則盡爲桑根蟠絡,不露寸木。竟半日之力,始取棺出。棺已朽,一臂在外,工納之,臂折。子大哭,觀者靡不惋惜慨嘆。子扶柩歸,於路墜馬,折一臂,遂成廢疾,卒於逆旅。棺厝一古田中,無馬鬣封也。
為方面大家閱讀,以下是白話文譯版:
喇嘛說:「半年後你該返回中原,這也是註定的命運,不能僥倖解脫。我看你沒有多大根基,只能教你一種法術來保你的終身。」就留下了他,早晚都傳授他祕法。
約莫過了六個月,大將軍平定青海,喇嘛寫信給大將軍,說他始終像蘇武那樣保持臣節。將軍就帶他回朝。他後來平步青雲官至護軍參領。原來喇嘛教給他的是前代方士青烏創立的堪輿(看風水)之術,他精通此術,在京都很有名氣。
當時有個山西布商到京城做生意,卻死在那裏。同鄉人把他葬在亂墳堆的老槐樹下。十多年後,這個布商的兒子經商成功,積累了幾萬家產。他在故鄉事先找好了墳地,要把父親遺體遷回家鄉歸葬,特地請這位護軍參領前去踏勘風水。
參領到了原葬地,環顧四周,就說:「這墳穴得到很旺的木氣,不能再遷移。再說,掘土再見到死者的肢體,對你很不利。」
布商兒子想中止遷葬,他的同鄉卻說:「發了財不能榮耀歸葬先父,任他埋骨異鄉,這是不孝。」布商兒子在鄉親的壓力之下,就僱人來掘墓。
挖著挖著挖到一尺來深,看到槐樹的根交錯纏繞,工人把樹根切斷,只覺一股清香撲鼻。等掘到棺材時,那棺材已全被桑樹根盤繞,不露一寸棺木。用了半天的工夫,好不容易纔把棺材取出來。但是棺材已經腐爛,屍體的一條手臂伸出棺外。工人把手臂往裏塞,卻把手臂折斷了。兒子大哭,看的人也無不惋惜感嘆。布商兒子在扶棺回鄉途中,在路途上落馬,也折斷了一條手臂,成了殘廢,不久竟在旅店中去世了。那挖出的棺木停柩待葬在一塊荒地上,上面也沒有進行封土。
後話
《夜譚隨錄》,清代滿洲人和邦額作。和邦額,字閒齋,號「霽園主人」。有研究者推測其為清代乾隆期間八。
據作者在這書《自序》宣稱,本書「非怪不錄」,並說世人之所以多怪,是因爲少見,且不窮事理,而「聖人窮盡天地萬物之理,人見以爲怪者,視之若尋常也,」這表明他錄怪志怪的目的,在於廣見聞,求事理。
這書內所述,多狐鬼妖異,怪則怪矣。近似清代小說家蒲松龄的《聊齋誌異》。
然而,假若細究其理,無一不是以怪異來反映現實,描繪人生百態,鍼砭時弊。所以細讀下,見怪而不怪因覺其意深遂,或有所感悟。例如:
1)參領爲賊所擄,卻得喇嘛傳授「堪輿術」。
正是禍福難料,卻因禍得福。
2)布商特地請這位護軍參領前去踏勘風水。 卻因世俗之思想和言論,卻不聽從參領之忠告。
如此,縱然得通天眼能預見將來,也不一定有所為有所用之地。
另外,世人世俗思想和易被世俗言論而蒙蔽,也許就是世人所承受的孽。縱然巳經在享福卻不知福,而去追求的所謂福反而是禍害。即縱使有好風也無福消受吧!
3)布商兒子在扶棺回鄉途中,在路途上落馬,也折斷了一條手臂,成了殘廢,不久竟在旅店中去世了。那挖出的棺木停柩待葬在一塊荒地上,上面也沒有進行封土。
布商兒子只為盡孝道卻弄巧反拙,好心反而敗壞事,結果布商棺木終被棄於荒地上露天,比早前葬在亂墳堆的老槐樹下還差。結局實是強差人意想象之內,但世事也常是如此。
如《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也許一切似是自有天意所限,所謂:「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